个人背景:
学校:UCI, double major: Film and Media Studies; Economics
GPA: 3.28/4.0
GRE:考了,但是很低,就没有用。。。
实习经历:一段电视台,一段production house,一段快消pr,一段售后
个人经历:一段自媒体经历
从2020到2022,我度过了两个申请季。从开始的迷茫,遇到瓶颈,到重新出发,找到自己的未来目标,谢谢世毕盟陪伴我等到了属于我的offer。
申请前期
2020年以前我一直活在“大学就是用来快乐的”的虚假现实里。大三开学,身边突然多了很多申研党,那是我第一次对我的未来产生疑问:到底要不要考研?20年的寒假,在和父母沟通之后,我最终做出决定:如果对未来规划不够清晰,多读一点书总不会错。美高出国的我在经历过美本申请和大学四年之后,我认为自己已经对美国高校有了一定了解。所以从一开始我就瞄准了半DIY项目。
在对比了几家留学咨询机构之后,我和父母一致认为世毕盟的老师比较认真负责,也觉得世毕盟的A项目与我的诉求相符。于是乎在和世毕盟确认合作后,我遇到了我的培训师Shelly和Mentor
Kristy。至此,愉快地开始了申研的准备阶段。
陷入困局
前期老师们group
meeting了不少次,他们帮助我规划选课,修改简历找实习,分享gre干货。同时我也结合自己的电影专业和电视台实习,确定了自己的申请方向:娱乐传媒。
一切似乎步入了正轨,但故事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
1. 从前没有想过考研的我在大一,大二缺乏规划,GPA处于严重劣势
2. 标化无能选手,在面对gre的学习陷入被动。
3. 作为海本,每年只有寒暑假回国,我的实习经历也不够有竞争力
4. 疫情爆发,我陷入了在美国找不到实习又无法回国做实习的尴尬处境。
直到20年8月我才开始正式上gre的课程,而此时距离出分还遥遥无期,我更无暇顾及PS和选校的任务。同年十月我回国找到了一份production
house的实习,不是很满意的实习体验让我对entertainment/communication这个领域产生疑惑,更不知道对这个方向的PS该如何动笔,直接陷入拖延症。于是在shelly向我跟进进度的时候我提出了gap一年的打算。
重新出发
彼时已经大四的我甚至不知道该不该继续读master,于是又开始边上网课便找起了实习。想着多尝试几个行业可以增加实习背景也可以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很幸运,接下来一段快消实习让我找到了新的方向:Marketing/Communication.
期间我在世毕盟的培训师几乎每个月都会问我的update,也在提醒我申请的时间线。很庆幸一年的gap让我有充分的时间准备申请。跟着世毕盟的timeline,这一次我对选校更游刃有余。已经毕业的我也有更多空闲时间对每个program做细致的research。不管是PS,网申问题还是推荐信,我都在ddl之前留出了充分的准备时间。
因为申请了communication和marketing两个方向,我的主ps需要针对每个program改动的细节很多。MKT方向还有许多小essay,我在世毕盟的Mentor
Kristy都会很有针对性的给出意见。我是一个纯纯夜猫作息,经常半夜1,2点在群里发问题,老师们在第二天看到之后也会及时回复我。
拿到offer
申请季开始之后我不断地在各个social
media找相关资讯。看着别人开始收到offer,我的焦虑在十二月达到了顶峰。我一直在想我这样的标化会不会太拖后腿了,直到一月收到了NYU的offer!终于有书读了,还是5年前我申请本科时候的梦校之一,这个offer对我来说是一剂强心针。2月收到了西北的真人面试。各种面经我都写了一遍哈哈哈,还参加了世毕盟提供的native
expert mock
interview机会。面试很顺利,当场就收到了口头offer。至此我也终于有了一份top10的offer!
慢慢地,我的申请季也走到了尾声。一度纠结接哪个offer,也在这件事上做了很多research,向校友们询问就读体验,比对program的优劣势。也谢谢我在世毕盟的培训师shelly和mentor
Kristy给出的专业意见,还帮我出主意联络两个学校的AO。经历了两个申请季的我意识到规划的重要性,不能只看学校的盛名,更要看到program能为自己带来的知识储备,人脉资源和生活体验。希望能和一起作战的22fall同学共勉:选择可能会后悔,但我们所作出的选择都是当下最好的选择。
从开始决定申研走到今天,已经有整整两年。从前我常会说从前的我如果能好好提高gpa,早点开始学gre就好了。但时间能让人沉淀,也能给出答案。也许再过两年当我回头看如今自己的选择,我会感谢自己愿意努力地申请,做出清晰的规划给未来的我能拿到满意的工作,过上喜欢的生活。
感谢世毕盟的一路陪伴和指导~
GPA劣势,神仙颜值学姐的top10名校路
个人背景:
学校:UCI, double major: Film and Media Studies; Economics
GPA: 3.28/4.0
GRE:考了,但是很低,就没有用。。。
实习经历:一段电视台,一段production house,一段快消pr,一段售后
个人经历:一段自媒体经历
从2020到2022,我度过了两个申请季。从开始的迷茫,遇到瓶颈,到重新出发,找到自己的未来目标,谢谢世毕盟陪伴我等到了属于我的offer。
申请前期
2020年以前我一直活在“大学就是用来快乐的”的虚假现实里。大三开学,身边突然多了很多申研党,那是我第一次对我的未来产生疑问:到底要不要考研?20年的寒假,在和父母沟通之后,我最终做出决定:如果对未来规划不够清晰,多读一点书总不会错。美高出国的我在经历过美本申请和大学四年之后,我认为自己已经对美国高校有了一定了解。所以从一开始我就瞄准了半DIY项目。
在对比了几家留学咨询机构之后,我和父母一致认为世毕盟的老师比较认真负责,也觉得世毕盟的A项目与我的诉求相符。于是乎在和世毕盟确认合作后,我遇到了我的培训师Shelly和Mentor Kristy。至此,愉快地开始了申研的准备阶段。
陷入困局
前期老师们group meeting了不少次,他们帮助我规划选课,修改简历找实习,分享gre干货。同时我也结合自己的电影专业和电视台实习,确定了自己的申请方向:娱乐传媒。
一切似乎步入了正轨,但故事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
1. 从前没有想过考研的我在大一,大二缺乏规划,GPA处于严重劣势
2. 标化无能选手,在面对gre的学习陷入被动。
3. 作为海本,每年只有寒暑假回国,我的实习经历也不够有竞争力
4. 疫情爆发,我陷入了在美国找不到实习又无法回国做实习的尴尬处境。
直到20年8月我才开始正式上gre的课程,而此时距离出分还遥遥无期,我更无暇顾及PS和选校的任务。同年十月我回国找到了一份production house的实习,不是很满意的实习体验让我对entertainment/communication这个领域产生疑惑,更不知道对这个方向的PS该如何动笔,直接陷入拖延症。于是在shelly向我跟进进度的时候我提出了gap一年的打算。
重新出发
彼时已经大四的我甚至不知道该不该继续读master,于是又开始边上网课便找起了实习。想着多尝试几个行业可以增加实习背景也可以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很幸运,接下来一段快消实习让我找到了新的方向:Marketing/Communication.
期间我在世毕盟的培训师几乎每个月都会问我的update,也在提醒我申请的时间线。很庆幸一年的gap让我有充分的时间准备申请。跟着世毕盟的timeline,这一次我对选校更游刃有余。已经毕业的我也有更多空闲时间对每个program做细致的research。不管是PS,网申问题还是推荐信,我都在ddl之前留出了充分的准备时间。
因为申请了communication和marketing两个方向,我的主ps需要针对每个program改动的细节很多。MKT方向还有许多小essay,我在世毕盟的Mentor Kristy都会很有针对性的给出意见。我是一个纯纯夜猫作息,经常半夜1,2点在群里发问题,老师们在第二天看到之后也会及时回复我。
拿到offer
申请季开始之后我不断地在各个social media找相关资讯。看着别人开始收到offer,我的焦虑在十二月达到了顶峰。我一直在想我这样的标化会不会太拖后腿了,直到一月收到了NYU的offer!终于有书读了,还是5年前我申请本科时候的梦校之一,这个offer对我来说是一剂强心针。2月收到了西北的真人面试。各种面经我都写了一遍哈哈哈,还参加了世毕盟提供的native expert mock interview机会。面试很顺利,当场就收到了口头offer。至此我也终于有了一份top10的offer!
慢慢地,我的申请季也走到了尾声。一度纠结接哪个offer,也在这件事上做了很多research,向校友们询问就读体验,比对program的优劣势。也谢谢我在世毕盟的培训师shelly和mentor Kristy给出的专业意见,还帮我出主意联络两个学校的AO。经历了两个申请季的我意识到规划的重要性,不能只看学校的盛名,更要看到program能为自己带来的知识储备,人脉资源和生活体验。希望能和一起作战的22fall同学共勉:选择可能会后悔,但我们所作出的选择都是当下最好的选择。
从开始决定申研走到今天,已经有整整两年。从前我常会说从前的我如果能好好提高gpa,早点开始学gre就好了。但时间能让人沉淀,也能给出答案。也许再过两年当我回头看如今自己的选择,我会感谢自己愿意努力地申请,做出清晰的规划给未来的我能拿到满意的工作,过上喜欢的生活。
感谢世毕盟的一路陪伴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