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双非到哥大OR,2018我的申请总结!
标签:
世毕盟教育世毕盟留学留学申请哥伦比亚大学运筹学 |
【声明】本文由世毕盟学员完成,经作者同意,由世毕盟教育(微信公众号:gguconsulting)排版、编辑并发布。
基本背景
本科:某双非财经类院校
GPA:
92
GRE:
325
IELTS:
7
申请结果: Columbia
MSOR
前言
从大一开始准备申请US院校的MFE专业,2017 Fall申请MFE全军覆没,GAP
year找到了GGU,目前收到了2018 Fall Columbia MSOR录取。
申请准备
我觉得申请大概是从两方面准备,软实力和硬实力。
1、关于硬实力
硬实力除了维持一个比较高的GPA,尽可能多选些solid
courses,数学和编程课多多益善。学校选不了的课,可以通过Coursera, EdX这样的MOOC
平台,或者UIUC、UCB这样开设online course的学校,进行补充。Top MFE比如UCB会给出prerequisite
list,很多课如果你之前没有学过,录取后也要完成的。对于math课程比较少的同学,可以考虑GRE Math
Sub,从去年起sub答错题不再扣分了,所以拿到好成绩的概率或者比之前大了一些(对于topology之类的pure
math内容,可以肆无忌惮的蒙了)。
关于GT成绩,建议大家能刷高就尽量刷高。这几年感觉申请MFE的同学,GT越来越高,所以如果GT比较低的话,可能在初筛的时候就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口语方面一定要重视,现在感觉越来越多的学校注重申请者的口语,尤其是对于MFE这个专业,虽然比较technical,但是进入finance
sector,communication skill也很重要,大家在平时尽量多注重这方面的培养。
最后硬实力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本科院校,这点虽然很多申请者已经很难改变。不过对于非top
school的同学,大三本科transfer
to美本、加本都是很不错的选择,在北京上学的同学还可以考虑北京大学国发院的经双项目,这些都是提升院校背景的好方法。由于现在MFE专业申请很激烈,很多学校会把更多的offer发给自己target
school target program的申请者,对于非target school的学生,申请成功的难度会越来越大。
在无法改变院校背景的情况下,建议大家尽可能申请semester exchange
program,在交换的1学期中,争取拿到很不错的US
professor推荐信,这也是弥补院校背景的一种方法。当然,还有一个方式就是去US做summer
research,对于MFE而言,偏stats或者operations research的暑研对申请还是很有帮助的。
关于暑研和学期交换,GGU在这方面有很多经验,无论是帮助大二、大三同学申请非学校合作项目的交换,还是暑期科研的内推都是非常给力的。我就是在gap
year的暑假得到了GGU的内推,去香港某高校做了一个summer research,丰富了自己的经历。
2、说完硬实力,再说一下软实力
对于MFE这种job oriented的program,软实力最重要的就是intern了。最有效的肯定是quant
related intern,现在国内的量化私募越来越多,所以相关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不过很多quant
intern都需要经历好几轮的tech
interview,这块大家要提前准备。在申请过程中,像UCB和Baruch这样的top项目也是需要2轮以上的tech
interview,所以在找实习的过程中,也为未来申请做了准备。
找实习尽量找big name尤其是那些multinational companies,即便不是那么quant
related,但是写在resume上也对申请很有帮助。对于quant
intern来说,还有一个考量的要点就是带你的人的背景,如果是wall street回来的是再好不过(最好是那几个TOP
MFE出来的),虽然实习很难真正学到东西,但是如果有US背景的人能给你写一封强推,那对申请也是很大的加分。
申请过程
每个申请季都很难熬,我在经历去年申请季的煎熬,今年又经历了一次。12月初拿到了Baruch的面试,挂在了2面。现在tech
interview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基本要你答得又快又好,平时大家不光要训练自己的解题能力,还有训练自己的解题速度,这点很关键。被Baruch拒了之后,就是漫长的等待,直到4月初收到Columbia
MSOR的offer,一切才柳暗花明。
Why GGU
首先GGU拥有非常强大的network,很多科研和实习的内推机会。我觉得对于我这样的非top
school的学生尤其重要。对于那些top
school的学生可能从自己的学校或者学长学姐就能获得很不错的资源,但是对于非top的那些比较好的学生,可能缺的就是平台,在我看来GGU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我本人是在GGU推荐下拿到了香港某高校的summer
research机会,在那里认识了很多不错的同学和老师,通过日常交流开阔了自己的视野,提升了自己对金融行业的认知。
其次GGU在MFE这个申请方向上确实很专业,比如我的培训师张老师及时向我提供了Columbia
MFE基本不再自动转OR的信息,建议我直接申请OR。在现在的申请大背景下,在不能同时申请的情况下,可以更多的考虑申请中间院校。当然对于可以同时申请的项目,建议大家还是扫申,没准幸运女神就降临在你的头上了。最后,GGU的mock
interivew很棒,模拟面试官很好的帮我指出了不足之处。
鸣谢
首先感谢我的培训师和mentor在申请过程中给与我的帮助,其次感谢在申请季帮我提交推荐信的professors和director。最后感谢我的父母和同学在gap
year中一直给我鼓励和支持,能取得这样的结果,离不开你们的大力支持。
<成功案例>
2018Fall部分申请结果:普林 29枚,哈佛 43枚,MIT 53枚,斯坦福 64枚,伯克利 90枚,CMU
82枚,剑桥 18枚,牛津 12枚......连续五年申请辅导结果遥遥领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