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鸟 语词

(2012-05-12 13:41:35)
标签:

杂谈

 

中国古诗中有关禽言和鸟语的数量非常多。有人认为“鸟语”和“禽言”是有区别的。钱钟书在《宋诗选注·周紫芝》的注中也特别解释了一下。我以为,鸟语就是人用文字把鸟叫的声音摹写下来,比如“交交黄鸟”,“关关雎鸠”,“交交”和“关关”都属词类形声词。禽言则是人们把鸟声拟人化,如布谷鸟和姑恶鸟的得名,不但摩声,还赋意。

 

周作人喜欢研究民俗,时常在花鸟虫鱼和日常生活里考察民俗的衍变。他写过一篇《关于禽言》的短文,禽言的看法是:禽言亦有出自田夫野老者,唯大半系文士所定,故乡田园诗气味,殊少有能反映出民间苦辛的。最早给鸟声赋意的人是“田夫野老”,他们按照自己的语言和境遇,把鸟声想象成不同的短语。文人在写诗歌时,进行了取舍和修改,把许多与鸟声有关的寓意固定下来。

 

在翻看明末清初人董含所著笔记《三冈识略》时,里面也特别记录了几首“鸟语诗”。若按钱钟书的解释,这些应该归为“禽言诗”。现抄录在下面:

 

冬十二月,余计偕北行,驱车大梁,疲甚,憩一古刹,见壁间有《鸟语词》数首,后书广川子题。偶录于此。

 

其一曰:不如归去,血染沙场无宿处。野阔天低塞草枯,一身飘荡随飞絮。腰间宝刀光吐花,月明夜夜闻吹笳。楼头少妇掩镜泣,征夫何不思还家。

 

其二曰:泥滑滑,铁骑奔腾山欲拔。寒鸡三号夜未央,角声又向江楼轧。朝驱马尾暮挽船,手提浑脱安能前。家乡回首千万里,谁知死在桑乾边。

 

其三曰:行不得也哥哥,河南河北皆干戈。前逢官兵后逢盗,飘零十口将如何。拂面西风鹿扑漉,荒崖白骨狐狸啄。谁家双鬟行得迟,横拖上马闻啼哭。

 

其四曰:交交桑扈,日色昏黄桑柘苦。官军尽数砍作薪,前往求他拔刀怒。柳绿拂地榆荚长,哀哀寡妇空提筐。野蚕作茧大如瓮,秋风那得成衣裳。

 

其五曰:鹁鸪鸪,雨多水涨生蘼芜。鱼飞稻田蛙产灶,可怜有地无人租。兔葵采(原文此字缺,推测补为采字)得连根煮,露笠烟蓑愁不语。闻说明朝要打粮,相将又向他方去。

 

其六曰:脱却布袴,水冷天寒那得渡。田园荒尽无人耕,闻道官司又增赋。经旬乏食常苦饥,朝来两度遭鞭笞。县官掉头不肯顾,无数烦冤当诉谁。

 

其七曰:提壶卢,前村有酒君莫沽。千钱不买一斗米,枯肠沃水如醍醐。书生本是雕龙手,憔悴功名惊老丑。拟向阳昌醉几场,却少金龟来换酒。

 

其八曰:得过且过,衔泥无力巢难作。翠翰剥落寒侵肤,况遇今霄风雪大。百丈虬枝嗟只立,微躯敢羡蛟龙蛰。深山日暮行人稀,夜雨荒郊鬼灯泣。

 

杜鹃鸟的叫声听起来类似不如归去。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禽部》)注“杜鹃,其鸣若曰不如归去。” 宋代梅尧臣《杜鹃》诗:不如归去语,亦自古来传。 看来很早就用此鸟的叫声表达思归之意。仕途失意的官员满腹牢骚,迁谪的路途中,听到杜鹃的叫声,借它表达早求身退的情绪。

 

“泥滑滑”是竹鸡的叫声。宋代王安石送项判官》诗:山鸟自呼泥滑滑,行人相对马萧萧。 《本草纲目·禽二·竹鸡》注:“蜀人呼为鸡头鹘,南人呼为泥滑滑,因其声也。”竹鸡的别名真不少,如“竹鹧鸪",还有扁罐罐

 

意思也很明显,表示路途泥泞难行。元代萨都剌 《道中漫兴》诗之二:竹溪泥滑滑,榕树雨萧萧。 明代高启 《雨中闲卧》诗:多少人愁泥滑滑,晓冲风雨客途中。

 

行不得也哥哥是古代的骚人墨客最喜欢用的意象。路途艰难,鹧鸪的啼声相伴,不免更加伤感惆怅。 鹧鸪叫声是人们根据自己的情绪的拟意所得,正中大多数旅人的情怀,所以被引用的最多。明代丘濬《禽言》诗:行不得也哥哥,十八滩头乱石多。东去入闽南入广,溪流湍驶岭嵯峨,行不得也哥哥。 元代梁栋《四禽言》诗:行不得也哥哥,湖南湖北秋水多,九疑山前叫虞舜,奈此乾坤无路何,行不得也哥哥。

 

交交桑扈和前面三首的表意的鸟语不同。在《诗经·小雅》中有《桑扈》一诗:交交桑扈,有莺其羽,君子乐胥,受天之祜。交交桑扈,有莺其领,君子乐胥,万邦之屏。交交是指鸟鸣声,在诗经里常见到,比如还有“交交黄鸟,止于棘。”可能小鸟的叫声都可称作“交交”。“桑扈”据考是一种鸟名,即青雀,又名小腊嘴或小桑鹰,又名窃脂。

 

鹁鸪鸪是鹁鸪鸟,要下雨时或雨过天晴后,常能听见这种“水鸪鸪”的叫声。此鸟可以预报天气。宋代梅尧臣 《送江阴佥判晁太祝》诗:“江田插秧鹁姑雨,丝网得鱼云母鳞。 宋代陆游 《东园晚兴》诗:竹鸡群号似知雨,鹁鸪相唤还疑晴。清代赵翼《淝水》诗:何处遥天听鹤唳,鹁鸪声里晓耕云。

 

宋代苏轼写过一首《五禽》诗云:溪边布谷儿,劝我脱布袴。诗中两句就指明“脱却布袴这种鸟。宋代刘克庄也写过《禽言九首》,其中之一题目就叫《脱布袴》。

 

李诩《戒庵老人漫笔》卷六《布谷鸟》条说:布谷鸟当四五月插秧时,自呼其名,分明云布谷布谷。因重叠其声,人骤闻之,音相近而疑似,如云郭公郭婆,又如云看蚕看火。今人遂称为看蚕看火鸟,亦称郭公鸟,失其本名矣。

 

提壶卢,也作提胡芦,就是鹈鹕。唐代刘禹锡《和苏郎中寻丰安里旧居寄主客张郎中》:池看科斗成文字,鸟听提壶忆献酬。 宋代欧阳修 《啼鸟》诗:独有花上提壶芦,劝我沽酒花前醉。 宋代梅尧臣 《和永叔六篇·啼鸟》:提胡芦,提胡芦,尔莫劝翁沽美酒,公多金钱赐醇酎,名声压时为不朽。 明代汤显祖 《牡丹亭·劝农》:提壶叫,布谷喳。 清代曹寅 《雨中 李使君饷浙东薏苡酒戏成》诗之一:一具春槽十斛珠,栗留枝上唤提壶。

 

寒号鸟幼时的叫声类似得过且过。寒号鸟就是鼯鼠,并非鸟类,古人笔下有很多传说的成分:五台山有鸟,名寒号虫。四足,肉翅,不能飞。当盛暑是,文采绚烂,乃自鸣曰:凤凰不如我。比至深冬严寒之际,毛羽脱落,索然如彀雏,遂自鸣曰:得过且过。

 

禽言诗中,以明代江天多《三禽言》写得最为奇特。其第三首《鸠》云:布布谷,哺哺雏。雨,苦!苦!去去乎?吾苦!苦!吾苦!苦!吾顾吾姑。

 

在这里我仿写两首,大家应该能猜出是写什么鸟的吧:

 

播播谷,读读书。不苦!不苦!知之乎?不知乎!苦不苦?吾足吾足!

 

不必提葫芦,满坐醉也乎?茅台尊,拉菲殊,海错山珍堪下著,飞杯流觞乐不足。且何论民生艰,百姓苦!不糊涂,腰包不出一文铢。公家有钱不需数,君要把心安肚。尽一杯,倾此壶,唤佳丽,再歌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