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杭州古桥——径山福寿漕桥

(2014-05-11 08:56:23)
标签:

双溪漂流

余杭径山

杭州古桥

径山旅游

南宋临安

分类: 杭州古桥

余杭古桥---径山福寿漕桥,为四孔石梁桥,桥墩的西面有分水尖,南北走向。位于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漕桥村,今天看到的漕桥,只剩骨架,留有“福壽漕橋”四个大字。“余杭福寿漕桥”虽然残缺,但其主干尚在,作为文物很有价值,应当维修保护!因此也很高兴的看到2013年11月28日,余杭公布余杭区石质桥梁保护工程(福寿漕桥)工程招标公告,预计花费四十九万元,工期80天,来修复径山古桥之福寿漕桥。 只是2014年5月我走访的时候尚未开始动工,期待修缮一新的杭州福寿漕桥能早日出现在当地百姓的生活之中。

杭州古桥——径山福寿漕桥

杭州古桥——径山福寿漕桥

杭州古桥——径山福寿漕桥

杭州古桥——径山福寿漕桥

杭州古桥——径山福寿漕桥

杭州古桥——径山福寿漕桥

杭州古桥——径山福寿漕桥



杭州古桥——径山福寿漕桥

杭州古桥——径山福寿漕桥

杭州古桥——径山福寿漕桥

杭州古桥——径山福寿漕桥

杭州古桥——径山福寿漕桥

杭州古桥——径山福寿漕桥

杭州古桥——径山福寿漕桥

杭州古桥——径山福寿漕桥

杭州古桥——径山福寿漕桥

杭州古桥——径山福寿漕桥


 

 

 

 

以下博文引自虚堂智愚的博客,考究的非常深厚。

宋代潜说友纂修的《咸淳临安志》卷二十一 志〔六〕疆域 六桥道记载:曹桥【在溪北去县二十五里】。《咸淳临安志》纂修于咸淳四年(1268年),这就是说,径山的漕桥在1268年前就已经存在了,至今至少743年了。又去查更早的《太平寰宇记》(此书是日本国宫内厅书陵部所藏,是仅存于世的宋本,目前国内版本都来自此),独缺九十三卷杭州、九十四卷湖州、九十五卷睦州;《祥符图经》还一时无法看到;历代笔记中也少有记载。所以,漕桥是谁建的,确切是哪一年建的,目前还无法查到相关资料。

    漕桥在老苕溪上,当是南北两岸的通道。溪南,嘉庆(1796--1820年)《余杭县志》“余杭县境新图”标注有“漕桥镇”;卷三“市镇”记载:“曹溪镇在县北二十五里,唐欧阳询(557—641年)《灵岳寺记》云:余杭县西北有镇,曰曹桥。北走十里,得精舍,曰灵岳。盖即漕溪镇也。”说明至少1805年前就有漕桥镇了,从漕桥自然村残存的错落看,民宅建设酷似集镇无疑。如果欧阳询的记载没错,那么漕桥镇的历史可追溯到唐代,至少得有1370多年的建镇历史了,可惜没有找到欧阳询的《灵岳寺记》。

    《嘉靖县志》记载:“曹桥在县北孝行乡旧市界,跨径山小港。宋开禧间建,明洪武初复建。因曹氏居其旁,故名。”开禧是南宋宋宁宗的年号,开禧年间是指1205-1207年,据此,我们推算,漕桥初建于1207年以前。这就是说,径山之漕桥已经存在805年了。这也算最确切的漕桥建造年代了。根据唐欧阳询的记载,漕桥镇已经存在1370多年,既然有镇,则不可能无桥,既然用曹桥之名,说明漕桥在唐代就已经存在了。至于“曹桥”抑或“漕桥”,现存的漕桥的桥梁上刻的是“漕橋”,我更相信是“漕桥”。

    《成化杭州府志》记载有“上曹桥”和“下曹桥”之分,现无从考证。

    古时,车运谷曰转,水运谷曰漕。说明旧时苕溪漕桥段曾经是运粮的河道,所以旧称漕溪,直接了当。漕桥,则是转运粮食的水道上的一座桥。取名漕桥,说明此地曾经是稻米转运之所,产粮之地,市井繁华;说明此桥在当年集镇所起的作用和地位。如今的漕桥已经在老桥西边建了公路桥,老漕桥失去了通行的功能;如今的北苕溪在70年代初也已经北移,被人工改道取直,旧苕溪日渐式微;漕桥的面板也已经被人们挖取另用,河道也缩小了许多,北岸已经被民居堵死,实在可惜,连名字也无人记得曾经称漕溪而改称漕桥港了。

    南宋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项安世(1129-1208年)有《曹桥》诗云:“听得鸣鸠逐妇声,行人相顾各心惊;夜阑云散天如洗,乞得曹桥一路晴。”我相信项安世写的《曹桥》就是径山的漕桥。


 

杭州古桥、径山古桥、径山旅游、双溪漂流、余杭古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