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兴古桥——识荆桥(长兴识荆桥)

(2012-10-22 00:11:59)
标签:

长兴古桥

识荆桥

长兴识荆桥

湖州古桥

湖州识荆桥

分类: 长兴古桥、旅游

识荆桥(长兴识荆桥),在春意盎然的4月,在不经意间遇到了一直令我牵挂着的识荆桥.随着开发区建设的一步一步逼近,不知道识荆桥会不会在不经意间就消失了.

“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诗人李白在《与韩荆州书》中的千古名句流传至今,县开发区街道钱家土斗村依此句命名的“识荆桥”距今已有百年,(识荆桥重建于民国二年,虚岁刚好100年。)整座桥仍完好如初。

长兴古桥——识荆桥(长兴识荆桥)

识荆桥为三孔花岗岩石梁桥,重建于民国二年,位于长兴县开发区钱家土斗居委会桥(发展大道东段、靠近杭宁高速)。长11.85米,宽1.65米,中孔跨径3.45米,矢高2.9米。三块条石并立成一桥墩,如一扇墙面搁在水中央,两座一模一样的桥墩将河道三分,浮萍随着碧绿的河水从北边的河渠港一路南流至长兴港,再汇入太湖。六块平整的条石铺成桥面,中间夹杂以较小的石条,契合严密,使整个桥面非常平坦,走在上面如履平地。巨大而安稳的基座也是由整块的条石垒砌而成,分列东西两岸,分解着整座桥大部分的承受力,虽历经百年却未见一块石头有缺损,连表面的青苔都少见。横铺桥面的条石北面刻有“識荊橋”三字,外镶刻圆圈,刻法为阳刻,笔力工整,圆润通达。据了解,该桥因结构规整,用材较大,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于2002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点。

长兴古桥——识荆桥(长兴识荆桥)
1958年平整土地的时候,桥北面的地里挖出一座占地一亩多的古墓。墓中出土了笏板和圆顶官帽等物,颜色已经无法辨认。村民们猜测墓主人为传说中当地的一名大官,后来这块地就被称为官坟角。当地人判断,是这位朝廷官员仕途不顺挂冠归隐时,出资修建了这座桥,同时从李白的《与韩荆州书》中勾出“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这一名句,取其“千金易得,知音难求”之意,将桥命名为“识荆桥”。民国年间,绘制地图的官员曾来测量过识荆桥,单看了桥名就断定此地必出过大官。这两处无从考证的稗官野史让当地村民对识荆桥多了一份敬仰,许多人因此认定这里是风水宝地而不愿再迁居别处。据文献记载,识荆桥桥额刻有“民國貳年”的年款,以此为据,至今也已有近百年历史。

长兴古桥——识荆桥(长兴识荆桥)

长兴古桥——识荆桥(长兴识荆桥)

长兴古桥——识荆桥(长兴识荆桥)

长兴古桥——识荆桥(长兴识荆桥)

长兴古桥——识荆桥(长兴识荆桥)

长兴古桥——识荆桥(长兴识荆桥)

长兴古桥——识荆桥(长兴识荆桥)

长兴古桥——识荆桥(长兴识荆桥)

长兴古桥——识荆桥(长兴识荆桥)

识荆桥桥心处镌刻有一“风轮”图案,直径约40公分。

长兴古桥——识荆桥(长兴识荆桥)

长兴古桥——识荆桥(长兴识荆桥)

长兴古桥——识荆桥(长兴识荆桥)

长兴古桥——识荆桥(长兴识荆桥)

长兴古桥——识荆桥(长兴识荆桥)

长兴古桥——识荆桥(长兴识荆桥)

长兴古桥——识荆桥(长兴识荆桥)

长兴古桥——识荆桥(长兴识荆桥)

长兴古桥——识荆桥(长兴识荆桥)

 

2003年的时候,识荆桥下游几百米处又重新修了一座水泥桥,行人车辆的通行渐渐不再从识荆桥经过,但是识荆桥承载的那些美好传说却仍然延续着。近百年过去了,识荆桥依然如当初修筑时那样纹丝不动地立在河道中,随着潺潺流水似在吟唱着一切关于知音的乐曲。

为新建的识荆桥.

长兴古桥——识荆桥(长兴识荆桥)

以下内容摘自(扁舟)

  识荆桥造于何年,已无从可考。从巨大条石精心营造的石桥遗存来看,不过数百年。石桥东西而跨,跨于新塘后漾界河之上。浅疏的蒿草中,仍能清晰看出隽秀又凝重的繁体“识荆桥”三字,八分字体,外用圆圈包饰。童年便已听闻的“识荆”,一直不知何意。在时空中模糊二十多年的字迹,遭遇的一刻,突然清晰,欣喜之余是诗意。
  时空的围栏,在长兴城东的某条河流旁,停留凝重。桥下流水千年,不见惊鸿照影。柳荫蒿芜中淡出几点斑驳的影痕,依稀渐近,行走在这识荆桥故地。些许落魄,带着几分沧桑的淡定。此人大唐京兆尹——韩朝宗(当过荆州刺史,又称他为韩荆州),而此刻他的身份却是被贬的吴兴别驾。
  “生不用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李白在《与韩荆州书》中,表达了对韩朝宗的无限敬慕之情,并希望得到韩朝宗的推荐。至此,“识荆”二字便有了初次见识和结识之意。韩朝宗以赏识人才推荐人才而得到好的称誉。如杜甫《饮中八仙歌》中的崔宗之,与李白有交游,“玉树临风”便是形容这位潇洒美少年。还有孟浩然,韩朝宗有推荐他入朝廷之意,孟浩然却因喝酒误了会面之事,之后还特地写了《送韩使君除洪州都曹》一诗相赠。李白的放荡不羁,没有赢得举荐的机会,但后人却因为李白的此封书信,顺便也记住了他曾经心中仰慕的韩荆州。
  举荐,提拔后生,多少知遇之恩。而此刻的韩荆州却因躲避战争之嫌被朝廷一贬再贬,从长安贬来吴兴。途径长兴旧地,山水田园风光,兴许激起了韩朝宗内心家园的涟漪。他乡故知,在此刻对他来说,只剩了一种奢望。小桥流水、村庄农人,自然静谧的田园,此刻安详宁静,如知音倾诉,只是一种平和的心境。生命的最后时刻,找到了自然的亲和。留下一座“识荆桥”,是对知音的谨忆还是对山水的留恋呢?(扁舟)

不远处的发展大道东段正在施工,横跨杭宁高速.发展过来了,识荆桥祝你安好.

长兴古桥——识荆桥(长兴识荆桥)

长兴古桥——识荆桥(长兴识荆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