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K线战法之穿头破脚

标签:
财经k线成交量阴线实体杂谈 |
分类: 解经典战例 |
①、在下跌趋势中出现。
②、第二根K线,即阳线的长度 必须足以吃掉第一根K线即阴线的全部。
3、顶部穿头破脚特征:
①、在升势中出现。
②、第二根K线,即阴线的长度必须足以吞吃掉第一根K线即阳线的全部。
如果出现的是“强势”信号,也要引起密切关注,股价往后下跌的可能性在70%以上,所以应视情况做好减仓动作,以防突然不测发生。
当然,在顶部出现的是“一般”和“较弱”信号,不宜马上斩仓出局,可以先看看再说,如若发现往后的K线在其下方运行,股价重心下移,再停损离场也不迟。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主力的空头陷阱。主力在拉升股价前都要有一个洗盘动作,而穿头破脚常常被主力利用为途中震仓洗盘的一种手段。因此,只有看清主力的真正意图,并仔细观察股价重心究竟是在向上还是在向下后,才能做出正确的抉择。
操作时,无论穿头破脚见顶信号多么强烈,如果该信号出现在股价刚启动阶段,股价在没有大涨的情况下,则不要轻易判断它见顶。
穿头破脚作为见底信号,不如它见顶信号准确率高,但是见底信号可靠性比较高。
http://s5/middle/5f364abbga3f86bb02ad4&690
穿头破脚出现在涨势中,有可能是见顶信号;出现在跌势中,则有可能是见底信号。股价在大幅上涨后出现穿头破脚,见顶的可能性很大,主要取决以下三个因素:一是升幅越大,获利盘越多,见顶的可能性就越大;二是穿头破脚的信号越强烈,见顶的概率越高;三是是否见顶,要看在它之后几根K线的运行情况,如果以后的几根K线在长阴线的收盘价下方运行,股价重心向下,则基本上可以判断是见顶了。
穿头破脚两根K线的长度越悬殊,转势的力度就愈强。如果第二根K线长度远远超出第一根K线,则说明多空双方力量对比发生逆转,转势的可能性更大。
如果只是一般意义上的满足以上条件的K线组合,则信号的含义并不强,所以可以通过强化一些条件或者补充一些条件来加强信号的内涵。如前一日开盘收盘至少有4%的差值,如果是向上穿头破脚的类型,那么前一日的开盘价要高于收盘价的4个点以上。
1、股价上涨必须要有成交量的配合,只有满足了这个条件,才可以考虑它是不是见底信号;最终确定是否见底信号,须后市几根K线确认,如股价向上移动,并在长阳线收盘价的上方运行时,可以看多、做多。
●穿头破脚先决条件
2、第二根K线实体的长度必须足以包含第一根K线实体在内,形成穿头破脚的形态;
3、下跌市中,一根阴线之后,必须出现一根较长的阳线,才足以构成向好的穿头破脚的形态;
4、上升市中,一根阳线之后,必须出现一根较长的阴线,合并成为向淡的穿头破脚的形态。
从形态分析来看,单日转向最容易出现穿头破脚。单日转向在创出新高或新低之后,出现穿头破脚形态灵敏度比较高。
http://s11/middle/5f364abbga3f86d986b2a&690
该股在平台破位后出现第一“穿头破脚”走势后经过了两天的洗盘,然后紧跟着又出了第二“穿头破脚”图形。这时候应该大胆全仓介入。介入的理由是:如果个股出现第二“穿头破脚”的时间与第一出现“穿头破脚”时间间隔不超过三天,且第二“穿头破脚”的阳线实体是前日阴线的2倍以上,同时成交量也是阴线成交量的1.5倍以上,就可以全仓买入。
1、该股在平台破位后出现第一“穿头破脚”走势时投资者可及时介入,介入的仓位比例可以根据成交量的变化和实体阳线的长度作为参考依据:
①、如果成交量是前日阴线成交量的2倍以上,同时阳线的实体部分长度是前日阴线实体部分长度的2倍以上,至少可以买入50%仓位,但最多不能超过80%。
②、如果成交量是前日阴线成交量的1-2倍之间,同时阳线的实体部分长度是前日阴线实体部分长度的1-2倍之间,投资者应买入比例控制在35%以内,但最多不能超过40%。
③、如果成交量是前日阴线成交量的1倍以下,同时阳线的实体部分长度是于前日阴线实体部分长度接近,投资者应买入比例控制在20%以内,但最多不能超过25%。
2、第二次“穿头破脚”图形时,如果阳线实体不是前日阴线实体的2倍以上,或者成交量不是阴线成交量的1.5倍以上操作方法:
如果第二次“穿头破脚”图形出现时,阳线实体不是前日阴线实体的2倍以上,或者成交量不是阴线成交量的1.5倍以上,应该介入1/3仓位。有以下两种情况要格外注意:①、第二次“穿头破脚”图形出现时,阳线实体比前日阴线实体小,或者成交量比阴线成交量有所缩小,一般介入1/4仓位,而且以短线快进快出为主。②、第二次“穿头破脚”图形出现时,阳线实体比第一次“穿头破脚”图形出现时的阳线实体小,或者成交量比第一次“穿头破脚”图形出现时的阳线有所缩小,谨慎者最好不要介入。
一般来说“穿头破脚”通常都会出现在股价下跌到底部之时,在相对高位出现较少。所以出现这类走势一般都是除权的股票。相对高位和底部出现穿头破脚的最大区别就是第一次在相对高位出现“穿头破脚”时上升幅度都有限,而在底部往往上涨幅度要大得多(如个股基本面遇到突发重大利好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