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言文阅读(25)阅读《老子》二章

(2014-12-16 10:16:52)
标签:

佛学

教育

文化

育儿

分类: 课内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25)

阅读《老子》二章,回答问题。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美之所以是美的原因】,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同“矣”】。

       天下的人都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美的时候,丑就出来了;天下的人都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善的时候,恶就产生了。

故有无相生【由相互对立而产生】,难易相成【由相互对立而形成】,长短相形【由相互对立而体现】,

所以,有了“有”,才产生“无”,有了“无”,才产生“有”,“有”和“无”是互相对立而产生。有了困难,才懂得容易,感到容易,才知道困难。困难和容易是相互矛盾而促成的。长和短,是互相比较才能够体现;

高下相倾【由相互对立而依存】,音声相和【由相互对立而产生和谐】,前后相随【由相互对立而追随】。

高和下,互相对照才有了分别;音和声,由于对立才显得和谐动听;前和后,彼此排列才有顺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顺其自然,无为而治】,行不言之教【以身作则,施行身教】;万物作【兴起】

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自然法则来对待世事,警戒自己,他不是用空洞的语言来教训别人。这就像天地一样让而不辞【干预】,生而不有【据为己有】,为【施与(恩惠)】而不恃【依靠,凭借】,

按照自然发展而生长,他滋养了万物却不加干涉,万物靠它生长但它并不据为己有。他不依仗自己对别人

功成不居【占有】。夫唯【只有】不居【占有】,是以不去【丧失】。

有恩惠而达到利己的目的成功了不占有功劳,正因为不居功,所以他的功绩就不会失去。

    本则讲的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说明事物是相反相成的,论证了“无为而无不为”的主旨。

                                                                知人者智

       知人者智【机智,聪明】,自知者明【真正聪明,比智更进一步】。胜人【战胜别人】

      能够理解别人的人,一定是聪明的人;  能够了解自己的人,一定是更聪明的人。能够战胜别人的人,

有力,自胜者强【强大不可战胜】。 知足者富。强行【坚持力行】者有志。 不失【丧失】

有力量;能够战胜自身弱点的人,一定很坚强的。知道满足的人,一定很富有,意志坚强的人才有远大的志向,始终不丢失

其所者久【长久】。【躯体死】而不亡【精神永存】者寿【长久】。

“道”的人,他一定能保持高尚的道德,即使他的生命死了,他的精神也会和“道”一样与世长存。

     本则讲的是人的修养和自我发展的问题。知人、胜人重要,但自知、自省更重要。

1、本文选自老子(校释)》,老子, 春秋 时期的思想家, 道家 学派的创始人。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斯不善已 同“矣”,语气词     (2)有无相生由相互对立而产生

(3)难易相成  由相互对立而形成        (4)长短相形 由相互对立而体现

(5)高下相倾  由相互对立而依存        (6)音声相和 由相互对立而产生和谐

(7)前后相随  由相互对立而追随        (8)处无为之事 (做)

(9)万物作焉  兴起                            (10)而不辞 干预

(11)生而不有  据为己有                    (12)为而不恃  施与(恩惠)依靠,凭借

(13)功而不居 不占有                        (14)是以不去  丧失

(15)知人者智  机智,聪明                (16)自知者明  真正聪明,比智更进一步

(17)胜人者有力战胜别人                 (18)自胜者强  强大不可战胜

(19)强行者有志 坚持力行                (20)不失其所者久   丧失,长久

(21)死而不亡者寿 躯体死;精神永存(22)死而不亡者寿 长久

3、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

  (1)文中表明圣人品格能力出于常人的句子是: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2)文中最能表达老子虚心忘物,忘名忘相,不见有为之迹,不应教化之名,以道德高于天下的句子是: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4、《天下皆知美之为美》一文的立意在于说明什么道理?

     无为而无不为                                                         

5《天下皆知美之为美》一文把互相对立的规律运用到政治上,主张圣人应该怎么做?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6、《天下皆知美之为美》中包含哪些完全对立的两个方面?请找出来。

答:美和恶;善和不善;有和无;难和易;长和短;高和下;音和声;前和后。

7、“无为而治”指的是什么都不去做吗?

   不是;道家的“无为而治”并非什么事都不做,而是“无心于为”。无心即没有特别的意念,顺其自然。老子认为治国的关键在于清静无为,顺其自然,不要肆意妄为,扰民害民,应让老百姓自化、自正、自富、自朴,甚至让老百姓感觉不到统治者的存在,才是做到最好。否则就会招致更大的反抗,引起天下大乱。

8、世间万物还有哪些是相反相成的?请举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再研究一下他们之间的关系。

   (1)阴阳相合;男女相伴;生死相依;水火相克;祸福相依;功过相抵;……       

   (2)它们之间是互相依存又彼此对立的辩证关系。                               

9、《知人者智》主要谈的是修身和自我发展的问题,请就这方面谈一谈自己的思想收获。

   (1)“自知者明”,要了解自己,必须静下心来,静下心来才能了解自己,因为一般说来,当局者迷,能对自己做出客观估价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2)一个人心中的自己,跟别人所看到的自己,常常有差距。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邹忌面对妻、妾、看、客的赞扬并没有得意忘形,亲见徐公后他幡然自知,“自以为不如“。他就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智者。

10、“明”与“智”有哪些区别?

   “智”为聪明有智慧,“明”是英明,“明”要比“智”更高一个层次。              

11、从做人的修养来说,“自知”和“自胜”,“知足”和“强行”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人要经常地省视自己,坚定自己,克制自己,并且矢志力行,这样才能进一步开展他的精神生命与思想生命。12、你能以历史上的人物事迹为例来说一说“死而不亡者寿”的意义吗?

   例如诸葛亮六出祁山,虽然北伐的大计因为他的不幸病逝而最终没有成功,但他那种知恩图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却得到了后世永远的敬仰和奉行。诸葛亮身虽死,但其精神却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