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反思集(11篇)
(2013-10-23 06:23:53)
标签:
转载 |
天健小学
“任务驱动”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
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一可以把课堂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更好体现学生的主导性;二可以通过任务驱动,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让学生自行把握活动目标,从而更有效落实活动目标;三可以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努力完成探究任务,并在原有技能基础上得到提升。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有待探讨的是:(1)如何有效把握教学进度。(2)如何有效管理课堂。(3)如何有效实施评价。
----------------------------------------------------------------------------------------------------
“任务驱动”模式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意义
新莲小学
1、
2、
3、
4、
5、
6、
7、
-----------------------------------------------------------------------------------------------------------------
“任务驱动模式”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意义
景鹏小学
1.
2.
3.
4.
-----------------------------------------------------------------------------------------------------------
关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思考
狮岭小学
1、从学生的角度:一个"任务"
2、关于教学的准备:创设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情景。
3、关于学生之间的差距:一种方式是将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共同去完成一个任务,在合作学习中能力好的同学帮助和辅导能力弱的同学,实现共同提高;一种方式是当那些能力很好的同学完成任务以后请他们做“小老师”,让他们去流动辅导几个学习困难的同学,让他们也能完成任务,体会到成功的感觉。
4、目前想到的难点:
(1)、教学进度不易把握。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课堂更为开放,但这一“放”就不好“收”,每一组的探究程度和进度教师很难把握,活动时间结束时,有的组提前完成,可有的组只能草草“收兵”,影响效果。
(2)、课堂管理待改进。探究性学习法的课堂更为“活”了,这也导致个别学生干扰他人。对此还要想些办法,采取措施在行动上约束学生,最好能使每个学生都“忙”起来。
-------------------------------------------------------------------------------------------------------------------
任务驱动在科学学习中的意义
黄埔小学
在科学课程的学习中,任务驱动的意义:
1、
2、
3、
4、
---------------------------------------------------------------------------------------------------------
任务驱动法教学体会
百花小学
任务驱动法是指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基础。
小学科学教科版教材的编写形式就是每课围绕一至两个探究任务来开展的。本学年工作室提出使用任务单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使任务驱动法变得更具体和条理。
以下从任务单使用的优势和困惑两方面来谈: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点:
3、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自我规划的能力,提高学生成就感,让学生自己独立解读了任务单、并选择策略完成了挑战。
4、便于分层教学,通过设置不同难度、必做和选做的任务,让同学们量力而为,尽其所能的进行学习。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困惑及改进的思考:
2、使用任务单最好是1-2人的小组,需要比平时多出近一倍的实验器材,实验器材的准备是由老师还是师生共同来做更合适?
3、结果评价较简单,但过程的评价如何做到关注到每一组的过程?
4、任务单对小学阶段特别是低年级来说,阅读能力和实践技能限制了完成任务的效果,我想需要增加图片和视频来制作多媒体任务单。
----------------------------------------------------------------------------------------------------------------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意义
荔园小学
1.任务驱动教学法有较明确的目的,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容易看到成就、体验成功,有利于激励学习的积极性。
3.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能感到自我的不足,有助于激发自我完善的欲望,启动不断学习的内驱力。
4.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承担着一定的责任,因此在任务活动中进行技能教学,有利于培养责任心。责任心是完善技能的内在驱动力。
5.在完成任务时,每个学生都扮演着一个角色,需要全身心的投入。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有利于自然熟练地运用技能。
6.在完成任务时,不可能单纯使用一种技能或一项知识,因此有助于综合能力的发展。
7.学生在完成任务后所获得的实践经验有利于较顺利地向生活应用过渡。
8.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改变目前教学中仍然存在着的重知识不重技能,脱离生活应用的不足。
-----------------------------------------------------------------------------------------------------------------------------------------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意义
南华小学
1.从教师的角度说,传统教学的课堂总是呈现一种“满堂灌”“照本宣读”的现象,而学生往往也是“囫囵吞枣”。“任务驱动”教学中教师的职责就是“介绍任务”—“分配任务”—“小结任务”,转变了教学方式:将教师的讲授知识为主的课堂转变为以解决任务为主的课堂,教师不必拽紧40分钟,减轻教师在教学中的负担。
-----------------------------------------------------------------------------------------------------------------------------------------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意义
景莲小学
对于学生的作用:
1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有助于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明确、具体,有助于学生更容易地掌握学习内容。
2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3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对于教师的作用:
1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有助于教师因材施教,解决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
2
面临的主要问题:
1设计的任务是否能能有效驱动学生。建议进行一个任务设计的专题性小课题研究。
2
3在任务驱动活动中,如何高效完成对学生的评价,驱动学生良好地进入今后的科学活动中?
----------------------------------------------------------------------------------------------------------------
任务驱动模式教学第一阶段实践心得体会
全海小学俞雪荣
我从四下一单元第五课开始实施任务驱动模式教学,经过这段时间的课堂实践,终于在美好的理想愿望和现实的满头雾水的混乱碰撞中得出如下体会:
1、如果教师在编写任务单时单纯把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简单地写成学生探究任务单,那上课的时候,,学生会像木偶一样按照老师的计划按部就班完成任务,其实他们并不能体会到“任务驱动”的乐趣;所以任务单必须设计得目标明确,任务细而简单,情境有趣引人入胜,这样学生才能不由自主地“任务驱动”。
2、如果像彤哥说的那样,要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教师退居观察员和协助者的身份;既要讲得少,教学目标又高效要达成;既要给学生更大的自主探究的自由,又要保证课堂秩序不乱,那么在实施任务驱动模式前,得专门培训学生,得让他们知道熟悉这种模式,才不会在实际课堂上一片混乱。
3、“任务驱动”模式和实际的小学科学教学模式有不小的差异,我们可以借鉴,但不能照搬,我们可以先小面积运用,等到我们能运用自如后才尝试大面积铺开,否则本教学模式可能会变成为任务而任务,为驱动而驱动。这需要我们更多地思考,如何才能找到恰当的切入点,不断完善这种教学模式。
4、评价激励机制是整个课堂教学中最重要也是最难保证的环节,却也是“任务驱动”最吸引学生的地方。但我却无法保证每节课有时间评价、能否公正评价。无论自评、互评、教师评价都不易操作。学生在自评时,经常不由分说给自己打高分;他评时,会因为和对方的人际关系有偏颇地评价;师评时,则因无法观察到所有的学生的表现而难以全面客观评价。所以,如何落实评价激励机制,希望同学们多多提出好的意见和看法。
-----------------------------------------------------------------------------------------------------------
“任务驱动”教学方式的反思
福民小学
2.如何能吸引学生参与到任务中来?这会促使教师更加注意从学生出发,更加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和学习基础,创设合适的情境,让科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
3.学生应该会更主动地投入到科学学习当中,会让科学课堂有更多创意的生成。
4.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会变得不再完全依赖教师和书本,按部就班地开展探究。
因此,我也很有兴趣地投入到这项课题研究中来,跟着大家,以五年级第二单元的教学为对象,参照李彤老师的做法,认真设计了一两节课的任务单,其它的,如材料准备、考核评价表格等等就没有像李彤老师那样,方方面面的配套资料材料都做足了。实在惭愧。
设计好的任务单一开始还有点自我感觉不差,我是把整节课的活动都设计一张任务单上。出于版面的美观和小学生的阅读习惯,设计得有些简洁。经过实践,发现这样的任务单并不实用,对于学生而言,每一项活动并不明确具体,任务单更有点像流程,也许,还需要更多的资料配合这单子才行。学生不喜欢可能也不太习惯看这任务单,做起实验来往往就忘记了这单子。
在李彤老师的及时指导下,我舍弃了整节课的任务单,改为针对一节课的核心的探究活动设计任务单,并且不再是人手一张,而是每小组一张,组长监督执督执行。如五下
|
序号 |
内容 |
提醒栏 打√ |
|
|
1 |
阅读此任务单全文,互相提醒不要给火和热水烫伤,很高温的试管碰到冷水可能会破 |
|
|
|
2 |
问题:水在加热过程中重量是否发生变化? 猜想: |
|
|
|
3 |
准备酒精灯、试管夹、电子称和一个烧杯(烧杯里无水),电子称先除皮 |
装满一试管的水,用气球皮蒙住试管口,橡皮筋扎紧,不要有空气 |
|
|
4 |
把试管放进电子称的烧杯上,称出重量,记录 |
|
|
|
5 |
用试管夹夹着试管,用外焰来回几次加热整根试管(预热防破) |
|
|
|
6 |
加热试管底部,不要至水沸腾,观察气球皮的变化 |
|
|
|
7 |
把试管放进电子称的烧杯上,称出重量,记录 |
|
|
|
8 |
分析前后重量,作出结论: 水在加热过程中重量是否发生变化?体积呢? |
|
|
|
9 |
把器材收拾送回原位 |
|
|
任务单的目的是在于让学生明确实验步骤,有序地、按步骤的完成实验。以前,我采用PPT说明、示范等方式说明实验操作过程,但学生动起手来往往就把老师的话抛诸脑后,有些重要的步骤忘了做,有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忘记了注意,做起来比较混乱,因此,我设计的任务单是有顺序的,同时还专门有个提醒栏目,每做完一步,要打√确认后,再继续下一步。任务单的使用初期,实验操作前的程序学生还是能够做到的,但仍有些小组在实验操作完成后,忘记了实验完成之后的记录、思考、收拾等事情。
对于一节课有若干个探究实验的,我还尝试了制订若干个任务单。如五下2单元《热是怎样传递的》,分别设计了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热在金属片中(中心)的传递、热在金属片中(边缘)的传递的三个实验的任务单,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每个小组做完一个实验后,自行地领取下一个实验的实验单和材料,不再强求各小组统一进度,做得快的小组,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就可以多做实验,而做得慢或者合作不良的小组,可能只能做一个实验,没做的实验只能听取别的小组的汇报。这样的好处是可以激励各小组珍惜时间,精诚团结,提高实验效率。
实验材料的发放,我也进行了改革尝试。过去,是由我提前给每个组备好材料,放在桌面上,或者放在准备台上让材料员或组长整框的拿走。但是,所有班级实验完成之后,实验材料的归位又是一个很繁琐的工作,老师还需要花不少的时间来把回收的材料一一收拾,放回原位。实行任务驱动教学后,我只把所需要的材料分类摆在准备桌上,让各小组的材料员像中药店的药剂师那样,拿起托盘,选取所需的材料。下课前,材料员再把实验材料分门别类地放回准备桌上,老师就不用再分类了,直接把各种材料放回原处就行了。以后,准备培养一批熟悉实验材料摆放位置的材料员,每节课拿着托盘直接地,自行地找准备室领取材料,做完实验后再直接放回原位,老师就可以大大地减轻工作量,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教学的设计和组织上,把机械繁琐的材料整理收拾工作交给学生完成。
实验二
|
|
|
监督栏 |
|
1. |
阅读课本P39,清楚课本的实验方法 |
|
|
2. |
讨论倾听改良后的方法,确保掌握实验方法 |
|
|
3 |
准备长铁条、蜡烛、试管夹和酒精灯等材料,观察材料 |
|
|
4 |
组内说一说要操作注意哪些问题,危险在哪?怎么保洁? |
|
|
5 |
阅读练习册P29,加上预测,看表格是否合适,是否需要改动 用图文表示蜡烛融化的方向,用读秒来表示融化的时间 |
|
|
|
反问:以上准备工作每个人都做好了吗?回答“是”打√继续下一步 |
|
|
6 |
轮流做实验,一边各人记录 |
|
|
7 |
组内交流,反问: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有说服力吗?需要再做一次吗?或者寻找别的证据? |
|
|
8 |
收拾保洁,准备做一个实验。 |
|
----------------------------------------------------------------------------------------------------------------------
实验三
|
|
|
监督栏 |
|
1. |
阅读课本P40,清楚课本的实验方法 |
|
|
2. |
看老师的PPT,确保清楚实验操作方法,有问题即提问 |
|
|
3 |
准备方铁片、蜡烛、试管夹和酒精灯等材料,观察材料 |
|
|
4 |
组内说一说要操作注意哪些问题,危险在哪?怎么保洁? |
|
|
5 |
阅读练习册P29,加上预测,看表格是否合适,是否需要改动 用图文表示蜡烛融化的方向,用读秒来表示融化的时间 |
|
|
|
反问:以上准备工作每个人都做好了吗?回答“是”打√继续下一步 |
|
|
6 |
轮流做实验,一边各人记录 |
|
|
7 |
组内交流,反问: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有说服力吗?需要再做一次吗?或者寻找别的证据? |
|
|
8 |
收拾,准备做一个实验。 |
|
----------------------------------------------------------------------------------------------------------------------
实验四
|
|
|
监督栏 |
|
1. |
阅读课本P40,清楚课本的实验方法 |
|
|
2. |
看老师的PPT,确保清楚实验操作方法,有问题即提问 |
|
|
3 |
准备方铁片、蜡烛、试管夹和酒精灯等材料,观察材料 |
|
|
4 |
组内说一说要操作注意哪些问题,危险在哪?怎么保洁? |
|
|
5 |
阅读练习册P29,加上预测,看表格是否合适,是否需要改动 用图文表示蜡烛融化的方向,用读秒来表示融化的时间 |
|
|
|
反问:以上准备工作每个人都做好了吗?回答“是”打√继续下一步 |
|
|
6 |
轮流做实验,一边各人记录 |
|
|
7 |
组内交流,反问: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有说服力吗?需要再做一次吗?或者寻找别的证据? |
|
|
8 |
收拾,总结以上三个实验的共同规律,写总的结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