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豪与差距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教学反思
北京时间11号19时,瑞典文学院宣布,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莫言是首位获得该奖项的中国籍作家。今天第一节语文课的教学内容是《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的第一课时,其作者也是诺贝尔文奖的得主。如何将这今天的教学内容与莫言获奖整合起来呢?我的教学思路如下:
1.由热点新闻引入:中国作家莫言诺贝尔文学奖了。中国文学界人士认为,莫言的获奖是世界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肯定,将推动中国文学的进步和发展。
2.简介诺贝尔奖: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在1895年11月27日写下遗嘱,捐献全部财产3122万余瑞典克朗设立基金,每年把利息作为奖金,授予“一年来对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根据他的遗嘱,瑞典政府于同年建立“诺贝尔基金会”,负责把基金的年利息按五等分授予,文学奖就是其中之一。
3.引入本课的作家作品:拉格洛芙与《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拉格洛芙:(1858—1940)瑞典女作家、190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她于1858年11月20日出生于瑞典中部一个军官的小庄园——莫尔巴卡庄园,并且在那里度过了童年、青年和晚年。并在那里写出著作《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因此获诺贝尔文学奖。
4.比较两位获奖作者:
国籍——中国
瑞典
性别——男(中国)
女(瑞典)
时间——中国(2012年)
瑞典(1909年) 相差103年
理由——诺奖评委会给出莫言获奖理由:“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代表作《红高粱》
诺奖评委会给拉格洛芙的获奖理由:“成功地呼唤人类心声,善于把幻想与真实融为一体。” 代表作:《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教学之后,反思如下:我在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最近文学界的焦点与昨晚的新闻适时引入到语文课堂,特别是与所学内容有关联,让我们的这节语文课充满了鲜活的因素,着实让孩子不仅自豪了,也看到了差距。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