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家神采:达其情性,形其哀乐
(2011-11-24 21:19:48)
标签:
书法思维书法美感中华思维杂谈 |
分类: 书法思维 |
我们说书法意境有三大内容:神采、韵趣、诗情。书法家的神采体现在作品的韵趣,欣赏家以诗情来体验作品韵趣,以期能瞻仰书家之神采。意境就是有“意”有“境”。中国画不重忠实地“再现”,而重提炼升华的加工,所以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书法没有外师造化的问题,那么只剩中得心源了。意境在书法就是意实境虚,所以神采、韵趣、诗情注重的是“意”,也就是抒情。
书法就是写意的艺术。
书法的写意关系到抒情。但是没有一门艺术不是抒情的,书法的抒情何以特别?陈振濂在他的《书法美学》对这个课题就有很精彩的阐述。他从孙过庭所说的“达其情性,形其哀乐”取到了灵感。书法的抒情就有了“情性”与“哀乐”两大层次。
情性是书家稳定的固有性格。书家的书法风格绝对地受到他的情性,也就是性格所制约,而这也包含有书家个人的艺术素养、审美趣味等方面的因素,它可能是无意识的习惯所致或本能的支配,但在表面上的无所追求中却包含了长期审美偏向乃至社会际遇]人生宗旨等等积淀在性格中的深层追求内容,作为一种“情”,他具有绝对的生命力。
哀乐是书家的即兴抒发。同是出自一个书家的作品,可能各有风格,并形成了“哀乐”式的抒情方式。王羲之写毅乐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等等。作品能形其哀乐者不易,天下三大行书算是吧。
在空间艺术如绘画之中,由于不强调时间流动的步骤特征而使其抒情基本上依赖于固有稳定性格;而时间艺术如音乐,则由于在时间流动的过程中感情一直在起伏变幻而无法让其凝固在空间里,因而它较偏向于“哀乐”型的抒情。
这种情性型(空间)与哀乐型(时间)相比的两大类系,在跨时、空的书法艺术中却能得以共存。
前一篇:意境:书法家与欣赏者的桥梁
后一篇:书法意象:具象、形象、抽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