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鲁西南吴楼吴氏通谱
(2011-06-08 09:41:24)
标签:
转载 |
分类: 吴氏族谱 |
鲁西南吴楼吴氏通谱
《鲁西南吴氏》一百零一世,世界总谱为一百零六世。因太佰八十七世孙志惠有子四人:端、专、整、齐。故端字为首:端正福延长(端正复延长)、仁孝普天光(人孝普天光)、百世泽传衍、万春庆永祥、至德乾坤佩、笃让云汉章、宝树全图茂、大本立岐阳。
2002年郓城吴庄族谱摘录:
自泰伯58世有少徽公仕唐为监察御史,迁居新安为新安始祖;子 为中书,传7世讳晋公(66世),晋公迁居修宁石田;传4世,讳团,迁居临溪,生2子;长子全聚,子孙居此;次子全寡,子孙居岭后溪南刘屯溪洞俞屯,传15世讳均公(85世),迁居山东郓邑城东25里吴庄村。95世为惠先公、奉先公。
远祖世系表:黄帝-少昊-蟜极-帝喾-后稷-不窋-鞠-公刘-庆节-皇仆-差弗-毁隃-公非-高圉-亚圉-公叔祖类-周太王-太伯。
吴氏始祖讳太伯,又泰伯(古泰通太),殷高宗武丁四十年丙申正月初九生,立国“勾吴”,以国为氏,在位49年,卒于殷帝乙四年丙寅三月初五,享年91岁,娶卜氏,吴氏开氏始祖。周太王古公亶父长子。 葬今江苏无锡鸿山上。泰伯墓:墓用青色大理石砌成,高2米,直径3米,墓顶填黄土,墓碑四方形,正面刻“泰伯墓”,墓前矗立两根高大华表,华表上雕威武雄狮,墓前建有供祭祀的享堂,建于1818年,享堂门旁石上镂有齐彦槐书的对联“志异征诛三让两家天下,同天辟一杯万古江南”;泰伯庙:又名至德寺,为纪念在梅里的居所改为祠庙,大殿前有明代石牌坊,上书“至德名邦”,唐代诗人陆龟蒙《和泰伯庙》一诗“故国城荒德未荒,年年椒尊湿中堂。迩来父子争天下,不信人间有让王。”太王有意传位给季历之子昌,太伯携弟仲雍逃到荆蛮句吴,建立吴国。《诗经•皇矣》曰:“帝邦作对,自泰伯、王季”。孔子:“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己矣!三以下天让,民无得而称焉。”刘昭云:“无锡县东皇山有太伯冢,去墓十界上坪有旧宅,其井犹存。”
一世讳仲雍,吴氏传代始祖,周太王古公亶父次子。生于殷高宗武丁四十四年庚子,与兄泰伯同奔吴,在位5年,卒于殷小乙九年辛未,享寿92岁,娶万氏,葬虞山。子二:季简、居简。仲雍墓:在江苏常熟西北的虞山,墓前原有三道石牌坊,第一道是清乾隆年间建,上书“敕建先贤仲雍墓门”,第二道正面是江南督学使曹先题的四字牌“南国恭友”,第三道正面有“先贤虞仲墓”。两侧石柱上刻一楹联“一时逊国难为弟,千载名山还属虞”。牌坊之后,墓上有四块墓碑,正间一块是明代江南巡按御史路振飞题字“商逸民虞仲周公墓”。太王有意传位给季历之子昌,太伯携弟仲雍逃到荆蛮句吴,易服毁容,完全改从吴人文身断发习俗,以江苏无锡东南梅里(今梅村乡)为都城,建立吴国。
一世讳季历,嗣父太王之位为王传国於周修古公遗道子孙而有天下。子一:姬昌
二世讳季简,传代始祖:仲雍长子,太伯嗣子(过继给太伯为子)。生于殷祖甲十五年丁丑,在位十年,卒葬江苏常熟,娶高氏。子二:叔达、叔夏
二世讳居简,传代始祖仲雍次子。后裔不详
二世讳姬昌,季历公之子,嗣位即文王也,享年九十九岁。子一:姬发
三世讳叔达。季简长子。生殷庚丁十三年甲寅,在位十八年,娶黄氏。子二:周章、仲
三世讳姬发,姬昌之子,打败了纣王,建立周朝,派人到江南找泰伯的后代,封第四代孙周章为吴候。子:
四世讳周章,叔达长子。生于殷商帝乙二十二年辛卯,在位22年,娶林氏。子一:熊遂。周武王寻找仲雍后裔时,周章已继承父位,担任荆蛮句吴的首领,武王正式封周章为句吴国君。
四世讳仲,叔达次子。传十二世,至公元前655年被晋国所灭,仲为虞氏、樊氏始祖。周武王寻找仲雍后裔后,封仲于周原之北夏墟,仲以国得姓,是为虞仲。虞仲所封之国因在周北,称北吴或北虞。虞国介于晋国和虢国之间,晋人借道虞国改打虢国,虞国忠臣宫之奇向虞君进谏:唇亡齿寒。虞君不听,这年十二月,虞被晋灭。【考证】《史记•吴太伯世家》曰:“自太伯作吴,五世而武王克殷,封其后为二:其一虞,在中国;其一吴,在夷蛮”。《春秋》:“僖人执虞公”。
四世讳仲奕,未详。阎氏开氏始祖。周武王寻找仲雍后裔后,封仲雍曾孙仲奕至阎乡(今江苏苏州言桥下塘),其后代以阎为姓氏。
五世讳熊遂。周章之子。西周吴国国君,生于商纣王二十年戊辰,在位48年,娶苏氏。子一:柯相
六世讳柯相。熊遂之子。生于周成王二十年乙已,在位30年,娶朱氏。子一:彊鸠夷
七世讳彊鸠夷,柯相之子。生于周康王壬子年,在位51年,娶杜氏。子一:余桥疑吾
八世讳余桥疑吾。彊鸠夷之子。生于周昭王乙未年,在位38年,娶颜氏。子二:柏庐、柯庐
九世讳柯卢。余桥疑吾次子。生于周穆王丙申年,在位59年,娶梅氏。子二:周繇、次仲
十世讳周繇。柯卢长子。生于周穆王癸酉年,在位32年,娶江氏。子一:屈羽
十一世讳屈羽。周繇之子。生于周懿王庚戌年,在位34年,娶张氏。子一:夷吾
十二世讳夷吾。屈羽之子。生于周厉王丁亥年,在位33年,娶邓氏。子一:禽处
十三世讳禽处。夷吾之子。生于周二相周召共和甲子年,在位39年,娶彭氏。子一:转
十四世讳转。禽处之子。又名君转,字柯转,生于周宣王庚子年(公元前801),在位41年,娶董氏。子一:颇高
十五世讳颇高。转之子。生于周平王二十二年(公元前749),在位9年,娶梅氏。子一:勾卑
十六世讳勾卑。颇高之子。又名毕轸,生于周庄王四年(公元前693),娶梅氏,在位51年,是时晋献公灭周北虞。子一:去齐
十七世讳去齐。勾卑之子。秋春吴国国君,生于周惠王二十年甲子(公元前657),卒于周定王二十一年(公元前586),在位35年,娶刘氏。子一:寿梦
十八世讳寿梦。去齐之子。又名乘,字熟姑,又称攻卢王,生于周襄王三十二年(前620)卒于周灵王十一年(前561)庚子九月,在位25年,葬于赢博,娶文氏。子五:诸樊、余祭、余昧、季札、蹶由。【事迹】吴王寿梦有雄心壮志,即位初,做好破楚服越争霸中原的打算。这时,申公巫臣沈到吴国,申公巫臣原为楚国著名贵族将军,因与楚争美貌倾城的夏姬而带夏姬逃出晋国投奔吴国。寿梦得此良臣,开始与中原交流。引进中原文化。经过数十年,吴国成为拥有今江苏、上海、浙江、安徽等地的泱泱大国,并开始进攻亲楚的小邦巢、徐。
十九世讳诸樊。寿梦长子,又名遏。殁于周灵王二十四年(公元前548年),在位13年。子二:光(阖庐)、夫概。【事迹】公元561年寿梦去世,诸樊以长子身份临时摄政,他与兄弟商量决定废长立少,将王位让给季札,并受到王室的一致拥护。但季札像当年泰伯一样逃到乡下,诸樊继位。并确定吴国王位的继承,由父终子继改为兄终弟及制。公元前548年,在攻楚的盟国巢国时,亲自上阵,中箭身亡。
十九世讳余祭。寿梦次子。在位4年,《左传》云“戴吴”,殁于周景王元年(公元前544年)。子:不详【事迹】在位4年,金戈钱马,南攻越国,西入强楚,接纳齐国流亡者庆封,并将公主嫁给庆封,因此结仇强齐。攻打越国时,俘越人,加以阉刑,派其守船。公元前531年,余祭在视察船队时,被看船的越国阉奴刺亡。
十九世讳季札。寿梦四子。生于周简王十年乙酉(前576)四月十八日,卒于周敬王三十五年丙辰(前485),葬于江苏武进亲七十里申浦之西,娶颜氏。子五:吴常、征生、重道、木熹、子玉。今日吴氏、延氏、延陵氏的开氏始祖。余昧去世时,想传位给季札,季札逃。
十九世讳蹶由,寿梦五子。成为蹶由氏的开氏始祖。
二十世讳光(阖庐),诸樊长子,字阖庐,殁于周敬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96年),在位19年,葬于江苏苏州西北虎丘山。子三:终累(太子波)、夫差、子山。季札逃亡,余昧的儿子僚继位,引起公子光(阖庐)的忌妒和不满,扬言“我父亲兄弟五人,王位应当传给季子,季子若不肯受,我是长兄之子,应由我接位”,公子光暗结党羽,图他日篡位。后找到专诸刺弑吴王僚,阖庐立为王。他为王后,求才若渴,使吴国声威赫赫,季子言“苟先君祭祀不废,人民主位不空,社稷有供奉,国家能昌盛,就是我的君王,我敢怨恨谁呢?”国力强盛后,阖庐以伍子胥和孙武为军师,亲自统帅大军对楚作战,公元前506年,吴国与唐、蔡两国联军五战五胜,攻克楚国都城郢,楚国求兵秦,吴国失利,阖庐之弟公子夫概自立为王,未果后逃楚。公元前496年,阖庐攻姑苏伤脚趾而殁。
二十世讳征生,季札次子。吴国亡后,孤身一人逃到齐国,被齐平公接纳,并娶公主姜氏,客死他乡,葬于齐国葵丘(今山东淄博市)。子:启蕃
二十一世讳启蕃,征生之子,妻叔孙氏。子:诩。【事迹】吴征生去世后,启蕃投奔鲁国,官任鲁相国,娶鲁国贵族叔孙氏女为妻,再迁山东曲阜。
二十一世讳夫差。阖庐次子,殁于周元王三年(前473),在位23年。子三:太子友、王子姑蔑、王子地。阖庐殁,夫差继位,致力于富国强兵。3年后大败楚国于夫椒,越王勾践忍辱求和。夫差听信奸相太宰喜否,与楚言和。越王卧薪尝胆,公元前484年,吴王夫差远离本土北上黄池主持诸侯大盟会时,楚王5000精兵攻下吴国,俘太子友和王孙弥庸。
二十二世讳翊,启蕃之子,弃政从文,在孔子弟子颜高门下习儒家学说,葬于今山东胶地琅邪台西北,妻田氏。子二:暨、售
二十二世讳友,夫差长子,又称太子友,流婺源。不详
二十二世讳姑蔑,夫差次子,王子。子:弥庸
二十二世讳地,夫差三子,又称王子地。不详
二十三世讳暨,翊长子。不详,后代散居齐鲁之间。
二十三世讳售,翊次子,娶卓氏。葬山东曲泽。子三:卢、庸、裔
二十四世讳庸,售次子,因卷入鲁国政争,后失败逃到晋国,葬于山西翼城,这样,吴征生一支又自山东迁山西。娶颜氏。子二:勾余、覃
二十五世讳勾余,庸之长子,又名向余,又名纬,字伟绩,娶智氏,葬绛邑,今山西翼城东。子:厥由
二十六世讳厥由,勾余之子,又名吴直,字子山,娶公西氏。子:申
二十七世讳申,厥由之子。从山西迁江西。娶蘧氏。子二:芮、莚。【事迹】吴申在楚国官任大司马,当时战国诸侯争霸山接近尾声,秦统一天下已成定局。吴申见楚国必亡,携母带妻自楚国南渡长江,隐居江西庐山。
二十八世讳芮,申长子,殁于公元前201年,长沙王。娶商氏。子六:臣、郢、浅、阳、元、质;女一,嫁黥布为妻。【事迹】吴芮在秦朝时,才能出众,当上番阳县令,百姓尊称“番君”秦末农民起义,吴芮知秦必亡,遂率领当地越人起兵响应,与项羽等入关破秦,项羽封他为衡山王。汉一统天下后,封为长沙王,建都临湘,食邑三千。葬于监湘,谥号“文王”(班固《后汉书》卷三十四载)。后孙权大破长沙,有人挖毁吴芮墓,取棺木用作孙坚庙,开棺一看,芮衣服容貌鲜艳如新。后发墓者在寿春见到南蛮校卫吴纲,与吴芮一模一样。一问,吴纲为吴芮的第16代孙。(《世说新语》、《搜神记》、《水经注》都有记载)【考证】《世说新语》、《搜神记》、《水经注》、《汉书•吴芮传》:记载吴芮事迹。
二十九世讳浅,芮三子,第一代便侯,汉惠帝元年(前194)九月生,殁于公元前157年。子:信。【事迹】吴浅在汉惠帝元年(公元前194年)九月因其父长沙王的功德被封为便侯,食邑2000户,在位37年,谥号“顷侯”。
三十世讳信,浅之子,第2代便侯,在位6年,殁于孝景帝六年(公元前151年)。子:广志。
三十一世讳广志,信之子,世袭第3代便侯。子:千秋
三十二世讳千秋,广志之子,世袭第4代便侯。子二:衍陵、胤陵。【事迹】吴千秋,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实行削蕃政策,加上吴千秋“坐酎金罪”,侯国被废除,迁居蒲坂(今山西永济西蒲州),至此,从湖南永兴一带向北远迁山西,后裔散居中原各地。
三十三世讳衍陵。字长陵,千秋长子,妻刘氏。子二:全、介。
三十四世讳全,衍陵长子,妻冉氏,自山西迁毫(今河南商丘西南)。子:隆
三十五世讳隆,全之子,妻端木氏。从山西迁河南商丘。子二:复兴、复奇
三十六世讳复兴,隆长子,自毫(今河南商丘西南)迁南阳,葬于宛(今南阳)。娶张氏。子:章
三十七世讳章,复兴之子。子四:尉、汉、洽、演。【事迹】吴章,西汉末年著名学者,《尚书》学教授,这人刚正不阿,被王莽害,葬于宛。
三十八世讳汉。章次子,字子颜,东汉开国元勋,云台二十八将之一,殁于公元44年5月,享年88岁,葬于枣阳(今湖北枣阳),谥号“忠侯”。子二:成、国。【事迹】王莽末年,父亲吴章被害,吴汉逃到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初以贩马为生,结交地方豪杰,被任为安乐县令(今北京义顺),刘秀起义,慕名率兵投奔,封为偏将军,邯郸战役中,吴汉建立奇功,加封为建策侯。公元25年,东汉建立,刘秀任命其为大司马,改封舞阳侯(今河南舞阳),第二年,改封为广平侯(今河南鸡泽),收食广平、斥漳(今河北曲周)、广年(今河北永年)四个县的租税。
三十九世讳成,汉长子,广平候。子四:旦、盱、宣、昕
四十世讳盱,成次子,《水经·沔水注》作“吴财”,与《汉书》异,建成二十八年,吴盱封为筑阳侯(今湖北谷城),因长兄吴旦无子,公元83年封为平春侯(今河南信阳西北)。子:胜
四十一世讳胜,盱之子,族谱叫“吴如胜”,为将军,阵亡。第2代平春侯。子二:允佐、允承。【事迹】创修吴氏族谱,这是历史上最早修创的吴氏族谱。永兴二年(公元153年),吴郡太守糜豹在郡城(今苏州)建立吴太伯庙,奏请朝廷寻访吴氏正宗后裔主持庙祀,吴胜以家传《吴氏世系》进呈,汉桓帝审阅后拍案叫绝,命太尉黄琼待议以吴胜次子吴允承封为奉祀侯,迁往吴郡主持吴氏始祖太伯庙祀。季札后裔吴征生一支,经过600多年的辗转迁徙,又回归到吴氏的故土—江苏吴郡。
四十二世讳允承,胜次子,又名珪,以父功封“安阳候”,奉祀侯,江苏吴郡,葬于姑苏。谥号“文孝侯”。子:偳
四十三世讳偳,允承之子,字文宝,又文质,奉祀良侯,江苏吴郡,葬于姑苏。谥号“良侯”。子二:熊庆、景;女二:为孙坚的妻、妾
四十四世讳熊庆。偳长子,字应之,官大尉掾,奉祀侯,主持太伯庙祀。子:康年、康寿
四十五世讳康年,熊庆长子。字永龄,任孙氏吴国丞相中书令、太子傅之职,后封为“奉祀侯”,葬于五城山,谥号“恭敏”。子:英延,女一,嫁蜀郡太守张康。
四十六世讳英延,康年之子,字邦俊,又名厚英、嗣荚。在吴国任丞相中书令兼领太子太师,改封为“嗣贤侯”,葬吴郡道山,谥号“穆”,娶光禄大夫张国明之女为妻。子:之则。
四十七世讳之则,英延之子,字廷法。孙吴政权任丞相中书令,嗣封“嗣贤侯”,娶右丞相傅虞之女为妻,公元280年晋武帝灭吴,遇害。葬道山吴英延墓侧。子:式
四十八世讳式,子:皋益
四十九世讳皋益,式之子,晋明帝太宁元年(公元323年),追尊上古圣贤后裔,封皋益为“昭衍公”,谥号“宣懿”。葬吴郡树里山。子二:佶、儇
五十世讳佶,皋益长子,世袭昭衍公的爵位,娶晋成帝母亲明穆皇后的妹妹庾氏,被任为中书令,咸和三年(公元328年)封为“渤国公”,逝世后赠为太师,谥号“显肃”。子七:始泰、始华、始衡、始恒、始嵩、始淮、始济。
五十世讳儇,皋益次子。子一:正己
五十一世讳始泰,佶长子,世袭爵位,才德出众,被简文帝任为御史中丞,赠“延陵开国公”。子二:符隽、符佑
五十一世讳正己,儇之子。子一:定
五十二世讳定,子:先
五十二世讳符隽,始泰长子,字国瑞,晋孝武帝时封为燕国公,任尚书左仆射,葬京口(今江苏镇江)。子:豫
五十三世讳豫,符隽之子,字德章,任镇北将军,有将才,勇猛善战,晋安帝元兴三年(404年)在与北魏道武帝拓跋圭的战斗中阵亡,赠“宁国公”、谥号“烈”,妻刘氏。子:戢
五十三世讳先,又名坦,定之子。子一:延 迁襄阻
五十四世讳延,先之子,又名库,迁襄阳。子一:猛
五十五世讳猛,延之子,字世云,《江西通志稿·氏族志》载他祖籍河南濮阳,三国东吴时,以孝闻名,任西安令(江西),迁江西休宁。入晋后,官至散骑常侍,光绪十二年至德堂《吴氏世谱·吴氏叙宗》列其为天下吴姓十二大宗之一的“祯”字一派始祖,。其世系表为:汉—成—盱—如胜—文质—应之—康年—寻英—正已—定—之则—延—猛...。【事迹】吴猛,十四孝中那位以血膏蚊的孝子,三国仕吴为西安令。四十岁方遇异人,授以道术。后谒大仙湛母获仙术,曾经在南昌渡江,以白羽画水而渡,江水断流,惊世骇俗。又记:太宗四十九世,猛公,字世云,库公之子。公列二十四孝,排行第六。性孝,扇枕恣蚊。曾遇异人授仙方,回豫章,江涛风急,以白羽挥渡之。迨许逊飞升,公驾鹿车随云而去。女彩鸾,亦得道,遇文萧贻诗云:“若能相伴徙仙坛,愿得文萧跨体彩鸾,自有绣襦并甲帐,琼台一见雪霜寒”。因而同归钟陵,名跨虎陡山乘云去。 宋封逊真君,时徽宗亦追封猛公为神烈火真人,为传世之宝。《搜神记》记:吴猛,濮阳人,生二子,长神宵、次冲玄。孙吴柳迁居休宁;第6代孙吴玄得,迁居旌州;第7代孙,唐初人吴良,迁居歙州(安徽休宁),吴良的后裔形成歙州吴氏,又称休宁吴氏、新安吴氏;(吴良迁歙州,生二子:吴义永、吴义方...)
五十六世讳神霄,猛长子,字安诚,号廉。子一:柳
五十七世讳柳,吴猛之孙,神霄之子,又名均、莹,号宗源先生。子:钦。迁居休宁,后裔形成安徽休宁吴氏。
五十八世讳钦,号玄得,柳之子,又季怀。子:授
五十九世讳授,玄得之子,又名绍。子:文崇、文蔚、文得
六十世讳盾,鬷长子,南朝梁武帝时任宁朔将军,历任司马、侍中、左长史。陈霸先灭梁时战亡,赠左翊将军,诏令在江陵(今湖北江陵)建祠祭祀,谥号“义烈”。子:奎
六十世讳文蔚,授次子。子:良
六十一世讳良,文蔚子。子:义方、义永,迁居歙州(安徽休宁)。
六十二世讳义方,良长子。子:太微、少微、保微
六十三世讳太微,义方长子。子:
六十三世讳少微。安徽休宁吴氏•义方次子,字仲芳,703年中进士,授晋了尉,官至左台监察御史,与武功人富嘉谟、太原主薄谷倚并富文辞,号称“北京三杰”。主持《吴氏正宗谱》修编,娶朱氏。子三:隆术、巩、筠
六十三世讳若远,承休长子,字伯高,唐太宗时进士,任中书舍人,升户部侍郎驸。历任山南防御观察使,户部侍郎,累进银青光禄大夫,封赞皇县开国男,在先祖吴胜纂修的“吴氏世系”基础上,新纂完整的正宗吴氏族谱,为吴氏家族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卒后谥“文惠”,葬骊山。子:世伟
六十四世讳巩,安徽休宁吴氏•少微次子,字定国,唐朝开元间进士,官至中书舍人,以文学著名,曾将故乡吴里改为凤湖街,石舌山为凤凰山,莲池为凤凰池,子孙贤能,寿八十七岁,妻王氏。子三:宥、次密、三泉(后裔11代孙吴景安,中元和三年进士,仕至光禄大夫、14代孙吴用清宋仁宗时儒士、八十五代孙永胜、永捷后裔行成鲁西南吴氏)。
六十四世讳筠,安徽休宁吴氏•少微三子,字文彬,曾任河东节度使,后裔迁居四川。子二:通玄(子名瑛居黔县横网),次通俊(子名侍开为御史中丞)、
六十四世讳世伟,若远之子。《江阴吴氏统宗源流考》记载:又名吴稠,极有才学,名振于时,娶唐太宗第十二女平乐公主,官拜驸马都尉,封新丰侯,卒后赠晋国公,谥号“恭敏”,葬永宁县东八里(今湖北广济县)。子二:佐、兢(一些谱记载为:竞)
六十五世讳泉公,巩三子,字星源,肃宗朝任建州长史取王氏女葬八都琅源吴家坞金山人住后后三子,子三:王全、王瑶、王瑀
六十五世讳佐,世伟长子。世袭新丰侯,武则天当政时因直言而被罢爵。子二:可博、可久
六十五世讳兢。陈留吴氏•世伟次子,季札47代,少有大志,学贯经史,被少年时期朋友魏忠元、朱敬则等推荐入史馆,撰修国史,唐玄宗时位至右拾遗、起居郎。升谏议大夫,太事左庶子,封为长垣县男。其著作叙事简核,时人誉为“当世董孤”,与刘知几撰《武后实录》,被宰相张说隐贬为荆州司马,后升洪州剌史。天宝年间回朝,任恒王傅。著作《贞观政要》。(一些谱记载为竞,竞生极,迁居太湖洞庭东山,吴极生二子,长崇,次旭,吴旭三子吴通远生五子:得晖、惠晖、覃晖、正蒙、善养,得晖生吴翔,吴翔生二子,长怀恩,次怀清,怀恩迁庐山,怀清生二子,长子燮,次子琰)子二:秦、泰
六十六世讳王全公,泉长子,禀赋明敏,不求仕进,以耕读教子为乐,葬杨塘金钗坞,娶汪,葬十都东克口,子二:淑溱、淑沅
六十六世讳可博,佐长子,中唐玄宗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官至尚书右仆射、太子少师、上柱国,赐封“渤海郡公”,谥号“文哲”。子二:舜咨、舜翊
六十七世讳淑溱,王全公长子,葬一都十古塘,娶程氏,葬杨村,子一:矩
六十七世讳舜咨,可博长子,8世纪,当上山阴县令(今浙江绍兴),后裔成为山阴吴氏,妻王氏。子:翥
六十八世讳矩公,淑溱长子,葬一都苏塘,娶范氏葬来源,子三:明、能、仁
六十九世讳明公,字则成,矩长子,葬金钗坞,娶王氏葵黄岚,子二:道隆、道超
七十世讳道隆,明长子,葬一都吴家村,娶韩氏葬糜村东岸。子二:晋、晃
七十一世讳晋公,字安卿,道隆长子,大承事以德著称,葬石舌凤凰山,娶韦、韩氏葬苏塘。子一:深之
七十一世讳宣公,简长子,讳宣成,字守德。生于874年,卒于950年,唐僖宗乾符元年甲午四月十五日生。吴宣前数十代都不是布衣,籍贯无定。后汉同光年间,从父宦游西蜀阆州,居阗中县巫锡山。西川剑南节度使孟知祥以女妻之,933年,唐庄宗李勖封孟知祥为蜀王。第二年孟知祥称帝,封吴宣为附马。同年孟知祥殁,其子孟昶立,吴宣在孟称帝后不久,预见后蜀平会长久,更不愿意卷入这个国家的内部争斗,936年抛弃驸马的荣华富贵,携妻带子迁到酒杯抚州临川石井里,是年宣63岁。数年后又带长子、三子迁建昌府南丰县嘉禾驿梓口李宁庄,留次子吴经在石井,迁南丰嘉禾驿梓口庙李宁庄。后汉乾佑二年庚戍九月十二日殁,享年77岁,葬青鱼潭,妻孟氏葬吴宣坟右边。有3子18孙77曾孙。子三:纶、经、绍
七十一世讳彬,元三长子,字文郁,封骠骑将军,先居陕西咸阳,后迁回吴郡虞山(江苏常熟),吴氏正宗、季札二子吴征生一支,几百年转辗流徙,到10世纪由吴彬迁回江苏常熟古延陵之地,妻支氏。子二:顺、颐、顼
七十二世讳深之,晋之子、一承事,葬休宁杨坞。子三:五靖、六竦、七翊,迁居休宁。
七十二世讳纶,宣长子,宋朝状元,字伯宗,生于唐昭宣帝天佑元年甲子(904)正月初四,33岁与父母兄弟同迁临川石井,继迁南丰县洽湾乡坪下村金斗窝。北宋太宗至道三年丁酉(997)殁,享年94岁。妻刘氏、曾氏、朱氏、李氏。生10子47孙。子十:长子吴宏、次子吴宥、三子吴华、四子吴福、五子吴珍、六子吴万、七子吴兴、八子吴宝、九子吴仪、十子吴景。
七十三世讳五靖,深之长子、迁富饶。子二:景秀(字第大)、景元
七十四世讳景秀,字第大,五靖之长子,官至国子祭御史大夫。子一:团
七十五世讳团公,景秀次子,又名文庆,生于梁太祖开平四年庚午八月十九日,居休宁县石田,后于晋高祖天福五年庚子五代汉时因射猎至临溪,爱形胜迁居焉。殁于宋太祖乾德三年乙丑九月二十一日,享年五十六岁,葬休宁县十九都归佥五保一百二十三号土名方坞,头上瓦瑶潭溪渔翁撒网形内震山庚向以乘龙气外作癸山丁向以收沙局吴山东至高尖西至汉溪南至垅外程氏艾山新文系佥戌字八千五百二十五号计税了,娶孺人程氏生于开平已巳年二月十一日殁于宋开宝五年壬申亨年六十有四,葬孙村叶塘焉。子二:全聚、全衅。
七十六世讳全衅(兴),团公次子。先名十字启之,卒葬临溪瓦瑶坑充大业林。当宋时糸佥休宁县十九都四保五千四百五十五号其山东至岭西北至降南至程子田及路及吴师且田坟糸子山丙向新丈,被本都侄人吴世七吴世章吴玄标等侵占,向来清水明族众标挂,但于团公墓所设二席,一向西祭团公,一向南祭衅公,以全昭穆。于今观之临溪族众刊刻墓,伴之团二墓,似有差讹再细查孺人,氏葬临溪诸吴村心。子四:仁胜、仁纠、仁欢、仁福。
七十七世讳仁胜,全衅长子。子二:文雅、文及居临溪。
七十七世讳仁纠,全衅次子。子一居临溪。
七十七世讳仁欢,全衅三子。子一:文香居临溪。
七十七世讳仁福,全衅四子,福公行名细公宋宁熙中,编辑族谱,卒葬休宁十九都土名吴家庄后岩下虎形葬山坤向经理吴学士户已字,二千一百四十号坟山,三十步东至吴京论山直下至田西至山降及吴大通山南至吴京论庄基北至降及吴大通田孺人葬吴牙塘震山庚向。子五:十九公、念公、念一公、念四公、念九公。
七十八世讳念九公,仁福五子,又名圆,娶程氏又继程氏卒葵休宁二十一都泰塘程清甫宅后灵鼠投仓形四山庚向孺人俱葬内处合墓延佑二年吴同孙户经理六字六十五号坟山一角东至降西至程清甫地南至降直下至田北至降,洪五年间吴忠户业。子二:十四公、十五公。
七十九世讳十五公,又名镇,念九次子,自宋徽宗宣和二年由休宁临溪迁歙岭,娶余氏孺人卒,孝宗淳熙年间,葬歙二十五都审坑楸梓岭即留村百家山金牛脱扼形孺人葬本山蛇形糸吴义祖户经理非字三百八十四号坟山一亩一角五十步东至吴海翁山合水西至朱家坞口南至高尖沿岭分水北至田新丈田字一千零七十五号余氏。子五:三一公、三三公、三五公、三六公、三七公。
八十世讳三七公,名渊镇,十五公五子,娶赵氏,合葬汉洞蒙塘山,向葬山丁向东至世启山西至水坑南至丙世山北至路及其山与吴马共佥业计税三分三厘新丈冈字八千一百三十三号。子五:文炳、文美、文广、文成
八十一世讳九公,三七公之子。
八十二世讳七公,九公之子。
八十三世讳百六,
八十四世讳元一,
八十五世讳泰二,
八十六世讳福三,
八十六世讳永捷,平次子,由江南休宁迁山东胶州。子三:克友、克恭、克敬,始祖(克友、克恭、克敬)生于莱州府胶州赵贤乡牛沟社,因兵乱兄弟三人迁于濮阳颍水(吴隐之、庄子钓鱼、叔齐伯夷余登箕山、洗耳於颍水之故地。现<山东菏泽鄄城县箕山乡吴老家>)之左遂相宅而居,于吴老家村前择二茔地,长西茔、次东茔,三始祖从闵王(朱元璋的第十七个儿子、朱常芳)驾籍居安徽省徽州。传至五世祖志惠,复迁北三里张庄,卒葬村西南,七世祖纪、九世祖继孝相继迁于此,七世祖纪卒葬村前、九世祖继孝卒葬村东南、各为本支始祖也。传数世张姓迁、吴姓旺,十世祖兴言德高望重、扶弱济贫、医术高明、名扬四方,故取名今吴兴言庄。志惠有四子:端专整齐、故一百零一世起字辈为端。
八十七世讳森公,
八十八世讳通公,
八十九世讳玄保,
九十世讳均公,迁居山东郓邑城东25里吴庄,子二: 圣臣、帝臣。
九十一世讳圣臣,子:双全。
九十一世讳帝臣,子:节全。
九十二世讳双全,子:东齐、东鲁。
九十二世讳节全,子:朝相、朝卿、朝坤。
九十三世讳东齐,子:行可。
九十三世讳东鲁,子:际可、见可、仕可。
九十四世讳行可,子:芬公。
九十四世讳际可,子:奎公。
九十四世讳见可,子:芳公。
九十四世讳仕可,子:不详。
九十五世讳芬公,子:文泰、文馨。
九十五世讳奎公,子:文郁。
九十五世讳芳公,子:不详。
九十六世讳文泰,子:嘉龙、嘉风。
九十六世讳文馨,子:嘉瑞。
九十六世讳文郁,子:嘉显页。
九十七世讳嘉风,子:士瑾。
九十七世讳嘉龙,子:士玉、士环、士璞。
九十七世讳嘉瑞,子:居易、居敬、居宽、居思、居贤。
九十七世讳加显页,子:居金久。
九十八世讳士瑾,子:天民。
九十九世讳天民,子:惠先、奉先。
一百世讳惠先,子:恒安、恒久。
101世讳恒安,子:景廉、景中。
102世讳景廉,子:广闻。
103世讳广闻,子:玉山、玉松、玉泗(又作于字辈)。
104世讳于山,子:云奇。
105世讳云奇,子:洪斌、洪臣。
106世讳洪臣,子:元绪、元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