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爱撒谎?你的记忆靠谱吗?
(2011-12-04 12:32:55)
标签:
杂谈 |
分类: 2011热点事件 |
刑事法律都产生了影响。
实验 (1) 150
个学生看了一段关于撞车事故的电影。撞车是由于肇祸司机冲过了停车标志牌而与驶来的车辆相撞引起的。事故只持续了 4
秒钟,整段影片也不到一分钟。看完影片后,每个学生都要回答十个问题。 150
个学生分成两组。第一组的第一个问题是:肇事车冲过停车标志牌时时速有多快?第二组的第一个问题是:肇事车右转弯时时速有多快?其余的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最后一个问题两组人都要回答:你有没有看到那里有个停车标志牌?结果第一组的40个人
(53%) 回答他们看到了标志牌。而第二组仅有 26 人 ( 35%) 说他们看到了标志牌。
实验 (2) 40 个被试看了另一段自编的影片。影片中显示了8
个学生示威者进入一间教室。看完后回答的问题除了一个外,两组学生都相同。那个不同的问题是:12
个示威者中领头的那个是否是男的?另一个是:4
个示威者中领头的那个是否是男的?一星期后,这些被试又被叫回来回答另一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那个问题是:你看见有几个示威者?结果第一组人回答的平均人数是
8.8 个。 第二组人回答的平均人数是 6.4
个。从这实验结果我们可以看到提问的措词改变了目击者对事件的记忆。
实验 (3)
那么误导的提问会不会使目击者再造他们的记忆,甚而加进本来根本没有的东西呢?请看这个实验结果。150 个学生看了一段车祸的录象后回答10
个问题。一半学生的问题中有:
那辆白色的跑车在乡间公路上开的时速是多快?另一半学生要回答:那辆白色的跑车在乡间公路上,开过那个农仓时的时速是多少?一星期后他们一起回答另
10 个问题。其中的一个是:你有没有看见一个农仓? 说看见的学生在那一半回答过'农仓'问题的被试中占了 17.3%,
而在另一半中只占2.7%。事实是那里根本没有一个农仓。
实验 (4) 在最后这个实验中,
劳夫塔斯想证明的是,当被试在回答误导的先入之见的问题时会使他对事件的记忆受到影响,而很可能把错误的信息'再造'进他的记忆中去。但是,如果只是间接提到一个不存在的事物,他的记忆会不会受到影响呢?实验过程如下。
150 个学生分成三组:A,B, C。 他们一起看了一段影片:一辆车碰撞了一个推着婴儿车的男人。看完后三组人拿到的问题各不相同。 A
组的问题中问到五样影片中根本不存在的事物。如,你在影片中看到一个农仓吗?
B组类似的问题是这样问的:你有没有看到一辆旅行车停在农仓前?C
组没有此类问题。一星期后他们再回答关于那些影片中不存在的事物的问题。结果是在预料之中: B组的肯定回答最高,29.2%; A
组次之,15.6% ;C 组仅8.4%。
对实验的讨论和批评
能读完的人都有心理学家的潜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