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惊艳的中级阅读老师~欧阳倩华:I Love It,So I Do It

(2011-09-04 02:52:23)
标签:

杂谈

这位强悍的美女老师就是俺们高翻4+0的中级阅读老师~ 03年12月,她获得英文学院第十届英汉口译大赛冠军。 04年6月,她以优异的成绩通过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并考入广外高级翻译学院。 05年9月,她代表学校到北京外交学院举行的2005年度模拟联合国大赛获得团体最佳演说奖。 05年11月,她在西北工业大举行的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模拟大会上荣获最高领导才能奖和团体最佳立场文件奖。 05年11月,广东电台主办、英国BBC广播公司协办的广播英语擂台赛冠军。 她,就是我校高级翻译学院二年级的研究生欧阳倩华。2000年,年仅16岁的她,如愿考入广外,在白云山脚下她走过了五载春秋。校园的林荫道上、图书馆里、课室内都曾留下她的足迹,或在低声朗读,或在津津有味地看书,或在安静地思考。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各种比赛荣誉的的背后,她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努力。 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 跟许多刚踏进大学的同学一样,欧阳倩华的一切都是从低开始。对她来说,英语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刚进来大学时候,她感觉BBC的英语广播听起来还是很吃力,所以就选择听VOA 慢速英语,看的也只是;书虫;系列英汉对照的简易读物。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后,她才慢慢地开始听常速英语和看全英的读物,;还记得,我读的第一本全英著作房龙的The History of Mankind,那本书很厚,但是我坚持把它看完。; 回忆大一时候的生活,她形容自己比其他同学过得更加安静,没有参加任何学校社团或组织。除了看书、吃东西就是睡觉。她笑称唯一印象深刻的就是晚上常常去外面吃东西,结果一个学期居然长胖了十斤。 上了大二,她开始有计划地加强学习英语。每天早上,她几乎都是6点半左右起床,7点钟准时出门,然后就挑一个安静的地方听BBC的广播英语;半个小时后,她就会到教室打开电视机,收看明珠台转播ABC(American Broadcasting Company)的早间新闻。就这样,她一直坚持了两年时间。到了大三,专业开设了口笔译的课程,她又常常泡图书馆,看有关翻译方面的书籍,平均两个月看三本。她坦言,自己语言天赋不是很好,英语好都归功于平时积累:多看、多听、多读。 不经意间,与翻译;结缘; 进入大学后,她参加的第一个比赛,是学院举行的中外名诗翻译大赛。那时候她选择了一首雪莱的爱情诗,于是就和一位同学在绿茵阁等上菜的时候翻译了出来。后来,这不经意的创作居然获得了三等奖。就是这次偶然的机会让她与翻译结缘,对翻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时候的她完全没有想到自己将来会走上翻译这条道路。 大四的时候,正当其他同学正在忙着为找工作的事情而四处奔波的时候,她却一心一意地复习准备考研。为了免受干扰,她索性搬回家里住,专心复习。当时,恰好又遇上了英文学院的一年一度的经典赛事――口译大赛,她身边的同学建议她去参加。她刚开始也是左右为难,怕准备参赛的事情会耽误考研。最后,她决定去参加,于是,她一路斩兵折将,顺利杀入决赛,最后夺得冠军,打破了多年来一直由学院里高级翻译专业选手垄断的局面。她说,第一次on stage,就能拿到冠军,对她将来的影响很大。这个荣誉后,激发了她在英语翻译方面的潜能,最后,她选择了本校高级翻译学院,开始朝口笔译方向发展。 毕竟是通过比赛认识她的,记者问起了欧阳倩华倩华参加的比赛。当记者摆好了架势,准备记下长篇大论的时候,却出乎意料的发现,她参加过的比赛并不多,然后又一次出乎意料的发现,她参加比赛从来没有试过失手。 ;其实我并不是说很狂热的喜欢比赛,反而是我的同学很狂热的推怂我去参加比赛。;但是,无论面对什么比赛,她都不会说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做,;一旦决定去做,就会一心一意的做好它。; 若说失败是成功之母,那在欧阳倩华的身上还真的看不出来。但是她说,比赛时心理因素很关键,第一次上台的时候,她的脚也曾经颤抖,但是绝不能在气势上输给别人。几场比赛下来没有失败,自信心自然就培养出来,在以后的比赛中也越战越勇。 ;比赛可以让一个人成长起来,比赛之前,你要在短时间内做高强度的准备,这样能激活你的能力;而参加各种各样的比赛,又能挖掘你的潜力,就像在自己的世界里又打开了一扇新的门,看看自己在这条路上能走多远。; I love it,so I do it 在与欧阳倩华聊天的过程中,给记者最大感触的,就是她学习与研究的动力来自她对本专业由衷的热爱。 作为研究生的她,虽然每周只有两节课,然而却没有了本科时的那份清闲。她形容老师上课,就等于为理论知识开个小洞,窥视下去,却发现是个无底洞,发现自己的理论架构是多么的空洞,发现自己原来什么都不知道。于是,课堂过后又必定是无尽地刨书。 她的老师穆雷曾经说过一句话,至今还让她记忆犹新:;当你想做什么研究的时候,要想想自己有没有‘究尽’。;也就是说,在你研究一样东西之前,要先把前人的文献研究透彻,否则只会重复前人的思想。所以,在她学习生活的论卷里,;踏实;是永恒的卷首语。 除了上课、读书、看报,欧阳倩华还很喜欢去听各式各样的人文讲坛。;每个星期四下午在图书馆多功能报告厅的人文讲坛,我可是常客。;她说,讲座的内容往往是演讲人的研究最精彩的部分,有时一句金言胜读十年书,是个让自身成长的好方法。再加上,没有了交作业的压力,听讲座的时候往往带着轻松与愉悦,这样以一种快乐的心态去学习,更容易培养兴趣。;最有趣的是,在听各种各样的讲座的时候,会很惊喜地发现学科与学科之间暗存着无数的知识交汇点,然后心里就会惊呼‘咦!这个我知道!’‘啊!这个我也知道!’然后,就会无比的兴奋!;她欢快地说着,眼睛里绽放出快乐的光彩,听得记者都不禁羡慕起来。 ;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很多的,而在听讲座的过程中,便能很容易的拓宽一个人的知识面。; 究竟为什么欧阳倩华会对自己的学习产生如此大的兴趣?面对这个问题,她也不知道从何说起。;当时好像是听了仲伟合教授的一个讲座后,喜欢上了这个教授,然后就喜欢上了高翻。缘分吧。;是啊,似乎就是那冥冥中的缘分,牵引着她一步一步地走过来。她倒也坦然,每天踏踏实实的做着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安安静静的享着校园的宁静,也因此,让她更能专注的去做好每一件事。 ;从来没有想过要特别去干什么; 跟所有的高年级学生一样,兼职与实习成为她跨入社会的第一道门槛。一开始,对专业技术水平要求较低的广交会是她的;练兵场;,后来也逐渐开始接触一些高层次专业化的研讨会或商务洽谈。但是在金钱与兴趣的权衡下,她总会选择兴趣。前不久,广州美术学院在深圳举办了一个视觉文化研讨会,有意请她当翻译,虽然比以往她当翻译的payment要低,但是她对研讨会的内容非常感兴趣,就很乐意地答应了。为了能听完整个研讨会,她还特意提早去到了现场。 记者问起了她对将来的打算,她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说自己想继续做研究。;其实没有特别的想要去干些什么,当个老师吧,校园里面的环境挺适合做学问的。或者有可能的话,可以去尝试一下媒体行业,毕竟我本科时候念的是英语专业传播与媒体方向的,我对媒体还是挺感兴趣的。; 后记:不知不觉,一个多小时就过去了,道别临走时,她笑着说:;我也在通讯当过两年记者,写过人物专访。感觉写这类文章很容易将人;神化;,你们写的时候别忘了我也是一个平凡的人啊。;在她晶亮的眼眸里,记者分明的看到了一份从容与平静。
PS 中级英语视听说的老师~~叶霭云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国际会议传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有同声传译和大量口笔译工作经验。专业英语8级,大学期间多次获国家级、省级和市级英语演讲比赛和英语辩论赛的奖项,并获英国领事馆邀请到英伦游学。主讲新概念2册,课堂气氛活跃,致力与学生分享和交流英语学习的心得与方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这个.....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