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争创数字化校园汇报材料

(2015-12-16 08:22:05)

数字化引领农村学校的腾飞

         ——里仁中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校长汇报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我市对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就是要求学校能够凭借现代化数字技术,构建以网络技术为主、运用其他数字化技术实现信息化校园的建设,实现数字化环境下素质教育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实现学校由传统教育向基于数字化平台教育的转变。 

荆家镇里仁中学坐落于荆家镇人民政府驻地以西两公里的里仁村,新建于19888月,2008年里仁小学并入我校,成为义务教育九年一贯制学校。现有专任教师40人,在校学生511人。里仁中学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学校,校舍设施和城里的学校差距巨大,如何使进入我们学校的孩子享受到现代化不弱于城里孩子的教育呢学校一班人为此多方思考,认为只有走学校数字化才能让我们的孩子开拓视野,在农村就能看到城里,看到世界。

基于此认识,2014年,学校多方筹措资金进行现代教育技术教育装备的更新和完善,逐步确立了建设数字化校园、增强学校发展后劲这一思路,以高速、高效、安全、稳定的校园网络环境为契机,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加强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化平台管理,提高全校教师信息化研究与应用的能力。全校上下积极探索和实践,为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学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工作中,我校一直进行着积极的思考、探索和实践。现将我校数字化校园建成情况,以下汇报:

一、构建数字化校园软硬件平台

在数字化校园的创建过程中,学校多方筹集资金加大投入,在软硬件建设方面以生均资源不低于县城学校的标准进行配备。

1. 学校数字化配备

目前我校学生机房学生用台式计算机50台,满足我校最大班额46人上机使用,教师用笔记本电脑40台,办公用计算机7台,手机、平板等接入50台。学校生机比为101,师机比为1.2:1。教室内电子白板及投影设备15套,实现班班通。多功能媒体教室一个,可容纳200名学生,各个功能教室、学生活动室多媒体设备和实物展台8套,均已实现数字化教学。(详见附件1、附件2)

2. 网管中心

作为整个数字化校园网络建设的核心,我校共投入50万多元,建成集网络、监控、广播、信息发布于一体的网管中心。网络整体架构采用百兆教育网方案,由1台核心路由和2台核心交换机及8台二层交换机构成主体网络架构,网络目前搭接100M光纤,内部构成百兆校内局域网,主服务器1台,外部连接互联网和家校通。外有15台电信级无线AP,可直接接入手机、平板和笔记本,构成校园3G无线网络,实现校园区域覆盖(详细数据附件3),为学生老师的可携带设备随时随地访问网络,提供便利条件。学校服务器,现在运载着校园网站,图书管理、教学资源、综合素质评价、乐教乐学等平台。校园网站除正常可发布信息、公共宣传、教务公开、教学研究、资源下载等功能外,其他平台均能复合应用。图书综合管理系统,实时借书、还书、图书阅览一体化;教学资源库,充实更新教学资源简单化,学生素质评价系统,另外网管中心还安装由视频监控系统和周界入侵报警系统,为校园安全提供保障。  

在2013年度的桓台县优秀教育网站评选中,我校的校园网站和资源网站分别被评为优秀教育网站。

3.资源建设

数字化资源建设是数字化校园的重要元素,我们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外部资源:充分利用已有的网络外部资源。如,桓台教研网提供的桓台教育云平台,桓台教学大师资源库平台等,与学科网和第二教育网等教学资源网站开展合作,丰富校园网上的资源,服务教师教学。学校每年利用电教软件征订的机会加大资金投入,订购能够开拓学校和教师视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电教平台和软件。

(2)内部资源:以学校原有资源库为主体,利用教学光盘、磁带、图片等教学资源进行数字化放到资源库中,组织发动全校教师将自己平时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收集的各种教育教学资源开发的课件,上传到资源库中,丰富资源库中的教育教学资源。有了充足的数字化资源,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就有了源源不断的“活水”,就有了更多的手段和更广阔的空间,从而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4.平台建设

在我校数字化校园的建成道路上,平台建设一直是我们学校和教师一直精心打造并应用于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从最初的移动家校通、QQ群到微信群,到现在我们主要应用的淘题吧、乐教乐学云平台。

其中,乐教乐学云平台的建设和应用让我们对教育资源存储与共享,教学评价与反馈等方面有了新的认识,在极大地方便了老师课堂检测的同时,又丰富了学生的练习内容,节约了老师阅评学生作业的时间,为高效的课堂所服务。同时老师对学生的课堂检测变得简单、易行。学生也愿意应用这样的方式进行探究和课堂测评练习,学生还可以根据教师在云平台上提供的课堂实录或微课,课下在家中可实时的巩固应用,初步实现了翻转课堂的应用。这也为今后进一步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进入课堂教学常态化,提供了大量的经验。

    二、提升校园数字化的运行水平

一位教育专家说过,“没有教师的积极参与再好的设备也是废物,再好的平台也是摆设”。在我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中,学校将重点用在了提升校园数字化的运行水平上,如何让现有的设备最大限度的运行起来,用好现有的平台和资源,如何让教师积极的将数字化运用到教育教学中,是我们数字化校园建设中最核心的工作。

1.理念渗透

数字化校园创建初期,很多老师不理解,尤其是一些老教师,他们认为教师只要上好课就行,用什么多媒体和网络。针对老师们的不解,校委会多次利用教职工会议向老师们宣传数字化对当前教育的影响,对我们的学校教学,对我们农村孩子眼界的开拓,能力的提高,有很多我们意想不到的提升作用。尽管开头很难,但在我们坚定不移的数字化校园创建思路影响下,我校教师在信息化道路上越走越宽,越走越快,一些老教师甚至从打字都不熟练到能较熟练地利用相关教育资源和素材进行电子备课,制作的PPT课件和微课都能得到年轻教师的赞叹。有了全体教师在理念上的认同,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中出现的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2.技能提升

在建设数字化校园初期我们遇到了教师整体信息技术技能较弱的问题,大多数教师仅限于会用Word,PPT等基本办公软件,还用的只是一些基本功能。学校针对这个现状,组织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学习,从基本的办公技术到网络应用技术,从微课程到翻转课堂,从各种教学平台的应用到“一对一”数字化教学,学校把有限资金首先让位给教师培训,只要上级有数字化方面的培训学校都会派出尽可能多的教师去学习,然后回校进行二次培训。经过几年的坚持不懈的学习,学校教师的信息技术技能有了较大水平的提高,已经能够胜任数字化校园中教育教学的各种需要。

3.教研教学

经过几年的学习改进,教师教育教学中对数字化的应用也日趋成熟,在数字化环境下进行教学科研,老师们在完善自身备课的同时,教研组内集体探究好的教学资源和授课方案,教研组内探究教学环节,突破了课堂内容的重难点,优化了课堂教学的环节,提高了课堂的练习效率,并将讨论好的课件、课堂设计等资源上传到共享库中,使本学科的其他年级老师能够实时查看,发现有不足的地方,再组织研究探讨。这也为学科内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实现教学科研一体化,提供了条件。

近三年桓台县教学评优优质课评选,我校有8人参加,5人获一等奖,3人获二等奖;教体局举行的电子白板优质课评选中,我校6人参加,4人获一等奖。

4.微课助力

在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方面,我校在以前的课程整合中,一直着眼于突出信息与其他学科上简单的整合,在教学的提升上收效甚微。为进一步提升教学效益,我校借助市县微课程大赛的契机,微课辅助教学逐步引入教育教学,在方便教师教学的同时,使学生可以更好的对不明白的问题反复演习,直至弄懂为止,这也使得我校的课堂开始变得别具特色。

现在每位教师都可以轻松制作微课,大部分学科已经开始将微课融入教学。在教研时,往往某一科与其他课程有重叠的地方,大家会一起进行探讨和研究,实现课堂内容丰富有趣,跨越学科灵活自然,再将丰富的内容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融合整理,课堂的内容在学生脑海中的再现就变得异常容易,课程整合的高效化也就更好实现。微课的介入减轻了教师的辅导后进生的负担,学生对不明白的问题对照相应的微课进行反复学习练习,直至弄懂为止。

2014年度淄博市微课程大赛中,我校制作并上传了86件微课作品,并荣获一等奖2个,二等奖7个。教师熟练的微课制作能力也为我们今后开展“一对一”数字化教学解决了技术上的障碍。

    三、今后发展思路

时代已经进入了互联网+的时代,学校教育必将迎来转型期,课堂一定是融合了技术的课堂。在进一步的数字化校园建设中,我校将立足自身实际,逐步地丰富数字化校园环境。经过升级改造,我校的校园网络环境已经为更深层次的教学使用做好了准备,今后我们打算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1.继续引进高质量的教育资源,继续弥补农村学校教育资源不足的短板。

2.开展丰富多彩的信息技术活动,提升小学高年级和初一级部学生的信息素养,为适应将来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从下学期开始,我们将逐步在初一和初二级部开设学生自带设备的“一对一”数字化课堂教学实验班。让“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提高农村学生素质”不再是停留在口号上的一句话,积极发展“一对一”数字化教学,这将使我们的农村教育迎来一个新的时代。

做好以上工作面临着诸多困难,但消极等待、为难不前就会贻误学校发展的时机,耽误学生发展的最佳时期,所以我们必须迎难而上。

在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道路上,只有逗号,没有句号。我校将秉承大成于细、持之以恒的信念,为校园数字化建设再次提升和应用管理更加完善做出更大的努力和贡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