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30年6轮牛熊轮回
(2020-06-30 19:05:13)1990年底,中国股市从100点起步,最初上市公司仅有8家,每天成交额仅有几十万元至几百万元不等。截止1991年底,沪深交易所仅有14家A股上市公司,其中,上交所8只A股,深交所6只A股,全年沪深交易所IPO总募资仅5亿元。这就是30年前A股市场的起步与家底。
我国正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剧变时期,1991年我国GDP仅2.2万亿元,人均GDP仅为1912元。由于当时我国居民收入水平较低,再加上人们对股市缺乏了解,这使得A股市场在建立初期充满神秘与投机色彩。
在A股成立初期,沪深两市交易规模表现为“深强沪弱”的格局。1992年1月9日,上证综指首次突破300点;1992年2月17日上交所A股日成交额首次突破1000万元,深交所成交2565万元;1992年4月14日A股首次站上400点;1992年5月4日,上交所A股日成交额首次突破1亿元,深交所成交2.13亿元;1992年5月25日,上交所A股日成交额创下最高记录2.22亿元,深交所当天成交3.73亿元;1992年5月26日(周二),上证综指创下第一个历史最高记录1429点,这是中国股市第一个大牛市的“巅峰”。
第一轮牛市仅持续了1个多月时间,上证指数上涨1000多点,涨幅竟高达250%以上。很显然,这是一个快牛、疯牛、短牛,一个多月上证综指暴涨250%,牛市一步到位!
随后股市便是迅猛而恐慌地回跌,在5个月的暴跌后,1992年11月17日(周二),上证指数回落至最低点386点,打回原形,累计跌幅超过50%。
(二)第二轮牛熊更替:386点——1558点——325点(跌幅超过50%)
1992年5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取消涨跌幅限制,实行t+0交易;1993年11月,深圳证券交易所也开始实施t+0制度。
1992年底A股总市值978亿元,不足千亿元,沪深交易所A股上市公司共有53家,其中,上交所29家,深交所24家;1993年底A股总市值3319亿元,沪深交易所A股上市公司增至177家。这两年A股IPO募资分别为50亿元和194.83亿元。此外,1993年A股配股募资81.58亿元,也就是说,1993年A股总募资276.41亿元,这在当年已是一个天文数字!
这一阶段沪深交易规模表现为“沪强深弱”的格局。上证指数从1992年底的400点低谷启航,开始了它的第二轮“大起大落”。这一次暴涨来得更为猛烈。1993年2月1日(周一),上证综指收于1278点,当天上涨6.68%,上交所A股日成交额首次突破10亿元,达13亿元,深交所当天成交6.37亿元,两市合计成交19.37亿元。1993年2月16日(周二)上证综证创下历史新高1558.95点。
本轮牛市仅持续了3个月时间,上证指数上涨了1100点,累计涨幅高达300%!这又是一轮快牛、疯牛、短牛!股指在1500点上方站稳了4天之后,便调头持续下跌。在接下来的熊市下跌基本上没遇上任何阻力,但下跌时间较上一轮要长,持续阴跌达17个月之久。1994年7月29日(周五),上证指数跌至这一轮行情的最低点325.89点,累计跌幅超过50%。
三)第三轮牛熊更替:325点——1053点——512点(跌幅超过50%)
1994年底A股总市值3516亿元,沪深交易所A股上市公司增至287家,1995年底A股总市值3311亿元,沪深交易所A股上市公司311家。这两年A股IPO募资分别为49.62亿元和22.68亿元;这两年A股配股募资分别为50.16亿元和62.83亿元。这两组数字较1993年已是大幅缩水。
1994年7月30日(周六),监管层推出“三大救市政策”:一是今年内暂停新股发行和上市;二是严格控制上市公司的配股规模;三是采取措施扩大入市资金范围。
这是A股历史上第一次关闭A股一次市场,俗称“暂停IPO”:1994年7月21日至1994年12月7日。1994年12月IPO重启后仅一个月,第二次“暂停IPO”:1995年1月19日至 1995年6月9日;1995年6月IPO重启不足一个月,第三次“暂停IPO”:1995年7月5日至1996年1月3日。
由于三大政策救市,1994年8月1日,新一轮大牛市行情再次启动,人们开始提着钱包、钱袋赶往证券公司营业大厅排队缴款炒股。当时炒股仍只能在券商营业大厅内进行委托,营业厅只有三种交易委托方式:专用电话自助、专用电脑自助及柜台人工委托;营业大厅内一般会有三、五部专用电话,十多台专用电脑,两块电子显示屏(一块显示行情,一块显示成交),两台大功率柜式空调,还有少数人开始使用专用股票行情BB机,购买一个BB机大至少需要一、两千元。当时A股仍是无涨跌幅限制的T+0交易机制。
1994年1994年9月13日(周二),上证综指创下本轮牛市最高点1053点。本轮牛市更快、更短、更疯狂!这是持续时间最短的一轮牛市,但不足一个半月时间,上证综指累计涨幅为215%。随后便展开了一轮更加漫长的熊市。直至1996年1月19日(周五),上证指数最低跌至512.83点,当天沪深两市A股分别成交3.82亿元和。本轮熊市累计跌幅超过50%,这一轮下跌总计耗时16个月。
(四)第四轮牛熊更替:512点——2245点——998点(跌幅超过50%)
这是中国股市30年来唯一的一轮“慢牛”,它持续了将近6年时间,不过,它也换来了长达4年的“漫漫熊市”。在此阶段,有诸多大事对我国股市产生了重大影响:
(1)T+1交易制度。自1995年1月1日起,为保证股票市场的稳定,防止过度投机,中国股市改为实行t+1交易制度,即当日买进的股票要到下一个交易日才能卖出,这一制度一直沿用至今已26年。
(2)涨跌停板制度。为了防范市场过度投机,自1996年12月16日起,A股价格开始实施涨跌停板制,这一制度一直沿用至今已25个年头了。
1997年A股总市值首次突破1万亿,打造了A股30年来唯一的一轮长达6年的“慢牛”行情(1996-2001)。
1999年6月29日A股首次突破1700点;2000年3月29日A股首次突破1800点;2000年5月29日A股首次突破1900点;2000年7月19日A股首次突破2000点;2000年8月21日,A股道次突破2100点;
2001年6月14日(周四),上证综指创下历史最高记录2245.43点,宣告本轮“慢牛”彻底结束。
本轮“慢牛”是中国股市30年来唯一的一轮“慢牛”,历时近6年,上证综指从1996年初的500点附近一路攻艰克难,直至2001年6月14日(周四)创下历史最高点2245点。6年累计上涨340%,年均涨幅接近35%,这是一轮真正意义的“慢牛”!可惜后来不再有。2005年6月6日(周一),上证指数自1996年10月以来首次跌破1000点,最低点为998.23点。与2001年6月14日的2245点相比,总计跌幅超过50%,故标志着此轮熊市目标位的正式确立,这轮熊市整整走了4年。
(五)第五轮牛熊更替:998点——6124点——1664点(跌幅超过50%)
2005年5月管理层启动股改试点,当年下半年,上证综指一直徘徊在1000点至1200点附近,2006年5月9日,上证指数终于再次站上1500点。2006年11月20日,上证指数站上2000点,牛市已然确立。
2006年12月4日(周一),上证综指收于2161,65点,当天上交所A股成交额再上500亿元,达548亿元,深交所成交262.5亿元。
2006年12月14日,上证指数首次创出历史最高记录,收于2249.11点。
8个交易日后,2006年12月27日,上证指数首次突破2500点关口。
2007年1月22日(周一),上证综指收于2933.19点,当天上交所A股成交额首次突破1000亿元,达1049亿元,深交所成交515.2亿元。
2007年3月28日(周三),上证综指收于3173.02点,当天上交所A股成交额首次突破1500亿元,达1528亿元,深交所成交700.9亿元。
2007年4月24日(周二),上证综指收于3720.53点 ,当天上交所A股成交额首次突破2000亿元,达2054亿元,深交所成交1109亿元。
2007年5月9日(周三),上证综指收于4013.08点,当天上交所A股成交额首次突破2500亿元,达2572亿元,深交所成交1216亿元。
2007年5月30日(周三),上证综指收于4053.09点,上交所A股日成交额创下本轮牛市的最高记录2755亿元,深交所成交1358亿元。
2007年10月16日,中国股市创下6124点的历史最高记录。本轮牛市结束!
本轮牛市仅持续了两年时间,累计暴涨500%!这仍是一轮疯牛、快牛、短牛!其间,上证综指从2245点暴涨至6124点,仅用了10个月时间,不过,十分巧合的是,上证综指从6124点暴跌至2245点,也刚好只用了10个月,这就是A股暴涨暴跌的“对称美”,然而,直至2008年10月28日,上证综指最低跌至1664点,累计跌幅远超50%。这就是“宝马变自行车”的蹦极过程。
(六)第六轮牛熊交替:1664点——5178点——2440点(跌幅超过50%)
在本轮牛熊交替周期中,曾有人将2008年10月28日的1664点涨至2009年8月4日3478点看作一轮牛市,但因其后下跌至2013年6月25日最低点1849点,下跌幅度不足50%,因此,这不能算作一轮独立的牛熊交替,只是一轮中级反弹行情。
2009年7月29日(周三),上证综指收于3266.43点,上交所A股日成交额首次突破3000亿元,达3028亿元;同一天深交所A股成交额为1322亿元,沪深两市合计A股成交额为4350亿元。
2013年6月至2014年9月,上证综指一直徘徊在1800点至2200点之间。直至2014年9月中旬后,A股开始步入本轮牛市通道。
自2014年11月17日沪港通开通,上证综指从2400多点发力,本轮“杠杆牛”正式展开冲锋。由于融资融券第一次被应用于牛市,疯牛加杠杆更加可怕,两融余额不断放大成交额,上证综指节节攀升,中国股市的泡沫化进程骤然升温。
2014年11月27日,沪深两市合计成交额6185亿元,历史上首次突破6000亿大关,当天两融余额首破8000亿元。
2014年11月28日(周五),上证综指收于2682.83点,上交所A股日成交额首次突破4000亿元,达4020亿元;深交所A股日成交额3001亿元,沪深两市合计成交7021亿元。
2014年12月3日(周三),上证综指收于2779.53点,上交所A股日成交额首次突破5000亿元,达5298亿元;深交所成交额3700亿元,沪深两市合计约9000亿元。
2015年4月20日(周一),上证综指收于4217.08点,上交所A股日成交额首次突破1万亿元,达11476亿元,深交所成交额6293亿元,沪深两市合计成交17769亿元。
2015年5月28日(周四),上证综指收于4620.27点,上交所A股日成交额12479亿元,深交所成交额11150亿元,沪深两市合计成交23629亿元。与此同时,两融余额突破2万亿元大关。
2015年6月8日(周一),上证综指收于5131.88点,上交所A股日成交额创下历史最高记录13099亿元;深交所成交额9586亿元,沪深两市合计成交22685亿元。
当两融余额冲向2.5万亿时,疯牛随即终结。2015年6月12日上证综指最高冲至5178点,疯牛硬生生地嘎然而止,本轮牛市半年涨幅远超100%。
这一轮“杠杆牛”仅持续了9个月就结束了,这仍是一轮短牛、快牛、疯牛。随后杠杆熊市开始发力,杠杆交易大面积爆仓,“千股跌停”的壮观景象绵绵不绝,让投资者胆寒,让监管层害怕。于是,中国股市首次将杠杆暴跌定义为“股灾”,举国上下、全民救市,三行一会、公安部、国安部、中纪委、证金公司、基金协会、券商协会、上市公司、企业家、牛散等纷纷表态并拿出真金白银救市,直至2015年7月9日第一轮暴跌企稳反弹,当天上证综指最低下探3393点,后来11个交易日连续反弹,最高点反弹至4184点,累计反弹上涨23.3%。然后,第二轮下跌在8月中下旬开启,上证综指进一步下跌至2850点,通过再次救市,第二轮反弹至今天的最高点3673点,累计反弹涨幅为28.8%。7月初和8月底两次救市所付出的代价是巨大而惨烈的。
直至2019年1月4日(周五),上证综指探出本轮熊市最低点2440.91点,相比本轮牛市最高点5178点,跌幅超过50%。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