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東京都心兜風去(2)

标签:
历史旅游美食时尚文化 |
分类: 日本 |
每次從溫哥華回台北都搭乘日本航空(JAL),這樣可以在東京轉機時,留個幾天順道日本遊,從東京搭火車在「元町-中華街站」下,走路幾分鐘就進入Chinatown.
(文/圖-王揚文)
安政6年(1859年),德川幕府開放横濱為自由贸易港,形成於19世紀後期的「橫濱中華街」,已經是日本規模最大的中華街.

1955年,「善隣門」揭幕,牌樓上有此街道的正式名稱「中華街」(正面)以及「親仁善隣」(背面)四個字.

整個中華街東西南北路口都有牌樓,分別是【善隣門】,【朝陽門】,【延平門】,【朱雀門】,還有巷道內的「市場通門」,「關帝廟道」小牌樓.

幾十年來只要有到橫濱,必定進來這家「萬珍樓」吃一餐中華料理.

萬珍樓自明治25年(1892年)就創立了,總計聘用獲得廚師認證30人,食譜是以「醫食同源」為基礎的中國傳統廣東料理.

夫婦倆就好好享受這一頓廚師推薦的午餐菜譜吧!

中華街內還有規模很大,建築物很精緻的「橫濱媽祖廟」,「橫濱關帝廟」,從【朝陽門】走出來進入了山下公園(Yamashita
Park).
山下公園於1930年3月15日開園,是用1923年9月1日關東大地震時橫濱屋舍倒榻的瓦礫填海造成的.

1945年8月30日麥克阿瑟在他抵達日本的第一個晚上住的新格蘭酒店(Hotel New Grand),目前還在經營,該飯店於1927年開幕,曾接待過的名人很多,卓別林,貝比·魯斯等…,酒店一樓現在還供應法式風格的料理.
停泊於山下公園作為博物館船的「冰川丸」,
1930年5月13日開始服役,是使用柴油引擎的貨客船,1960年12月21日退役,主要航行於西雅圖及溫哥華.

遠遠的就可以看到的橫濱海灣大橋(Yokohama Bay Bridge)是長860公尺的斜張橋,有上下兩層汽車道路,上層1989年9月27日開通,下層2004年4月24日開通.

從山下公園看到的【橫濱港未來21】是1981年徵名活動中選出「再開發區」的名稱,左棟樓高296公尺的「橫濱地標大廈」,建於原三菱重工造船所的船塢上,1983年開始動工成為港未來的核心.
明治時代建築界三巨頭之一「妻木賴黃」設計的2棟紅磚倉庫建築,分別建成於1911年(2號倉庫)及1913年(1號倉庫),原做為保稅倉庫使用.

【紅磚倉庫】在1989年終止倉庫用途後遭廢除,2002年4月12日因重新規畫為文化商業設施而復活.

【紅磚倉庫】於2007年被經濟產業省認定為「近代化產業遺產」,現已成為橫濱港未來21的重要觀光,遊憩景點之一.

2011年的2號倉庫已創建100周年, 2002年重新啟用後,總計入場者突破5,000萬人,而2013年的1號倉庫創建100周年,進場總人數則突破6,000萬人.
這棟【橫濱市開港紀念會館】建築的東南角設有鐘塔高36米,西南角有八角圓頂,西北角則是四角狀圓頂,與神奈川縣廳本廳舍,橫濱稅關並稱為「橫濱三塔」.

2016年起在橫濱港航行的水陸兩用觀光巴士「SKY Duck橫濱」,現在也有夜間定期航線,此航線標榜「可同時從陸地與海上享受橫濱的夜景」,所需時間為30分至40分,成人票價為3500日圓.

乘坐橫濱特有的觀光公車—紅鞋巴士,總共有5條公車路線,都是從櫻木町站發車,終點也是櫻木町站, C線(中華街,元町路線)大多的景點靠近橫濱港,「月薪嬌妻」日劇的景點有很多在這條路線上.

M線(港未來路線)主要停靠景點就有【橫濱港未來21】+【紅磚倉庫】.
橫濱地標大廈(圖左一)有73樓,1993年至2013年間曾是日本第一高樓,現在是日本第二高的大樓(僅次於大阪阿倍野Harukas),開幕兩年後我曾住進這棟大廈的皇家花園酒店,69樓是Sky Garden(展望台).

高空看東京有幾個點,六本木新城大展望台可觀賞360度城市景觀,著名的【森美術館】就在這棟Mori Tower的頂樓.

六本木新城(Hills)以「城市的文化中心」為理念,將辦公樓,住宅,商業,文化,藝術,會議室,活動空間,酒店等設施集合在一起,是日本國內最大規模的城市改建專案,自2003年開業以來,每年來這裡的人數已超過4000萬人.

總部在美國LA的JPI公司負責規劃六本木新城建築物商業設施的低層連續區域,而住宅區的外觀和室內設計是由法國里昂的Conran and Partners (C&P)負責設計.

商業設施在4個不同主題區域內集中了超過200個「only
one」的特色商店和餐廳.

6樓高的朝日電視台建築物由國際知名建築師槙文彥負責設計.

Mori Tower六本木新城森大廈(左)由紐約建築公司KPF設計,沿襲日本傳統融入折紙,頭盔和盔甲圖案,建築物的特徵在於從不同角度或在一天不同時刻觀看,它會呈現迥然不同的外觀.
右棟大樓(Midtown Tower)也是日本規模最大的多用途都市開發計劃區「東京中城」内的核心建物,由三井不動產所開發,2007年3月落成.

Tokyo Midtown是花費6年時間規劃而打造的微型城市,美國的SOM建築師事務所(上海金茂大樓也是其作品)負責總體的建築設計,是東京都內最高的建築物.

「東京中城Tokyo Midtown」是一座由廣闊的綠地與6座建築體構成的綜合性新型『都城』,城內匯集著各類商店,餐廳,辦公室,旅館,綠地,美術館等,通過這些設施給人們高品位的日常生活空間.

Galleria(拱廊街)由地上四層+地下一層的大樓,採挑高透天設計,陽光直落,購物中心主要以精品,設計師等多品牌來展售,寬敞的中庭,運用木質地板和牆柱,以竹為主的植栽,加上細窗的構造,有兼具日本傳統風格的現代美感.

低矮的建築物,空間往地底延伸,給人有開闊視野的21_21 Design Sight,由三宅一生統籌設計,還包括建築師安藤忠雄,產品設計深澤直人及視覺設計佐藤卓攜手完成的美術館,於2007年2月開始使用,由AECOM設計的檜町公園,是環繞中城的綠地公園.

日本建築大師隈研吾則負責商業大樓及三多利美術館的設計.

青木淳(表參道LV大樓為其設計的作品)擔任住宅設計的規劃,五星級飯店Ritz-Carlton位在Midtown Tower的地上3F及45F~53F,248間客房都能眺望東京街景,晴朗時更可以瞭望到富士山.

東京的「城市復興政策」是想提供更多的城市和私人空間來營造更豐富的城市生活,為子孫後代留下財富,在車站周邊地區,進行幾個大規模都市更新計畫,蛻變為觀光,商業,購物,休閒與歷史文化的複合式摩天大樓群居地,因為年屆退休的戰後嬰兒潮已經紛紛計畫回到都心或靠近車站,生活機能好的地方生活,東京如此,我所居住的溫哥華市中心已經早早成型了.(2021-6-20補登錄,完稿於2019-3-15)
更多文章: 走遍大江南北: http://blog.sina.com.cn/yonvin
淡江加拿大校友會: http://blog.sina.com.cn/tkvancouver
淡江資工系友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