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常州古桥——前黄太平桥

(2013-07-30 16:29:52)
标签:

常州古桥

前黄太平桥

前黄镇

谢村

分类: 常州古桥

常州古桥——前黄太平桥

常州古桥——前黄太平桥

前黄太平桥,位于常州市武进区前黄镇(原漕桥镇)杨桥村谢桥自然村南的杨桥浜上。常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无锡人对不三不四,贪图小利,见利忘恩,之类的人称为“曹桥露角”,“曹桥坯子”,于是见了那些人,就说其“既不是宜兴人也不象常州人”,是“曹桥露角”。

前篇介绍了漕桥镇的漕桥,此漕桥不是那“漕桥”。

 

漕桥是桥名,也是地名,就在常州与宜兴的交界处,桥南为宜兴,桥北即常州。从无锡去宜兴,漕桥是必经之路。因此,漕桥是无锡、宜兴、常州三地的中心,交通要冲。漕桥镇曾是镇级建制,现已并掉,忽儿属雪堰镇,忽儿是前黄镇。不管怎么改,人们总称其为漕桥镇。

在漕桥街上拍老漕桥时,一位村民告诉我,在谢村有一座石拱桥,不高不大,但年代久了,值得去看看,还详细描述了行车线路。

从漕桥镇三叉路口的大转盘处往常州方向约2公里(过高速立交桥),有二个醒目标记,一是加油站,二是“杨桥村”的鹅卵石大石碑。此时别找大路,要寻小路走,就在加油站回头约200处,见到路口就右弯,汽车开到底,就见那座石拱桥了。

 

村民说的那桥就是太平桥,因常州有多座太平桥,为便于区分,在桥名前加上镇名,即前黄太平桥。

前黄太平桥又称谢桥,位于常州市武进区前黄镇(原漕桥镇)杨桥村谢桥自然村南的杨桥浜上。南北走向,单孔石拱桥。

桥建于清代,具体建筑年代失考。花岗岩和青石混砌,拱券采用纵联分节并列砌置法,有券眉。桥的东西两侧桥额上刻瘦体楷书“太平桥”3字,无纪年。桥洞内南北券石上嵌有莲花图案的字堂各一块。无护栏,两坡踏步已改成平斜坡,利于摩托车通行。桥长15米,桥面顶宽2.28米,跨径4.65米。太平桥历经岁月沧桑,桥体尽显斑驳之态,西南桥堍有严重损坏,但桥梁基本保存完整。

2008年2月26日,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常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在常州古桥中,前黄太平桥是唯一未见文物保护碑的文物保护单位。听村民说,桥南是宜兴界,桥跨两邑,各占一半,桥南人说桥是宜兴的,桥北人说是常州的,二处争论不休。原是太平古桥求得一方太平的,为了争夺保护权而不太平了。难怪,桥旁无碑,恐怕滋事不太平。

现实社会是唯利是图的,前些年流行拆桥卖桥风,宜兴与某邑的一座界桥就卖到苏州市里去充当宋代古桥了,据说卖了不少钱。桥能卖大价值钱,老百姓能不争吗。古桥是文物,是不可移动的文物,不准卖买,还争什么,争着去保护吗?要是真有人去争着保护就好了,这个社会真的和谐了,文明了,人们的文化素养真是高了。

桥洞的券石上有莲花形字堂,隐隐约约见有文字,写些什么呢?第一次去没找到船,时隔一年半后故地重游,河边新增一小船,船上有浆。甚好,四处环视,村上没见一人,有船无借主,也无人为我划船。幸好,我是农家出身,小时候划过船,那点本领不会脱功吧。于是解开船缆,上船,船开始摇晃,划浆,船开始旋转。毕竟几十年过去了,那点功夫没有全丢也要生疏了。再划浆,左划一,右划一,小船开始朝前了。此时一位大妈朝河埠走来,有些焦急的样子,分明是船主,补打个招呼吧,毕竟是我理缺。“大妈,则才没找到你,借用一下,去桥洞拍个照,里面有碑刻文字”。大妈见我颈项里挂着相机,听我解释,明白了,点点头,露出了微笑。“小心点,慢慢划”,大妈关心地说。“没事,小时候划过”。大妈见我划得还象,放心地回家去了。

划进桥洞,靠近字堂一看,顿时让我伤心,两北两块字堂上的字都被凿过了,凿得很彻底。从凿过的痕迹看,原先应该有好多字的,现在只留下四个字“重新建造”。怪谁呢,怪老人家?怪无知的小兵?怪生产队的那个长?怪谁都对,他们都有份。但也谁都不能怪,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谁都是坚定不移跟党走,一心一意干革命,不折不扣照老人家的指示办事的人。

感谢那个凿字的“哥”,总算还留了四字,“重新建造”,说明那时以前就有桥!以前舍时造的?何时修过?谁建谁修?桥南出多少银?桥北捐多少洋?谁是经董?何人掇文?书丹是谁?篆额又谁。凿了一了百了,省得你争我夺。

 

太平桥南,曾有传说。传说桥东南方不远处,曾是“红莲寺”遗址。看过电视的人,也许听说过,红莲寺,那是世人熟知的,曾经无数的善男信女们藉此通道进寺许愿,烧香顶礼膜拜。

红莲寺曾是江南名寺之一,它的具体建造年代不详,前几年村民挖掘到多件原红莲寺的石质建筑构件。据传当年红莲寺规模宏大,殿堂屋宇构建精巧。红莲寺的被毁,有几种传说,其中一说,谓相传明代开国皇帝太祖朱元璋死后,由孙子朱允炆接位(1399年)称惠帝,年号“建文”。其叔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抢夺了皇位,建文帝出逃(又说自杀),朱棣称帝,为成祖,年号“永乐”。而红莲寺则成了朱棣设在江南的一处情报站,一直收集建文帝的消息。到了明末清初,红莲寺又成了“反清复明”的一处重要据点,从而被清廷下令烧毁,这就是民间广为流传的《火烧红莲寺》的故事。

管他红莲白莲寺,碑记都不要了,真传都失了,还要什么传说。

 

太平桥,真是前黄太平桥。。。。。。

 

常州古桥——前黄太平桥

2012年4月拍摄的太平桥

 

常州古桥——前黄太平桥

2013年7月“苏力”台风来前拍摄的太平桥

 

常州古桥——前黄太平桥

一位残废兄弟正从太平桥上走过

 

常州古桥——前黄太平桥

“重建太平桥”的桥铭隐在藤萝中,这是在船上边划边拍的

 

常州古桥——前黄太平桥

太平桥的桥面结构

 

常州古桥——前黄太平桥

太平桥的桥心石

 

常州古桥——前黄太平桥

太平桥的龙门石,此种图案属道教八卦图案,又似二条游鱼

 

常州古桥——前黄太平桥

常州古桥——前黄太平桥

南北两头看拱券石结构,属于分节并联和纵联分节平联混合砌置式

 

常州古桥——前黄太平桥

金刚墙上脱落了不少石块

 

常州古桥——前黄太平桥

北边拱券石上的字堂

 

常州古桥——前黄太平桥

字堂上的文字在文革期间被凿掉了,仅存“重新建造”四字

 

常州古桥——前黄太平桥

常州古桥——前黄太平桥

字堂上下的荷花组合雕饰

 

常州古桥——前黄太平桥

南边券石上也有隐约可见的字堂

 

常州古桥——前黄太平桥

只是字堂上的文字全部被凿光,未留任何痕迹,漕桥的凿字哥啊,功夫真到位。

 

常州古桥——前黄太平桥

一个人坐在船上,边划边拍,都说船到桥洞自能直,可等到直时拿起相机,船头又歪了。

 

常州古桥——前黄太平桥

再看一眼吧,那字堂上的“重新建造”四个字。

 

 

 

下篇介绍南杨桥,杨桥古镇的单孔石拱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