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双林古桥之——双林三桥

(2013-01-23 19:15:51)
标签:

湖州古桥

南浔古桥

双林古桥

双林三桥

杂谈

分类: 湖州古桥

双林古桥之——双林三桥

自东向西看,前后分别为万元桥、化成桥和万魁桥

 

当你行驶在沪嘉湖高速湖州段后,有一块引人注目的指路牌吸引人们的眼球,那就是《双林三桥》。双林三桥是双林镇古桥的代名词,也是双林古镇的代名词。

双林古桥之——双林三桥

从西向东看以次为万魁桥、化成桥和万元桥

 

双林是一个保存完整的古镇,街巷密布,河道纵横,兜、埭、湾散落在古镇周围。一条古老宽阔的双林塘河横穿而过,这里曾是湖州通往上海、杭州和桐乡的水陆交通要道。

双林古镇是一种介于乡村和城市之间的江南古镇。虽然在历次城市建设中已对古镇区进行了较多的改造,但旧镇址未变,区内还仍然保留着江南水乡城镇特有的水网体系、街巷格局和传统建筑风貌。穿镇而过的东、西市河(双林塘河),沿河而建的米行埭、港北埭、西荡埭、坝桥埭和木匠埭,河街旁的油车弄、财源弄、九思弄以及永平里、天成里、陆府前等古巷民居构成了古镇区空间的基本框架,依然较完整的体现出江南水乡古镇“天人合一”的环境特色,散发着原汁原味的生活气息和各种历史文化信息。

双林古桥之——双林三桥

弯弯的拱桥下划过弯弯的小船

 

在双林古镇区中,以“三桥”为代表的桥文化景观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品位。据《东西林汇考》记载,历史上曾有桥125座,其中始建于宋代4座,元代1座,明代13座,清代35座。虽经沧桑变迁,大部分已废圯湮没,但至今仍不失为“江南古桥留存集中区”,仅镇区尚有21座之多。其中镇北的万元、化成、万魁三桥始建于明代以前,均为省级文保单位。桥长50米左右,且空间水平相距不到360米,为江南仅有。

双林古桥之——双林三桥

在万元桥上观夕阳

 

双林三桥在省内乃至全国有一定的知名度,见载于茅以升《中国古代桥技术》和徐望法《浙江古代道路交通史》等权威专著,并配以图文说明。三桥造型壮观挺拔,并列鼎峙,气势雄伟,近视依依相望,远眺层层相叠,有姐妹之称,又有凤凰尾之说。三桥结构巧妙,工艺精湛。桥上构件实用而美观,具有较高艺术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

此外,镇区尚存的望月、虹桥(均为市级文保单位)、金锁、耕坞、永丰、镇安、积善等桥也各有特色。它们和河道及两岸传统民居配合,波水桥影,虚实相映,瑰丽多姿,构成了独特的水乡古镇景观视廊。而有关桥名、桥记、桥联、桥诗、桥俗及口承传说,组成了桥的双林的古桥文化景观。

 

本篇主要介绍双林镇区的古桥

双林镇区除了“双林三桥”,还有著名的虹桥、望月桥、金锁桥、镇安桥、永丰桥和民国时期改建的万安桥。

 

双林三桥

在双林镇新街社区北端的双林塘上,横横卧了三座南北走向的三孔石拱桥,从东至西分别为万元桥、化成桥和万魁桥。三桥相距不到360米,始于明代至清代的古桥,是双林古桥的代表性建筑。双林三桥均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双林古桥之——双林三桥

双林三桥中最东,也是最高大的万元桥

 

双林三桥之万元桥

万元桥始建年代失考,明嘉靖年间(1522-1566)曾遭倭寇破坏。清康熙年间(1662-1722)构筑木桥,名“福成桥”。雍正八年(1730)易木环石,改今名。现桥为道光十四年(1834)里人陈文镛复募,至二十年(1840)落成。三桥中以此桥最挺拔秀丽,全长51米,宽3.5米,高7米。拱券采用纵联分节并列砌置法,用五根长系梁加固。两堍各有石阶44级,桥顶护栏用花冈岩凿成吴王靠,供行人歇足。护栏石间有望柱二十根,饰刻姿态各异的石狮十对,形象栩栩如生,憨态可爱。栏板末端设有抱鼓石。为了方便行人推车,在桥栏旁浇灌水泥便道。桥孔旁镶嵌4-5米石柱。

双林古桥之——双林三桥

在这个角度看金锁桥和万元桥

 

双林三桥之化成桥

化成桥又名塘桥。为“双林三桥”中创建最早的。元祐延年间(1314-1320)塘口化成庵一僧始建木梁桥。明洪武初年(1368)易木改砖。永乐时(1403-1424)改建为木梁桥。嘉靖年间(1522-1566)改建为三孔石拱桥。明崇祯三年(1630)重修时,里人沈桐《化成桥崇祯庚午年重修兼筑石路记》文中说:“化成桥长三百余尺,阔二十尺,易木环石,方而为圆,并七为三,工制坚实,形形势壮伟屹然,为一镇之奇观。”据清人吴若金《双林志》记载:“化成桥在石漾东,其地即东双。桥畔常缆客舟,多乘夜航,谓之夜航埠。桥上设立灯杆,烂燃如昼,四方商贾,望杆而集。”明清时,在桥梁上设灯杆招商,在中国桥梁史上实属罕见。化成桥桥形结构与万元,万魁桥相同。全长46米,宽3.4米,高6.6米。拱券采用分节并列式砌置法,肩墙为钉靴式砌筑,用五对长系石加固。桥南台阶41级,桥北为36级。桥南与街道连接,商店林立。桥北附近有基督教堂。护栏置吴王靠共行人休息,石栏板与16根望柱相接,其末端置抱鼓石,并雕有一对伏狮。

双林古桥之——双林三桥

双林三桥之化成桥,位于三桥的中间

 

双林三桥之万魁桥

万魁桥:在双林镇禹王庙北,居“双林三桥”之西。西临风漾河最广阔,最初为木梁,直至清康熙元年(1662)里人顾某始募环石,八年(1669)桥才竣工。乾隆五十五年(1790)桥塌改建,五十八年(1793)与化成桥同时落成,倪汝进撰《重建万魁桥记》,因此比旧桥增高5尺,桥体魁梧。万魁桥桥长51米,宽3.2米,高6.8米,两端各有台阶40级,桥顶设吴王靠,桥栏板与24根望柱相接。桥下百舸争流,河岸泊舟众多,成为双林水上繁忙之路。为保护三桥,政府在万魁桥西浇制了防护墩,虽然有点煞风景,但也确实起到了保护作用。

双林古桥之——双林三桥

双林三桥之万魁桥,位于三桥的最西

 

双林虹桥、望月桥

双林大小虹桥即虹桥与望月桥,两桥垂直相接。虹桥因“每当晚霞西,水光环照如虹”,故名虹桥,桥为单孔石拱桥,长22.37米,宽3.44米,高4.7米,拱券石采用纵向分节并列砌置法,肩墙采用靴钉式砌置法,两坡各有踏步21级,桥两侧置素面栏板,末端安抱鼓石,桥顶栏板凿成吴王靠,栏板间嵌望柱12根,桥心石雕有法轮旋叶图案,用二对系梁相连。

望月桥和虹桥相接,故又名小虹桥,为单孔石拱桥,长15.63米,宽2.35米,高3米,拱券石采用纵向分节并列砌置法,肩墙采用靴钉式砌置法,上下各有踏步13级,两侧置素面栏板,桥顶栏板凿成吴王靠,栏板间嵌望柱8根。

虹桥于元至大戊申(1308)始建砖桥,明洪武癸亥(1383)易石,清康熙甲戊(1794)重建;望月桥于清康熙戊子(1708)重建,乾隆年间修,光绪庚子(1900)重建。

虹、月二桥相依成犄角之势,虹大月小,高低相就,有志载,大、小虹桥在“古历八月中旬,皓月初升、映照水面,冉冉移至桥洞下,天上波中,团圆相似,如以石子掷入中流,波纹动荡,则水中之月,有似玻璃塔影”。两桥之间有一还金亭,亭、桥浑然一体。“虹桥夜月”是双林主要名胜之一。

双林古桥之——双林三桥

右为望月桥,左为虹桥

 

金锁桥

位于双林镇新街社区米行埭北侧,万元桥至化成桥间的市河南岸,东西走向,始建于清康熙乙卯年(1675年),民国十九年夏重修,现为湖州市文物保护点。

双林古桥之——双林三桥

丁字河口的金锁桥东西两岸的民居

 

镇安桥

位于双林镇新街社区小鸡桥弄口,在双林三桥万魁桥西南约400米处,万安桥北,东西走向,三孔石梁桥,清代建筑,现为湖州市文物保护点。

双林古桥之——双林三桥

双林镇区的镇安桥

 

永丰桥

位于双林镇区爱国路社区木匠埭西的丁字河口,在双林三桥万魁桥西南约800米处,万安桥西,南北走向,五孔石梁桥,桥额上写着“道光癸卯十一月立”字样。

双林古桥之——双林三桥

永丰桥是镇区西的五孔梁桥

 

万安桥

位于双林镇爱国路社区双湾路、清风巷口,在双林三桥万魁桥西南约400米处,镇安桥南,永丰桥东,东西走向,是一座单孔石墩水泥弧形梁的近现代代表性建筑,从两侧桥墩的石质看,应该是清中期的建筑,改建于中华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这一带的河岸、河埠、码头、民居、街弄都很具江南水乡古镇的原味。周围的居民仍然过着传统安逸的街镇生活,街弄内的商业还是传统的气息,商铺,街摊基本没有披上现代色彩。自行车、三轮车,摩托车是街弄内主要的交通工具。从万安桥至永丰桥,我破例地坐了一回脚踏三轮车观光,显现了一回林家铺子里小阔爷的气派。

双林古桥之——双林三桥

民国期间改建的万安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