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入门知识_12:【二】礼仪玉和葬玉——刚卯、严卯和司南佩、玉觿、玉笄

标签:
司南佩宋体刚卯玉觿黑体休闲 |
玉器入门知识_12
http://s10/bmiddle/7b03b6a5ga7ef36db13f9&690
【二】礼仪玉和葬玉
——刚卯、严卯和司南佩
——玉觿、玉笄
汉代刚卯、严卯均作小方柱形,上下穿孔贯通,四面有铭,一般每面8字,共32字,也有第一面10字,余面共8字的。文曰:“正月刚卯既央,灵殳四方,赤青白黄,四色是当。帝令祝融,以教夔龙,庶疫刚瘅,莫我敢当。”在“正月刚卯”4宇下有的加“既央”两字。严卯文为“疾日严卯,帝令夔化,慎尔周伏,化兹灵殳,既正既直,既觚既方,庶疫刚瘅,莫我敢当。”文字的意思是乞求神灵保佑,辟除不祥。字体为汉录,笔道直硬,推测是用利器反复刻划上的。刚卯、严卯除玉制的外,还有其他质料的,如金、铜等。明清两代,刚卯,严卯亦有仿古、伪古作品,所仿制的除四方柱形体外,还有六棱、八棱体。铭文系用砣子砣成,与汉代作品有差别。
司南佩的造型为两长方柱相联体,顶部有一勺,底部为盘形,中间束腰,在凹槽处有横穿孔,可穿带佩挂。司南佩最早在汉代的墓葬中,玉质洁白。宋代有仿品出现,玉质多带桂花色泌、牛毛纹等,但器的各部与汉代相比刻划的过渡自然。明代的司南佩,边缘锋利,线条较硬,呈工字形或圆柱形,抛光技术较好,玻璃光感很强。到了清代,一改传统的顶部勺形,有的似鸟形,有的是方形,器腰间的凹槽较深,器体的棱角圆滑,光泽较好。有穿孔的可做佩饰,没有穿孔的则作为陈设品了。梅玉
用质地酥松之玉材制成古器,然后以浓重乌梅水煮上一昼夜,玉质松处被滚水搜空,宛如水激之痕,再以提油法染色,仿冒古玉受水浸蚀者。
http://s9/middle/7b03b6a5g7767246e6418&690
http://s4/middle/7b03b6a5gaa076d8e3f73&690
http://s11/middle/7b03b6a5gaa076ee3b99a&690
玉觿于商代流行,其后历西周、春秋战国,至汉而不衰,汉以后消失。玉觿除用于佩带装饰的功能外,古人还以此作解系绳结的工具。因此尽管各代玉觿造型变化繁复,却总不离上端粗大,下端尖锐的基本特征。同时,佩带玉觿被认为具有解决困难的能力,是一个人聪颖智慧的表现。
新石器时代玉觿于江苏省吴县张陵山良渚文化墓葬中,呈扁平角状,两端以透雕技法镂出丫形花纹等,器边亦作凹凸起伏的变化。商。西周玉觿造型简洁,多作牙形,上端穿孔,下首尖锐,觿身琢简略纹饰。西周玉觿颇似月牙形,器内饰龙纹、人纹等。龙纹觿柄部为龙首,龙身弯曲,上饰卷云纹,尾部饰三角纹,颔下、尾端各钻一小孔。春秋战国时玉觿的形制发生了巨大变化,今所见这一时期的玉觿均处理成龙、虎、兽、鸟形象。动物的头部为上端,尾部琢成锐角,身体弯曲成自然的曲线,透雕结合隐起的运用使其动物形象变化多端,且相当生动。
汉代玉觿趋简化,多数呈细长牙状和宽三角形,纹饰主要有绞丝纹、勾云纹,水平不及战国。西汉早期玉觿与战国相近,一种作“s”形龙纹,身出尖卷状装饰,尾为锥形,身、尾饰云纹,并刻出轮廓线;另一种呈弯月形,一端琢出龙首,一端似锥状,身饰云纹,有轮廓线,耳部穿孔。西汉中、晚期和东汉玉觿皆为弯月形,但与早期不同。中期玉觿有的宽端作龙首,背上方透雕出缠枝的蟠螭、凤鸟等。也有在器上仅用阴线琢出兽首、云纹躯身的,头部钻一孔。晚期玉觿宽端一般透雕作回首的龙形或凤形。
http://s15/middle/7b03b6a5gaa07709e464e&690
http://s9/middle/7b03b6a5gaa07727667f8&690
http://s16/middle/7b03b6a5gaa0773c8484f&690
笄是古人用来簪发和连冠用的饰物,后世称为“簪”。《说文》:“笄,簪也”。玉笄早在新石器时代已经出现,商代玉笄制作有了较大的进步,殷墟妇好墓的夔龙首玉笄,头部扁平,雕成夔龙形,大钩喙,短尾上卷,用勾撤法琢出“臣”字眼,笄杆光滑平素,整个器形典雅。古朴。商以后直至宋代玉笄数量不多,形制无大的变化,自汉代始笄首普遍加以装饰,笄身仍主要呈光素圆柱。宋代玉笄雕造趋于精致,首部花纹比例加大,多雕鸟兽、花草形。明清两代玉笄制作最精。明代有长短两种,短粗的是男子用来持冠的,细长的则是女子簪发用。明代精致者常见刻有“陆子冈”款,明清玉笄尺寸一般长在15厘米以下,略短于商周时期的笄。
http://s2/middle/7b03b6a5gaa07754a65f1&690
http://s5/middle/7b03b6a5g776725813d34&690
http://s10/middle/7b03b6a5g776725a2e509&690
http://s4/middle/7b03b6a5gaa0779c05f63&690
http://s8/middle/7b03b6a5gaa077b11d607&690
用上等白玉做成花叶、花瓣形托底,花瓣、花叶各自形成深槽,尾部做成榫形柄,与定陵的佛像挑心风格近似,可惜托底上的镶嵌物已脱落,但仍不失为一件俏丽的艺术佳作。
附:玉挑心与玉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