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入门知识_8:【二】礼仪玉和葬玉——玉琥、玉铲、玉斧和玉钺

标签:
玉琥玉钺玉铲新石器时代休闲 |
玉器入门知识_8
http://s10/bmiddle/7b03b6a5ga7ef36db13f9&690
【二】礼仪玉和葬玉
——玉琥、玉铲、玉斧和玉钺
商代妇好墓的圆雕和浮雕玉琥各4件,都有孔,称为虎形玉佩,属于装饰品类,并不作为发兵或祷旱之用,也不是仪礼中使用的瑞玉。因此有人认为,表面刻虎纹的玉器应依器命名,前加“虎纹”二字;对于虎形玉器,有孔的可称虎形玉佩,无孔的可称为玉琥。
商代玉琥或作圆雕,或作薄片雕。昂首,圆眼或“臣”字眼;张口露齿,身饰云纹或条形纹等;屈足,作行走状,长尾后卷。西周玉琥为扁平体,昂首,圆口,身细长,装饰简朴。春秋玉琥仍呈扁平片状,俯首,或躬身,或直背,椭圆眼,上唇上卷,下唇内卷成孔,肢足前屈,作伏卧状,长尾下垂,尾端上卷成孔。身以双阴线饰龙首纹、云纹等,周边轮廓线饰绳纹。战国玉琥基本承袭春秋玉琥造型,但雕工更加精湛。
汉代玉琥多以一种纹饰图案出现,装饰于玉铺首等四灵纹中。单独的琥形佩其头部则很像龙头,轮廓线也饰以绳纹。金代的“秋山玉”中,琥的形象较多,一般作低首蹲伏或回首伏卧状,圆眼细眉,简洁生动,表现了北方少数民族善狩精射的勇猛之气。
元代玉琥作行走状,俯首,单圈眼,身以双阴线刻长短条斑纹。明清时期玉琥圆雕较多,细部刻画一丝不苟,注重写实,尤其对琥的神态特征表现得惟妙惟肖,入木三分,以体现琥的威猛之美。
http://s15/middle/7b03b6a5g775339cae11e&690
http://s13/middle/7b03b6a5ga9404430d6bc&690
http://s12/middle/7b03b6a5ga9404529482b&690
这一时期各地所的玉铲形制特点不一,考古学中一般把一端有刃的扁平长方形或梯形玉器定名为玉铲,有的铲在端部有钻孔。新石器时代的玉铲除山东龙山文化个别器物琢有早期兽面纹外,均是光素的。
玉斧是一种扁平梯形器,上端有孔,可缚扎执柄,下端为刃,如刃部宽大即叫钺。史前时期,石斧曾被作为一种实用的杀人武器,后以玉制成,便演化为氏族酋长或部落联盟首领执掌的王权象征物。
玉钺自新石器晚期开始出现,目前所知新石器时代形态最完整的当数浙江良渚文化的玉钺。整套玉钺由冠饰、钺身、端饰组成,钺身扁平呈“风”字形,顶窄刃宽,刃部呈弧形,近顶端有一小圆形穿孔;钺正背两面刃部上角用浮雕琢出“神兽纹”图形,下角琢浅浮雕神鸟。整个钺身加工精致无使用痕迹,表明玉钺在当时是一种仪仗器。
商周时期,玉钺仍然沿用,此时玉钺形制较之新石器时代有了较大的变化。钺形式仍呈“风”字形,但中央孔洞加大,使整个器物看起来如环状,刃部亦由弧形变成折刃。商代玉钺有的在刃两侧饰扉牙。此时玉钺的用途也是仪仗用,周以后玉钺不再使用。
http://s5/middle/7b03b6a5ga9404ac39ed4&690
http://s14/middle/7b03b6a5ga9404c63735d&690
http://s15/middle/7b03b6a5ga9404d5936be&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