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石专题23:河北地区奇石—兴隆菊花石

标签:
斑岩宋体菊花石流纹岩天青石休闲 |
观赏石专题23:
河北地区奇石—兴隆菊花石
http://s10/middle/7b03b6a5ga803181a8fd9&690
兴隆菊花石
兴隆菊花石,产于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该石是一种特殊的流纹岩菊花石,外观与普通流纹岩无异,但岩石上有许多宛如菊花状的清晰花纹。其中菊花纹是长石与石英质的雏晶和一些含铁和镁的矿物集聚组成,加上岩浆流动而使雏晶形成悬滴,凝聚后则形成放射性花状。流纹岩是一种酸性喷出岩,成分与花岗岩相当,绝大部分呈斑状结构,斑晶多为石英和碱性长石,有时有少量斜长石黑云母或角闪石,基质为致密的隐晶质或玻璃质。
http://s13/middle/7b03b6a5ga8031a89073c&690
流纹岩:
http://s4/middle/7b03b6a5ga8031bf72853&690
流纹岩(Rhyolite)一种相当于花岗岩(granite)的火山喷出岩。大多数流纹岩都具斑状结构,表明结晶作用在喷发作用以前就已开始。有时当岩浆还埋藏得很深时,结晶作用就可能已经开始了;在这种情况下,所形成的岩石就可能主要由在喷出时已经发育良好的单个大晶体(斑晶)构成。最后产物中的微晶质基质的含量就可能太少,不在显微镜下就难以看出来。这样的岩石(斑流岩)从手标本上看很容易错认为花岗岩。然而,大多数流纹岩的结晶作用期都比较短,所以这种岩石主要由含有少数几个斑晶的微晶质基质或部分玻璃质基质组成。基质有时呈微文象状或花斑状。玻璃质流纹岩当中有黑曜岩、松脂岩、珍珠岩和浮岩。其化学成分与花岗岩相同(为同种岩浆形成的侵入岩和喷出岩)。灰白色或浅粉红色。常见有流纹构造和斑状结构、玻璃质结构、球粒结构、霏细结构、显微文象结构等。斑晶常为石英、碱性长石,有时有少量斜长石;基质一般为致密的隐晶质或玻璃质。产状多为岩丘。脱玻化明显的流纹岩称为流纹斑岩。
http://s9/middle/7b03b6a5ga8031d4802b8&690
流纹岩与花岗岩的区别
流纹岩与花岗岩之间的某些区别是值得注意的。白云母在花岗岩中是常见的矿物,而在流纹岩中则非常罕见,或者仅仅是作为一种蚀变产物。在多数花岗岩中,硷性长石是一种含钠很少的微斜长石(即微斜纹长石);然而,在多数流纹岩中却是透长石,常常富含钠。钾大大超过钠的情况在花岗岩中是不常见的,除非是热液蚀变的结果,在流纹岩中则并不少见。世界各地和各个地质年代都有流纹岩发现。流纹岩主要限于在大陆上或紧靠大陆的边缘上,但其他地方也有。据报导,在远离任何大陆的大洋岛屿上也有少量流纹岩(或石英粗面岩)。
永不凋谢的石质菊花
———菊花石
http://s2/middle/7b03b6a5ga8031eb0f1b1&690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陶渊明的名句已为历代文人所传诵。足以见得菊花在中国古今文化中享有的独特地位。也许正因为人们对菊花的厚爱感动了上苍 ,为了弥补对菊花凋谢的哀叹 ,大自然竟鬼斧神工地为我们创造出一种永不凋谢的石质菊花———菊花石 ,算是对天下“花痴”们最真诚的回报。
菊花石分为二大类,一类是在石块上有菊形图案,多是古生物化石;另一类是花形由矿物组成,有些更是立体结构,完全象真的花朵一样。
化石菊花石现知的为两处出产地,一是“陕西石菊”,它的花朵只有3~
4cm,分布密集且均匀,花朵呈圆形,白色和灰白色,花瓣为单层对称分布,周围为黑色和灰色泥质灰岩,花朵排列有序,大部分与岩层层理一致。据专家研究这是古树之花朵落于沉积层中固结而成,所以是一种古生物化石。另一个出产地是在广东河源,是一种生活在古代海底的软体动物,类似现代的螺样生物,它呈螺旋状的壳印在海底泥上形成美丽的螺旋菊花形,图案各异多姿多彩。它们最小的直径只有1cm,最大的直径却有近1m,当然这些都已成为国家保护文物,不是平常人可以轻易购买到的,但作为对菊花石的知识了解在这里还是提一下。
下面介绍矿物菊花石,它们比化石菊花石更加绚丽多姿,不但色彩多变,赤橙黄绿青蓝紫什么都有,而且造型惟妙惟肖,有些连花心花蕊都历历在目,这是大自然奉献给我们的神奇瑰宝。矿物菊花石是我国独有的一种观赏石
,资源较为稀少。而且,迄今为止国外尚未见到有关这方面的报道
,所以,堪称我国“特产”。我国著名的品种有(由北向南)北京的京西菊花石、河北的兴隆菊花石、陕西的宁强菊花石、湖北的恩施菊花石、江西的永丰菊花石、湖南的浏阳菊花石、广西的东岗岭菊花石、台湾的台东菊花石等。
通常说的菊花石,是在黑色基底上有白色矿物呈菊花状的岩石。在岩石学上它属于含锶石灰岩。“菊花”的矿物成分多为天青石(SrSO4,即硫酸锶)与方解石(CaCO3,即碳酸钙)交替充填而形成的。有的菊花石也伴有长石、石英与含铁、镁矿物微型晶体共生。菊花石的品种与花形的数量
,如植物菊花一样繁多。菊花石小的仅数厘米
,大的可达1米以上。单就“菊瓣”而言
,有匙状瓣、蟹爪瓣、管状瓣、柱状瓣、放射瓣、水滴瓣、枣核瓣、蝴蝶瓣及簇生圆头瓣。雕琢艺人利用菊花石这些特点,精工雕琢,理出花瓣,添枝加叶,浮雕成丛丛菊花。近年来,突破平面造型,发展到立体多层花卉,并使人物进入这一独特的工艺品,如雕琢成“黄巢咏菊”、“天女散花”等人物神话故事作品。
京西菊花石,产于北京西山红山口菊花石沟及周口店等地。该石基底为黑色炭质板岩,花瓣由束状、放射状灰白色红柱石矿物组成。红柱石主要为富铝岩石(如页岩、高岭土等)分解再结晶而成,单晶体呈柱状,集合体呈放射状而形如菊花的花纹,奇特别致,花形较小却很密集。质地灰黑,松疏;花瓣为紧密放射状,呈灰白色、褐色或浅红色;玻璃光泽,硬度6.5~7.5,风化后稍低,比重3.16~3.20。
徐洲菊花石──产于江南徐州市铜山,石质细腻,石上有明显的菊花图案,有左旋和右旋之分,属螺旋菊花石。纹理清晰,石色紫红或青灰,石中菊花状图案呈圆形,色彩有红紫色和青灰色两种,有的菊花花瓣的管匙从石的边缘反卷上来,宛如浪花,是菊花石中的后起之秀。
陕西菊花石,产于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巴山区毛坝河、关口坝、照壁山一带。是1977年发现的陕西新石种,分布于二叠纪栖霞组地层中。该菊花石属天青石型,在深灰或黑灰色的基岩中呈渗透放射状蕴含着天青石或方解石结晶,花形轮廓完整。菊花的花蕊明显,以微晶或玉髓石英为主,含少量天青石,粒度较细;花瓣以天青石为主,多由50瓣左右组成,晶粒粗大,宽2.5~4mm,长度>10cm;花形多为圆球形和蝴蝶形,花朵直径大,粗犷豪放;花色呈浅灰或浅灰带褐色,有古朴感,与基质对比度不强,总体形态则比较耐观。
湖南浏阳天青菊花石──浏阳菊花石中外闻名,也是最早发现开发利用的菊花石,它是由天然天青石和方解石矿物构成白色菊花状花形,花瓣多被方解石交代,呈放射状对称分布,组成白色花朵,花瓣中心由近似圆形的黑色燧石构成花蕊。形成的花朵大小不一,一般5~8cm为多,花形各异,白色晶莹的菊花,在黑色基岩的衬托下分外美丽。
于沉积成岩作用后期碳酸钙(方解石)置换天青石形成形似菊花的放射状集合体。这些集合体的中心是坚硬的燧石。花瓣则保留了天青石晶体的斜方长柱状外形。
在工艺上,这种菊花石多用于雕制菊花状的花卉摆件、茶具、笔筒等。为增加菊花与底色的颜色对比,在制作工艺品的过程中,常在灰白色的基底表面涂上黑色颜料和清漆。1915年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用其雕制的工艺品曾获金质奖牌。
湖北宜昌恩施火燧石菊花石──基底紫蓝而锃亮,十分奇特,质硬且细腻,据载它冬显微湿,夏凉彻骨,哈气成雾,转而聚为水珠。白色晶莹的菊花,是由天然的方解石或异质同象的方解石(含锶)矿物晶体呈放射状对称生长构成白色花瓣,形同嫩菊花瓣中心由近似圆形的黑色燧石构成花蕊。菊花石花态逼真,石中生花,色若堆雪,因它本身就是一幅天然美丽的图画,若以它精工雕琢成工艺品,更是锦上添花。
另外还有新疆锂蓝闪石菊花石、柳州黄铁矿菊花石、云南斜长石菊花石、浏阳方解石菊花石等等,真是千姿百态,多不胜数,各位爱石之人下次外出于旅途之中即可多多寻觅,特别是到名山大川中旅游时更应多跑些土特产店和街边小摊,定有意外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