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
(2011-05-12 21:19:39)
标签:
杂谈 |
分类: 工作日记 |
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
所谓的自主学习,就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中学习者独立地、自主地按自己的意愿,有选择地进行学习的过程。自主学习体现在幼儿在活动中最大程度地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活动中渐渐学会自我选择、自我决定、自我探索和自我表达。而美术活动是幼儿自我表达的一种重要方式,赋予了幼儿更多实践和创造的机会,给幼儿的自由表现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因此,在美术活动中,教师要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创设适宜幼儿自主学习的环境,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幼儿学习最好的教师,幼儿的主动学习往往取决于他们对事物的关注度,只要是他们喜欢、感兴趣的事物就会迫切地想去了解、想学。其实幼儿想学、愿意学就是幼儿自主学习的第一步。但要实现真正的自主学习,就需要教师引导幼儿积极地与周围的环境相互作用。让他们自由的探索学习,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进行学习。
《纲要》中指出“教育环境是幼儿生活环境中一切影响其发展的外部条件。它既包括幼儿生活的物质条件,又包括幼儿生活的精神环境。”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既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又要为幼儿创设丰富有趣的物质环境,以有效地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
㈠精神环境的创设。
和谐的精神环境有利于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教师以尊重、理解和接纳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幼儿,形成平等、宽松和愉快的班级氛围,让幼儿自觉投入到自主学习的环境中。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幼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和谐的、相互作用的。幼儿不再是知识被动的接受者,他们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行自主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更多地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充分尊重他们的主动行为,重视每个幼儿的个性表现,承认他们的独到之处,并随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幼儿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条件下自由地创作。当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则给予积极的适当帮助,以满足其表现欲,使其能顺着自己的思路驰骋。幼儿往往按照自己的兴趣,用画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我们不能用成人的标准去评价儿童,否则,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自尊心。
例如在绘画活动《漂亮的花瓶》中,教师引导幼儿欣赏了各种花瓶后要求幼儿设计出一款自己喜欢的花瓶,这款花瓶要与众不同有自己的想法。幼儿自由地驰骋在想象的王国里,画出自己心中不同花纹、不同形状的花瓶。有的幼儿画出了月亮花瓶,有的幼儿在小熊的头上插满了鲜花。孩子们兴致极高,在相互交流中又激发了新的创意。这种重其意而不拘其形,重其趣而不苛求其法的教学模式使孩子能用画大胆地、如愿地表达自己的爱好、情趣。体验到自主创作的乐趣,受到美的教育、熏陶。
㈡物质环境的创设。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等,应有利于引发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支持幼儿的各种探索活动”。教育的目的在于启发人的个性,顺应幼儿自然本性的发展。在活动中让幼儿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和创造的时空,不仅可以增加幼儿探索与表现的机会,并且能帮助幼儿肯定自己是重要的,是有创造力的个体,有助于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必须建立开放的美术环境氛围使幼儿从环境中感受美、表现美。在活动中带领幼儿到户外感受大自然的美,室内、墙壁的布置要有一定的艺术性和作品展示的空间,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多样化的工具和材料供幼儿自由选择作画,激发幼儿与幼儿之间以及幼儿与材料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使幼儿一起探索与学习新事物。
例如在美术活动《美丽的鱼》前期经验准备中,教师和孩子们一起饲养了不同种类的鱼供幼儿观察、了解,结合他们的兴趣点查找有关鱼的知识,在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了不同层次的材料供幼儿进行选择,引导幼儿自由选择创作。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材料创作出了一条条与众不同的鱼,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多样的绘画工具,往往更易引起幼儿探索的兴趣,促使他们自己去寻求问题的答案,培养了学习的自主性、独立性。同时,在探索的过程中也习得了不同的技能和方法,为幼儿今后更好地进行自由表达奠定基础。
二、提供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
以往的美术教学活动只注重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强调对幼儿技法的训练,忽视了幼儿自我的发展。《纲要》中指出“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唤起幼儿的情感体验,调动幼儿参与艺术活动的强烈愿望,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作的快乐。”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多方面创造条件, 为幼儿主动学习提供时间与机会,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幼儿。
㈠提供感受的机会。
幼儿美术活动应以幼儿为本,注重活动前的体验,让幼儿在实地、实物、实景、实情中进行情感体验,发现环境、生活和艺术的美,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幼儿的感受力。例如在《向日葵》美术活动中,我让家长带领幼儿观察周围田间农民们种的向日葵,参与布置班级自然角环境的创设。引导幼儿用各种方式进行自由探索了解向日葵的结构特征。幼儿通过自身的积极探索,获得了有关向日葵的相关知识,为幼儿的美术创作积累了经验。
㈡提供创作的机会。
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幼儿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要为幼儿美术创作提供机会,让幼儿有充分的机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及水平来表现、交流、分享。在美术活动中给幼儿自由选择表现形式、自由选择美术材料、自由表现画面主题内容的机会,进行自由创作。
㈢提供表现的机会。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我们的教学方法应把从“教”为主转变为以“幼儿活动”为主。例如:在艺术活动《蛋壳画》中,我尝试了请幼儿当教师的方法。活动前孩子们已经收集了许多有关蛋壳彩绘的知识和技法,并在家中做了初步的制作。请这些幼儿当教师讲述绘画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教师”们讲解的有板有眼,学生们听的津津有味。这样借助他人已有的经验进行学习,整个活动中幼儿都很兴奋,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
三、引导幼儿主动评价美术作品,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信心。
法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每个幼儿都希望得到赏识,因此,恰如其分、富有激励性的评价更能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使幼儿处于兴奋、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增强幼儿学习的信心。在评价作品时,我们要用一颗童心去看待幼儿的作品,引导他们大胆、主动地参与评价活动,使幼儿乐于介绍自己的作品,并能对别人的作品发表自己的看法。
例如在美术活动《蝴蝶》结束前,我请幼儿介绍自己绘画的蝴蝶,说一说自己画的蝴蝶好在哪里,为什么?还有没有要改进的地方?鼓励每名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然后,请班上所有小朋友进行互评:“你最喜欢哪只蝴蝶,为什么?”幼儿说:“我最喜欢乔湛凯画的蝴蝶,它的颜色很漂亮,而且涂色均匀。”“我喜欢王惠文的,她画的蝴蝶有很多漂亮的花纹”。在这样的评价活动中,孩子们的思维异常活跃,发言也很活跃,他们不光欣赏到了构思独特、想象丰富的作品,对于作画的孩子来说,更是增强了他再次创作的信心和欲望。
对幼儿而言,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极为必要,教师应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的兴趣和爱好,更多地给幼儿以自由,让他们有进行创造活动的权利和机会,使他们在自由的天地里,在实践活动中,充分用眼、手、脑去发现、去创造,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幼儿的身心都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