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老但未淘汰—使用植物油来护肤

(2014-11-07 22:12:46)
标签:

护肤

植物油

面油

脂肪酸

冬天

分类: 护肤知识

http://s9/mw690/002fDqiBgy6NqOAOrgcc8&690


            使用纯植物油来护肤一直是一个比较古老, 可是效益上又不一定输于使用护肤产品的方法 带植物油的产品一直有着稳定的市场, 特别是在皮肤较干的人群中 而现在面油也配方得越来越好, 让使用\纯植物油护肤又旧火重燃 各种植物油淘汰得非常快, 好比原先的橄榄油 使用纯橄榄油护肤曾经风靡过很长一段时间, 接着是椰子油, 又是摩洛哥坚果油, 而现在比较流行的又则是玫瑰果油, 而它也正被更好的油 各种莓籽油所代替. 

 

一些使用植物油的益处为下:

A) 某些植物油因为结构(亚油酸, 亚麻酸等) 和人皮肤的油脂相近, 可以被皮肤所利用 亚油酸外用还有着消炎, 和保护/修复皮肤屏障的效果 [ 1 ].

B) 植物油几乎都有着良好抗氧化效果 除了油里的油酸本身就能抗氧化外, 一些油还会含微量的黄酮类化合物, 或者维E, 而莓籽油含的抗氧化成分则更多 就算油里没含传统的抗氧化成分, 它里边的亚油酸本身就有抗氧化作用 更何况现在许多商业生产的面油里有加有足够的抗氧化成分, 不仅延长了产品的保质期, 也能保证抗氧化成分更好的交存在皮肤中.

C) 油可以作为一个闭塞成分, 保湿, 防止表皮水份蒸发.

D) 亚油酸外用还有加速创伤愈合的作用 [2 ], 更有很多研究标明痤疮性皮肤里缺乏亚油酸 外用亚油酸高的植物油可以减轻湿疹和银屑病的病症 外用α-亚麻酸没亚油酸的治疗效果高 [ 3 ]. 

E) 挺多的研究证明中链脂肪酸, 比如椰子油里的月桂酸和辛酸/癸酸甘油三酯有良好杀菌效果 [ 4 ], 对于痤疮可能有缓解以及消炎的作用

F) 使用植物油还有可能可以增加油溶性成分 (比如维甲酸) 的渗透 闭塞的属性也可以加强渗透和药物 (比如维甲酸) 的药效与在皮肤中停留的时间.

G) 许多植物油油都有少许防晒效果 椰子油的SPF7左右[5], 而一些抗氧化成分多的油SPF则可更高 油能防晒的主要原理是靠散射与吸收UV.  不过尽管油可能有防晒指数, 不代表油可以代替防晒

 

            外用油的好处还是很多的, 可是又益即有弊.  用太厚重或者不适合自己皮肤的油是会有可能加重一些皮肤情况, 特别是已经患有炎症性皮肤疾病的人群, 例如痤疮和脂溢性皮炎.  一个很基本的机理就是不恰当的使用油会大量增加皮肤游离脂肪酸, 导致痤疮杆菌和其他真菌将其当作食物, 增加繁殖 含油酸太高的油, 例如橄榄油, 也有可能加速皮肤脱屑.  在选购油上也要注意, 应需使用商业生产, 并且标明为化妆品等级的面油和护肤油. 在家用着炒菜的油就算了. 大家可以按照自己的皮肤来选用适合自己的油 虽然干性与没皮肤病的人在选择适合自己的油上没有太大的限制, 但是最基本的挑选面油的规则为避免过于厚重的油, 并选择抗氧化能力良, 油酸少, 亚油酸高, 保质期长的油 几个适合用在皮肤上油和较为常见的油为: (, , , ) 莓籽油, 玫瑰果油, 葡萄籽油, 月见草油, 红花油, 葵花籽油, .

 

            一些油酸比较高, 并且不适合长期单独, 大量使用在脸上的油为: 橄榄油,亚麻籽油 棕榈油, 棉籽油, 大豆油, 阿甘油, 茶油.  不过如果这些油被少量的添加在护肤品里面, 或者只是面油产品中的一个成分来调节油酸的比例的话, 那倒不用避免.

 

            油皮, 痘痘皮肤其实也是可以用油, 但是必须要选择正确的油, 并且恰当使用 我最喜欢的是红树莓籽油 它亚油酸油酸比例非常好, 而且内含抗氧化成分高, 质地相对于很多油来说也比较清爽 油皮使用面油可以来保湿并且缓解突发的皮肤状况, 让护肤程序更有灵活性 例如如果你用的护肤品都比较清爽的话, 难免遇到有些时候护肤品不够保湿, 特别是冬天 与其买几种同样的护肤品来解决所谓的 换季问题”, 比如买一个保湿一个清爽的面霜, 一个保湿一个清爽的防晒, 然后在买一瓶轻盈, 抗氧化能力好, 油酸少, 脂肪酸比例好, 保质期长, 堵毛孔能力低的油.

 

 

 

Reference:

[ 1 ]Yasuda M, Nishizawa T et al. “Linoleic acid metabolite suppresses skin inflammation and tumor promotion in mice: possible roles of programmed cell death 4 induction”. Carcinogenesis. 2009 Jul; 30(7):1209-16.

[ 2 ]Pereira LM, Hatanaka E et al. “Effect of oleic and linoleic acids on the inflammatory phase of wound healing in rats.” Cell Biochem Funct. 2008 Mar-Apr;26(2):197-204.

[ 3 ]Fujiin M, Nakashima H et al. “Deficiency of n-6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is mainly responsible for atopic dermatitis-like pruritic skin inflammation in special diet-fed hairless mice.” Exp Dermatol. 2013 Apr;22(4):272-7.

[ 4 ]Nakatsuji Teruki, Kao M el at. “Antimicrobial Property of Lauric Acid Against Propionibacterium acnes: Its Therapeutic Potential for Inflammatory Acne Vulgaris.” The 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 Oct. 2009; 129(10): 2480-2488

Swarnlata S, Chanchal K. “In vitro sun protection factor determination of herbal oils used in cosmetics”. Pharmacognosy Research. 2010 Jan-Feb; 2(1):22-25.

 

[ 5 ]Kaur C, Saraf S. "In vitro sun protection factor determination of herbal oils used in cosmetics". Pharmacognosy Res. 2010 Jan-Feb; 2(1): 22-2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