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说文解字(之一)“ 贵”字的启示
(2013-10-04 14:15:22)
- -“貴”字的启示
提示:1、什么样的有钱人才算是贵人?2、“贵”字包含了古人哪些哲学思想?3、为什么儒、释、道三家都追求“一”字?
有句俗语叫做“非富即贵”。农耕社会,家里有田,人人有饭吃,有安身立命之所,就算“富”有了。用现在的话,就叫小康水平。但“贵”层次显然高了很多。不仅有物质层面的,还有精神层面的。物质层面包括有房子,有田地,还有更多的钱。当然,光有财富还不算“贵”。从“贵”的结构来看,“中”与“一”放在上面;“贝”,也就是钱,放下面。从造字意图来看,显然,金钱是从属的地位,而精神层面是主导地位。那么“中”与“一”,是什么含义呢?
中国的文化的核心是“中”与“和”。“中”就是中庸、中道、平衡,不偏不倚,恰到好处,不走极端。待人好不必太过;责人不可太苛。好过头了,人家会有压力,同时,给自己也造成伤害。最典型的莫过于单边爱情了。男女的一方对另一方爱得死去活来,什么都愿意付出,到头来,绝大多数,都不会走向婚姻殿堂。造成心灵的创伤铭心刻骨。
极端的为爱殉情。
故,老子说:“甚爱必大费”。我小的时候,经常会听到,某某与某某如何如何的好,经常串门吃饭,进进出出形影不离,到头来反脸成仇人。关系最好,不能没有一点距离。这个不偏不倚的距离,就是“中”。
梁漱溟说,人的一生要处理好三大关系:与物的关系,与人的关系,与内心的关系。刚才所说的,就是处理好与人的关系,必须恪守“中”。其实,处理好与物关系,与内心关系,都必须恪守“中”。“中”,是一种尺度,不左不右,不偏不倚,不垢不净。没有物质基础,寸步难行。但物质财富多了,大大超过一个人,一个家庭所需,必成累赘。很多人为累赘活着。为了财富后面添“0”,废寝忘食,呕心沥血地工作。当然,把“累赘”服务于广大民众,也是一种境界。但因为“累赘”,过度透支着生命,这是对生命的践踏与扼杀,且不可持续的。古人说,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这是古人的智慧,是对生命充满着敬畏的朴素思想。对普通人而言,没钱不行,钱多了不好。我们承受不起累赘之重。天下广厦千万间,晚上睡的只有一间。最牛的人,一个晚上不可能同时睡两个房间。天下美女如云,跟你相枕而眠的只有一人。如果左边有一美人,右边有一美人,中间肯定不是人。
“中”,是一种理性,是一种智慧。处理与心灵的关系,更需要“中”。一个人最难、最富有挑战性的,就是处理与心灵的关系了。心,是一个人的本真,属于先天的。古代,认为心是通“神”的。神,在《说文解字》里解释为:引申万物。灵,正体字的“靈”,上边是“雨”字,中间三个“口”,下边一个“巫”字。“巫”
字上边“一”横,下边“一”横,分别代表天与地。中间“|”及左右各一“人”,此人掌握阴阳,具有与天地沟通的本领。整个字的意思是,嘴巴念着咒语,天下雨了,谓之“靈”。所以,“心灵”是先天赋予我们的一种与大自然沟通的秉赋,是一个人意识之外的一种本能。它纯之又纯。现在很流行有一句话,叫做人走得太快,心灵丢了。丢心灵,古今都有,现代更甚。道家、佛家都想把心灵找回来。道家的“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都追求返朴归真。《心经》的表述很具体:“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当今的人,后天的意识太强了,太有作为了。各种欲念滋生,让心不堪重负。不可否认,人具有社会属性,食人间烟火没有什么可以奇怪的,否则,都成了道家、佛家了。没有人称道家、佛家为贵人。“贵”字下面,没有“贝”,不成为贵。关键是,要守“中”。在“称心”与“如意”中找到平衡点,从而达到《黄帝内经》所讲:“各从所欲,皆得其愿”。
说完了“中”,再来讲讲“一”。佛教历史上,有一位传奇人物叫弘一法师。他原名为李叔同,出家后, 取“弘一”为自己的法号。以顽强的意志,惊人的毅力,孤峰绝顶,极度苦修,成为律宗的一代大师。他后半生追求的就是,得到并弘扬这个“一”字。在佛家的经典里,几乎每一部佛经,都有“一时”二个字。此“一”有永恒、致简、圆满的意思。老子说:“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王侯得一以为天下贞。”此“一”,就是天地之道,万物之道,臣民之道。又说:“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此“一”,有辨证统一的意思。儒家也倡导,一致,致一,天人合一。《大学》一是皆以修身为本。
王阳明倡导“知行合一”。由此可见,“一”字,儒、释、道都推崇备至,是一个人修炼、精进的一种至上境界。
《易传》讲,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极”,
即阴阳未判之状态,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其实,就是道家所说的“道”。鄙人理解就是“一”字。“一”,是一种“和”的状态。老子说:“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
。 “和”的特点是,不同事物,甚至是对立事物,保留各自属性与个性,融合在一起,谓之“和”。“和”是一种对个性的包容。“和”的最终结果是“一”。
一个人打坐的时候,天人合一,心神合一,营魄抱一。天地与人,心与神,营与魄,各有其属性。“合一”或“抱一”就是一种“和”的状态。无法做到“和”,就没发达到“一”。太极图里的一对阴阳鱼,是统一状态下“和”的最好体现。有人把它指导夫妻和睦相处。太极图中,阳鱼头对应的是阴鱼尾,阴鱼头对应的是阳鱼尾。夫妻一方脾气比较大的时候,另一方脾气要比较小,这样才能“和”。只有“和”,才能在“一”个家庭的框架内。
《中华心法》云:“一者,谓专精也,用心一也,专于一境也。谓之不偏、不散、不杂、独不变也,道之用也。故君子执一而不失,人能一则心纯正,其气专精也;人贵取其一,至精、至专、至纯,大道成矣。”由此可见,只有专心致志,才能守“一”。守“一”就是守“道”。得“一”者,得“道”也。
葛洪说得更牛!他认为:“人能守一,一亦守人”,“白刃无所挫其锐,百害无所容其凶,居败能成,在危独安”,可以“行万里,入军旅。涉大川,不须卜日择时,……终不复值殃咎地”。看来,
守“一”,就是行大道。守一者,上天庇佑,无所惧也!
一言以敝之:得“一”,就是得“道”。化繁为简,以简驭繁。得“一”,就是得“和”。和平共处,和谐相生。得“一”,就是得“专”。至精至诚,是真至纯。
由此观之,贵人得“贵”字,既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又要有致“中”守“一”的精神,方能成其“贵”。以这个标准来衡量,现在有钱人真多,但贵人真少。★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太极图来自百度
吾以观复http://s7/mw690/7af79448gx6D9SfnNKC46&690贵”字的启示" TITLE="说文解字(之一)“ 贵”字的启示" />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