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04年,日本起草的“宪法”,其中包含了佛教天台宗和中国训诫。其第十二条说:“国非二君,民无二主,率土兆民,以王为主”,借鉴智者大师撰写的《维摩经疏》第六卷:“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共辅一主,能治天下”的护国统一思想。
被誉为日本孔子的池田大作在《我的天台观》一书中说:“天台的这种业绩不只限于佛教界。不论从佛教思想史或中国思想发展史来看,我认为‘一念三千’之类的天台哲学都是有极其特征的思想。这一哲理可以说是思想史上一大高峰。……有人提出民族的代表性头脑的问题,如代表希腊的头脑是谁,德国的是谁,印度的是谁,等等。增谷先生把这看做是一种学术的兴趣。他下的结论说:中国的代表性的头脑‘如果要从佛教徒中挑选的话,那就恐怕非天台大师智顗莫属’。另外,……梅原猛先生也说:‘天台学恐怕是中国最高深,最有系统性的哲学之一。’”
当年,日本兵扫荡大半个中国,但对天台山充满敬畏,犹豫再三,不敢放肆。作为中国人,尤其是天台人,没有理由不为天台宗在中国天台的诞生而骄傲。
1400年前,佛教的本土化或者说中国化在天台山率先完成。
在天台宗诞生之前,是格义佛教为主导。佛教不同典籍的侧重不同,观点甚至相背。如上座部佛经与大众部佛经的不同、南传佛教与北传佛教佛经的不同、显宗与密宗不同...使佛教发展陷入困境。各大宗派,互不相容,纷争不断。智者大师的师父慧思大师,被异派投毒二次,足见斗争之惨烈。解决佛教派系冲突,融通各派教理,必须从佛教内部自己协调解释,创造出一个圆满的答案。南北朝政治的统一落在隋炀帝的身上,宗教的融合落在了智顗身上。
智者大师以印度佛教的出世信仰为主轴,结合儒家的五经、五常,道家的自然主义及养生静修的思想,参合南北学风,主张义理、禅定并重,提出“止(禅定)”“观(义理)”法门作为最高修养原则。批判、整理、归纳、解释诸经、诸学派的教义,形成一套由低级到高级、层次递进的以入世治心为目标的中国化佛教理论,建立自己的判教体系,将印佛教改造为菩萨崇拜、法嗣承继制为特色的天台宗,以适应了统一王朝的需要。
判教是对佛教内部不同典籍传承以及修学方式的一种归纳总结。智者大师将佛教分为“五时八教”判教系统,这是一次伟大的创新,在佛教判教系统史上有里程碑意义。“五时八教”也就成为判教体系的经典,为各教派接受、借鉴并吸收其精华发展自己的判教,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本土化宗教:中国佛教。 上世纪二十年代北大教授汤文认为,智顗“破斥南北,禅教均宏,其教行乃南北佛法之结晶,因而树立一特殊教派”,被称为佛教《史记》的《佛祖统纪》所说:“智者斥破南北,百余年间,学佛之士,莫不自谓双弘定慧,圆照一乘。”足见天台宗在佛教界的历史地位。
智者大师所创天台宗在中国哲学界鲜有研究,但在中国的佛教界地位是公认的,无人企及。儒、佛、道,儒的代表首推孔子,道的代表是老子,毫无疑问,在中国,佛的代表应该是智顗。
天台宗的核心思想是性具善恶,一念三千、一心三观和三谛圆融。大师所构建哲学思想的基础是三元论。认为,诸法(世事万物)都由因缘和合而生成,是动态变化中的现象(假像),没有本质上的实体(性空)。但现象和本质都确实存在,是在对立中统一(中观)。这样假、空、中(一心三观)三元共存相依,又互不妨碍称为三谛圆融。“一心三观”是认识论,“一念三千”和“三谛圆融”共同构成性空非相空、理空事不空的宇宙观和方法论。
济公是天台土地上抒写的另一个佛教界传奇。传说中济公故事,更多寄托文人理想,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然而,济公在佛教界的地位与影响力,对佛教的贡献,实在无法与智者相比。中国人只知济公,而不智者大师。这有历史的原因,但确实也有政府、学术界认知与宣传上的缺失。
印度灵鹫山是一座矮小山丘,高不过百米。它没有中国名山的雄、奇、灵、秀,普通得让人无视它的存在。但它是印佛教的灵山,是世界佛教信徒心中顶礼膜拜的灵山。天台山是日佛教及文化的灵山,他们称之为比叡山。灵鹫山与天台山的灵性与传奇,崇高与敬仰,在于山中流淌着能够滋润心灵万物的文化之泉。
鲜有百年企业,常有百年学校。文化的传承是最具生命力的。天台宗文化的传承是以千年计算。天台山旅游文化宣传,佛教文化应该是重点。
寺院出售的产品是文化,是信念。顾客用心灵去购买。它的产品永远没有退货。永远有虔诚的回头客购买产品时顶礼膜拜。这是任何产品销售不曾拥有的荣誉与魅力。天台旅游产品中,智者大师的天台宗毫无疑问是核心产品。如果把智者大师创立的天台宗比作太阳,以张伯端为代表道教南宗是月亮,那么,以和合文化为代表的其他具有天台烙印的文化就像天上的繁星。阳光普照,众星捧月,构成了璀璨的天台山文化。天台宗是祖宗赐给天台最好礼物。天台不会也不可能再拥有比它更珍贵、更有价值的产品了。
提升天台宗在佛教界的影响力,需要在哲学研究领域作一些努力。应该与国内权威的哲学研究机构合作研究天台宗哲学思想,确立天台宗哲学思想在中国哲学界应有的地位。这是千年基业。
老子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天台宗佛法需要上士弘扬。天台宗传承在近现代没有大师出现了。当然这有历史的原因。设想一下,如果星云大师在天台弘扬佛法会怎样的景象呢?
佛教文化的弘扬需要大师。台湾的星云法师、圣严法师都是佛教界大家。国清寺人才培养应予重视。修行僧,佐事僧,法义僧,是一个道场弘扬佛法的三大支柱。修行僧是一个道场的符号及象征,大佛大德,星云大师就是。佐事僧,是一个企业的CEO,释永信就是。法义僧是一个企业的培训官,说经解法,如法藏法师。天台宗在大陆衰微,有其历史原因,亦与三大支柱太弱有关系。
天台宗是天台山的镇山之宝,是穿越千年而不衰的文化奇葩。墙里开花墙外香。中国人在天台宗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方面还需努力。中国知识界应花一些精力研究其哲学思想,做一些归纳与疏理,以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文字或其他形式,让天台宗文化从寺庙走进普通大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