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股评161122:上市公司简称漫谈
(2016-11-21 22:24:15)分类: 新视界 |
我们常说人如其名,这其实说明起个好的名字的重要性。老一辈的起名很有时代烙印,某解放、某文革,到了我们这辈相对简单,某明,某莉,这辈子就这么被打发了。也有人不服气的自己跑去改了名字,只要派出所盖章也没什么问题。到了现在很多家长给小孩起名都要请大师,要看五行缺什么,就要补什么,不想请大师的就自己来,那多半也都是现代小说里看来的,某梓涵,某逸轩等等等等。总之,大部分人的名字基本会跟自己一辈子,所以家长给孩子起名字还是一件很谨慎的事。
上市公司也一样。虽然说不是名字起的好公司就会好,但是作为一个上市公司的名片,公司的简称还是会给人留下一个非常直观的第一印象。
其实最早的时候,上市公司的简称还是有些规矩要讲的。而且这其中上海和深圳的还不一样。最开始的时候基本上就只有上海和深圳两个地方的本地上市公司。个人认为上海的公司起名字更上心一点,多半都是用的公司名字加行业。比如真空电子、轻工机械、兴业房产、大众出租、第一铅笔等,基本上你一看就知道这公司是干嘛的。而深圳的那些公司简称,就太过于简单粗暴,深金田、深安达、深原野、深达声等,光看名字你还真不知道他们是做什么的。就算是代码最靠前的两家公司,深发展和深万科,估计在当时也不是所有人一眼都能知道他们是什么公司。
在最开始的一年多里,基本上都是这两地的本地上市公司。只有上海有一家浙江凤凰,不过已经退市了。直到92年底,深圳也有了一家非本地的上市公司,当当当当,就是前几天刚刚还提过的咱们武汉本地的商业龙头鄂武商,在深圳挂牌,是不是也算很值得咱们骄傲的一件事?这时,因为开始有了外地的上市公司,所以沪深两地的上市公司起名字都开始遵循另一个原则,基本上就是上市公司所在地加公司名字,比如上海的浙江中汇、四川金顶等,深圳的琼海虹、琼能源、粤富华等。这时你又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上海的上市公司多半都是四个字,而深圳的多半都是三个字,据说这也是当时两个交易所有意为之。但是除沪深两地以外的上市公司的股票简称里面基本都还是有所在地标示,直到有一天有一家公司的上市打破了这个惯例:黑龙江伊春光明家具股份有限公司。它该叫啥?黑家具?这名字一叫谁敢买啊?所以它的简称就定为了光明家具。
好像就从那以后大家也就都不太讲究了。最早深圳没有中小板和创业板的时候股票代码还只有4位,比如0001深发展,0002深万科,到了后来据说是为了系统统一才在前面补足了两个0,而股票简称也算完全放开了,只要不超过四个字,你爱叫啥都行。现在的简称除了最早的那种以外,还有两类辨识度比较高的,一个是国字号的,多半都以中国打头的,也就是最近最火的中字头多半都是。另外就是那些老字号或者比较出名的品牌,比如老凤祥、茅台、五粮液这种。
也有一些很奇葩的名字,很早有一家公司,做冰柜的,外面经常看到,如果不跟股票联系起来其实也没什么,关键它上市了,这名字就显得很尴尬了,这股票叫冰熊股份。大家可以脑补一下当时炒这股的人是什么心态。还有一些比较有意思的名字,原来好像也提过,比如爱使股份,之所以起这个名字是因为公司的英文名字是ACE,所以这名字是不是很赞?另外还有自恋型的,比如之前有个公司叫宁波GQY,我一直没弄懂它到底为什么叫这名字,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公司董事长的名字才豁然开朗……
大概在06、07年的时候开始流行重组,由于公司主业变化,所以上市公司开始流行改名字,什么热门改什么,医药一热就都改成某某生物,网络一热就都改成什么科技,再后来的什么健康、什么传媒,有很多公司其实跟这些行业都不沾边,就是为了假装自己是热点,为了炒作也真是什么都干得出来。就连一些老字号也不甘寂寞,据说前段时间全聚德都想改名,叫中国北京首膳,立即遭到网友吐槽:你考虑过鸭子的感受吗?
其实说实话,我还是很尊重那些上市至今都没有改过名字的上市公司,不管怎么说他们至少还是在坚持自己的初衷,想把自己做成品牌,当然,也不排除有些经过重组的新公司未来也能做得很长久的。所以名字起的好固然重要,但还是得靠公司自身实力说话,不然你就是把自己的名字改成“宇宙神股”,估计投资者也是不会买账的。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