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德门的美术鉴赏程序分为四个步骤;叙述、
形式分析、解释、评价。
1.叙述。“即用语言陈述被欣赏作品画面上可以直接看到的东西,暂不顾其含义和价值判断。
对具像作品,应指明作品表现了哪些东西,而对抽象作品,则应指出主要的形状、色彩和方向等。”这一点不需要运用美术基础,只是如实地表述眼睛所看见的内
容。它的目的是通过观察、叙述,引起学生对画面的注意,使学生开始进入画面,观察画面内容,并为下一个步骤作必要准备。
2.形式分析。“是指探讨一件作品的造型关系,包括各种形状的相互依存及作用方式、色调处理、空间营造、构成原理的应用等。”
如果说上一步骤是要求学生观察“有什么”,那么这个步骤则是要求学生观察那件物体是“什么样子”。对于形式的观察,少数学生能较快、较敏锐地发现物体形式
上的差异,而大部分学生都无法自发地观察到,这时,运用对比的方法,则是启发学生的最好途径,特别是同一题材对比法。同一题材对比法,就是指教师收集与被
欣赏作品题材相同,形式不同的作品,让学生从相同的题材内容中去对比出形式上的差异。例如,欣赏一幅荷花作品时,
我们可以找出荷花的照片、莫奈笔下的睡莲油画作品、工笔的荷花作品、八大山人的荷花作品让学生观看,并要求他们从对比中找出每
件作品构图、形状、色彩、质材等方面的差异,这就不难分析出作品形式上的特点了。
3.解释。“即推测美术作品的含义,或者说探讨美术家通过作品想表达的观念。”
这也就是指让学生猜测艺术家为什么要画成这样?他通过这样的形式想表达什么观念。例如,莫奈为什么把睡莲画成色彩摈纷的小碎点?八大山人的荷花为什么画得那么简单,这样的形式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这种解释不仅关系到形式传达规律的问题,而且往往还涉及到历史时期、派别、画家的个人风格等范畴的问题。例如,毕加索作品中的人物为什么被“分割”成碎
片,阂扮的马为什么画得那么肥胖,这些都无法单纯用形式方面的知识来解释。这时,教师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向学生介绍有关的背景、历史了。
4.评价。“既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比较,以判断这一作品的优劣。这种比较应尽可能在相当广的范围内进行,不能仅局限于某一流派或时溯。再就是要充分注意形式与表达内容是否有协调性与统一性。”注④
当学生了解了作品的形式,并对作者的意图都有了
定的了解,就不难去判断它们之间是否协调与统一了。这也就理所当然地比单纯用“好”与“坏”去套作品要全面、有依据得多,也比单纯用“喜欢”与“不喜欢”去评价作品要合理得多。以上就是费德门美术鉴赏程序的四个步骤。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