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http://mmbiz.qpic.cn/mmbiz_gif/DaWfrW5KHiampq9eQiaanDlOps745m8zYkCypiaR8hr2uAWC3K8vBp6a14K3bng4Bibiaolasoabxg1zYWldGasPN6Q/0?wx_fmt=gif&tp=webp&wxfrom=5&wx_lazy=1|
进入夏季,如何防暑,避暑,治疗中暑,中医有讲究。
夏季气候特点及对策
可概括为一热、二散、三湿。我们要针对以下三点,有针地性的防暑。
1.热
暑为盛夏火热之气所化,火热属阳,故暑邪为阳邪。《素问·五运行大论篇》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气为息,在脏为心。其性为暑,其德为湿,其用为燥,其色为赤,其化为茂,其虫羽,其政为明,其令郁蒸,其变炎烁,其眚燔。
暑邪伤人多表现为一系列阳热症状,如高热、心烦、面赤、脉洪大等。
对策
①避免暴晒日下,居住以阴凉为佳。《黄帝内经》阴居以避暑。
②单衣,多温饮,及时散热。
③心静自然凉。避免剧烈运动、激动情绪。《黄帝内经·痹论篇》“阳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
2.散
夏季暑邪伤人,可致腠理开泄而多汗,多扰神伤津耗气。《黄帝内经》“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素问·举痛论》说:“炅则气泄。” 故汗出过多,不仅伤津,而且耗气。
故临床除见口渴喜饮、尿赤短少等津伤之症外,往往可见气短、乏力,甚则气津耗伤太过,清窍失养,轻则出现心胸烦闷不宁、头昏、目眩、面赤等,重则出现突然昏倒、不省人事。
对策
①适当出汗,利于阳气布散。《黄帝内经·热论篇》暑当与汗皆出,勿止。
②合理开放精神,宣泄神气。《黄帝内经·四气调神》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③适当补气补液,保持正常生命运动。即《素问·刺志论》说:“气虚身热,得之伤暑。”
3.湿
暑季气候炎热,且常多雨而潮湿,热蒸湿动,水气弥漫,故暑邪致病,多挟湿邪为患。
其临床表现除发热、烦渴等暑热症状外,常兼见身热不扬、四肢困倦、胸闷呕恶、大便溏泄不爽等湿滞症状。如夏季的感冒病,多属暑邪兼挟湿邪而致,治疗当配合化湿祛暑之法。
对策
①清淡饮食,少吃辛辣肥厚滋腻之品。
②汗出避寒避风。《黄帝内经·百病始生》汗出当风伤脾。
③适当运动,健运脾胃,运化水湿。《黄帝内经·异法方宜论》“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其民食杂而不劳,……其治宜导引按蹻”。
药食推荐
1.西瓜
常温服食佳。补液解暑。
味甘,性寒。有清热解暑,生津止渴,除烦利尿之功。用于暑热烦渴,热盛津伤,小便淋痛。
《本经逢源》记载:西瓜能引心包之热,从小肠、膀胱下泻。能解太阳、阳明中暍及热病大渴,故有天生“白虎汤”之称(白虎汤为汉《伤寒论》方,有清热生津,解渴除烦功)。
提示:西瓜性寒凉,脾胃虚寒,容易腹泻者者不可多食。李时珍《本草纲目》云:西瓜,属生冷,世俗以为醍醐灌顶,甘露洒心,取其一时之快,不知其伤脾助湿之害也。
2.干姜
煎汤煮水佳,温阳祛寒。
味辛,性热。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之功。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寒饮喘咳等症。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DaWfrW5KHiampq9eQiaanDlOps745m8zYkTsiaiaGB7JmLU7yCCrPCk1el9ssfLBPgicpjWIj8tB9KkCVib7d6Vico8hw/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由于夏季人们贪凉饮冷,在空调房,喜用瓜果、冷饮以解暑去热,常导致肺、脾、胃受寒侵袭,伤其阳气,所以常需用姜,暖肺温胃,散寒健脾,护阳除湿,以矫正夏季贪凉之弊!
提示:干姜性温热,辛燥,若已经为暑热所伤,表现为一系列阳热症状,如高热、心烦、面赤、脉洪大等症状,实非所宜,反而会加重人体燥热、失水。
3.绿豆
煎汤煮粥佳,清热解毒。
味甘,性寒。有清热解毒,消暑,利水之功。治暑热烦渴,水肿,泻利,丹毒,痈肿,解热药毒等症。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DaWfrW5KHiampq9eQiaanDlOps745m8zYkqMQdZ6xPI5uZVfk1xkjvmvkqaJFpTUK2DgKPTPRTFAINV2ZslwicK9Q/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开宝本草》:“主丹毒烦热,风疹,热气奔豚,生研绞汁服。亦煮食,消肿下气,压热解毒。”
可以暑天防暑降温,解暑热之毒邪,煎汤热饮,效果极佳。
提示:绿豆性寒凉,素体阳虚、脾胃虚寒、泄泻者慎食。《本草经疏》:脾胃虚寒滑泄者忌之。
小结:暑季防暑要点
1.要防暑热,降温补液为主。
2.在防暑热中,由于过度贪凉,损伤人体阳气,注意保护脾胃阳气。
3.暑多夹湿,夏季清淡饮食,适当运动,为佳。
4.防暑以预防为主,身体不适,请及时就诊,寻找专业帮助。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DaWfrW5KHiampq9eQiaanDlOps745m8zYkvnMqzX4mc0JuCkBMicibsCGiblvcoiaAOiatdM9BUzQsQVTN5l4IicsPaTJw/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
文 | 北医三院中医科 王春勇
编辑 | 孙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