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6年度优秀青年医师奖揭晓,六位年轻的医生是六颗闪亮的新星,他们各有特色,在不同的科室、不同的岗位上努力发挥着光和热,点亮了自己,也温暖了别人。
今天我们向您介绍的优秀青年医师是:泌尿外科
刘磊,北医三院泌尿外科主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泌尿外科微创手术、肾移植。
外科工作是辛苦的,尤其是移植工作,其中的累,他当作一种快乐来体会,手术台上多少个充实的夜晚,迎来一个个新升的太阳。他热爱本职工作、精益求精、不断挑战自我,在三院成长的14年,也让他对这里充满了深深的感情。他就是刘磊,一位优秀的泌尿外科医生。
最喜欢的一句话
知行合一,止于至善
知之非艰,行之惟艰。少时读王阳明,总觉得这句话念起来像含了一枚橄榄,涩涩的、却越嚼越有滋味。如今成年,行医的岁月里再念起这句话,就感觉自己是长风破浪中挂起的云帆,越是逆风飞扬、就越有力量!
最难忘的一段经历......
知行合一的力量,来源于内心的精神追求,也来源于身边的师者榜样。
正如学医之初的宣誓词“救死扶伤,不辞辛苦,执着追求”的昭示,医学的路,就是一条“知之非艰,行之惟艰”的路,这“艰”,便在于焚膏油以继晷的求知中的至诚精神,便在于夜以继日的艰辛磨练中对于技术与人性的角力与平衡的体悟,便在于生老病死的世俗题目中对于人性、人道的了解与坚持。
博士毕业后,我在导师马潞林主任的指导下,确定了肾移植为自己的专攻方向,自此与肾移植专业结下了不解之缘。移植的工作不同于其他临床工作,由于移植器官不能够长时间保存,所以移植医师必须随时待命。不论是下夜班后又做了一天手术,还是节假日远在其它城市探亲访友,一旦接到手术消息我们即刻进入应急状态,以最快的速度奔赴医院......
从术前准备到修肾、移植,多台手术一气呵成、中间不休息,因为器官的离体时间越短,患者的治疗效果就会越好。我们调动自己的一切与时间拼杀,那感觉就像是战士冲锋沙场,同事就是袍泽、疾病就是敌忾,我们默契配合,环环相扣,只是为了患者的性命相托。
记忆尤其深刻的,是去年一次连续36小时的拼搏......
那是去年冬天,一个特别寒冷的日子,我上午刚出完门诊,突然接到移植组上级医师侯大夫的电话,说晚上有两台移植手术。此时我正在肿瘤组轮转,为了安排好所有工作,我匆匆吃过午饭就赶紧去安排处理第二天肿瘤组手术的病人,同时进行两个移植患者的入院工作和术前准备。
这两个病人是一对亲兄妹,由于家族遗传的多囊肾,两个人都已经发展为尿毒症,并通过透析维持了很久,状态不是很好。幸运的是,兄妹两个碰巧都与供者配型匹配的非常好,遇到了一个非常合适的移植机会!
兄妹两人很淳朴,他们并不善表达,但手术愿望非常强烈,只是一直在说“大夫,拜托你们了,都听你们的安排”。完善术前准备时,发现妹妹术前检查血钾高,麻醉医生看过病人以后,建议先透析降钾,确保手术安全,我立即联系透析室,及时在透析室下班前为患者完成了透析。
万事俱备,开始移植手术,因为当时恰逢其他急诊手术,两台移植只能先后连着做。
妹妹体型偏瘦,手术很顺利。
哥哥体型偏胖,血管动脉硬化的很严重,在肾动脉和髂外动脉的吻合时遇到了不少的困难,这种情况一旦动脉吻合后的内膜不平整,就容易产生动脉血栓导致手术失败。术中,我和侯大夫只好谨小慎微,花了比平时多一倍的时间最终顺利完成了手术。
两个移植手术下来,到了周二早晨七点钟,天已经蒙蒙亮,也到了早晨查房的时间,于是去更衣室洗了把脸,就去楼上继续参加查房。
半个小时之后,又重新回到手术台。
因为肿瘤组有两个手术台,意味着我们的手术要同时进行。此时虽然疲惫,但斗志昂扬,上午顺利主刀完成了一例腹腔镜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中午趁着转接病人过程中小憩了半个小时,感觉精力又基本恢复。接着的两例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都很顺利的完成了。
全天手术结束后看着两个移植病人肾功能顺利恢复尿量的时候,心里如释重负。看了看表,连续工作已接近36个小时了,此时疲惫感瞬间涌向全身,回到家里倒头就睡。
这似流水帐般的叙述正是我忙碌生活的真实写照。很多人说,从医太辛苦,但是医学路上如果有了一份苦行之心,便生出了甜蜜。我的这份苦行之心,起源于我的导师马潞林教授,磨练于医学人生路上的每一个日日夜夜。苦行是因为只有经受住狂风暴雨般的洗礼,才能练就波澜不惊的淡定,只有经历过行之惟艰的苦痛,才能求得到止于至善的正果。
下期预告:作为医者,被需要是一种幸福......
文 | 北医三院泌尿外科
编辑 | 孙静
摄 | 苏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