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初为父母,怎样照顾早产宝宝?

(2016-11-17 11:31:56)
标签:

杂谈

http://mmbiz.qpic.cn/mmbiz_gif/DaWfrW5KHiak0CdFn6OFI3Ojia2j3DwCU8T3psTQ3Lvx5hxwdYlutKwJXicficbK1K975JpdnGzAyx8NmznE8SJo8A/0?wx_fmt=gif&tp=webp&wxfrom=5&wx_lazy=1

可爱的“小壮壮”终于要出院了,做为一个27周的超未成熟儿,他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度过了70多个日日夜夜,在儿科医生和护士阿姨的精心照顾下,他闯过一个又个的难关,从一个只有800g的袖珍小早产儿成长到了近2000g。我们都为他高兴,“小壮壮”的父母见到他时也掩盖不住他们的激动,可他们在高兴之余又不禁担心起来,我们回家能照顾好“小壮壮”吗?

对于初为父母的他们来说照顾孩子一点经验都没有,更别说是照顾一个27周的小不点了。我们一边鼓励着“小壮壮”的父母,一边有条不紊的给孩子的父母讲解早产儿出院后应该注意的事项······

喂养的问题

我可以对宝宝纯母乳喂养吗?

母乳是孩子最好的营养选择,但因为出院时大多数早产儿仍存在生长发育落后的问题。若给予纯母乳喂养不能满足其营养素的需求。

只有加用含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的母乳强化剂的母乳喂养才能确保满足预期的营养需求。

大量数据表明,强化母乳喂养促进早产儿体格的理想增长和骨骼矿化,而且请家长放心,母乳强化剂是非常安全的。

强化喂养要多久?

早产儿强化营养至少喂养至校正胎龄40周-52周。在强化母乳喂养的同时还需加用维生素D和铁剂等 。

什么时候能添加辅食?

辅食添加的时间一般不宜早于矫正年龄4个月,不迟于矫正年龄6个月。添加的顺序同足月儿。孩子在1岁内以奶为主,但辅食添加种类要多 。

对早产儿易出现并发症的关注

1.听力

所有早产儿均应定期进行听力随访,通过监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或听力筛查来对听力障碍进行筛查,目标是要在生后 6-9 个月内排除听力障碍。

2.视力

所有体重<2000g 或胎龄<35 周的早产儿,在生后 5-7 周时均应行间接眼底镜检查,并根据首次检查结果眼科定期随访。所有早产儿在1-5 岁体检时均应检查视力。

3.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出院前需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早产儿做出院准备及评估。出院后应根据睡眠、觉醒、喂养时缺氧情况和临床指标(主要指生长和运动耐受力)来决定是否增加或减少、停止给氧;在停止给氧后出现生长缓慢、睡眠和喂养困难应继续供氧。积极防控肺部感染 ,加强营养支持。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DaWfrW5KHiak0CdFn6OFI3Ojia2j3DwCU88nlrVV5uy3Ecf0Agrhta4oTwNeR8QiceearowbyWQlUPpicq5I5woxfQ/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出院后体格发育监测

1.定期儿童保健门诊复查,监测孩子身长、体重和头围的增长情况。 测量指标与矫正年龄时间所对应的生长曲线相比较。监测测孩子出院后的追赶生长速度。

2.循序渐进的对宝宝进行运动训练。在北医三院儿童保健中心进行体格监测的同时,会对孩子的运动发育水平进行评估,并进行个体化的指导和训练,所以儿保监测对于早产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3.与孩子交流的方式。要温柔体贴的对待小早产,初回家庭,他可能会表现出易于哭闹,但是家长又觉得不理解他哭的含义,往往会被他折磨的坐立不安。

实际上,初回家的小早产,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最初的三天,和最初的一周,对于孩子和爸妈都非常重要。

最初三天

避免奶汁返流,避免呛奶,喂养奶量由少到多,逐渐增加;

最初一周

避免呼吸道感染,避免接触陌生人,每天和孩子说说话,聊聊天,让孩子逐渐适应家庭环境,适应父母的照顾,避免短期内再住院。

对孩子的随访具体安排

首次随访:出院后1周,评估母婴适应情况。

 第二次:纠正胎龄满40周时,全面评估神经系统发育,必要做头颅MRI。

出院后1-3个月内:重点是体格发育,尤其是体重方面的追赶生长;指导合理喂养;监测相关合并症(胆汁淤积、听力损害、早产儿贫血、慢性肺疾病、早产儿视网膜病);早期神经系统干预。

出院3-6月内:重点评估神经系统发育情况,早期识别发育障碍,便于个体化干预措施;膳食营养指导。

出院后6-12月内:重点神经系统发育干预;膳食营养指导。

随访频率一般来说是出院后-12个月,每1-2个月一次;1-2岁,每3个月1次;3-6岁,每半年1次。

听完我们的详细的讲解后,“小壮壮”的父母心里踏实多了,十分高兴陪着“小壮壮”进入了早产儿过渡病房。我们还会再继续训练一下新手爸妈,让他们慢慢体会如何照顾“小壮壮”,也让他们能够有足够的信心,在今后的将来养育好“小壮壮”,让他茁壮成长。

文 | 北医三院儿科  潘维伟

编辑 | 孙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