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带参赛感言:
着麻醉科普的视角去工作
长期以来,很多人错误地认为麻醉就是手术前打一针睡觉,麻醉药加得越多效果越好……实际上,麻醉医生的工作复杂程度与风险远远超乎大众的想象。手术中,麻醉医生不仅要保证病人无痛,更重要的是为患者的生命护航。如果病人不能充分意识到麻醉潜在的风险,这些误区就可能成为引发医疗矛盾的根源。因此,从麻醉科工作特点来讲,亟待麻醉从业人员做好大众的麻醉科普工作。通过参加科普演讲比赛的初赛、选拔赛和决赛,我深切体会到作为一名临床大夫进行科普宣传义不容辞的责任,也能感受到院里领导对医学科普工作的重视,更重要的是我自己也逐渐竖立了科普意识。除了完成日常临床工作之外,我们应该带着科普的视角去工作,把临床麻醉、疼痛管理等知识让大众熟悉,引导他们走出误区,更深入理解并享受舒适化医疗的人文关怀,提高就医体验和质量。


做手术离不开麻醉,但到底是选择全麻还是局麻?
许多人不免担心,做全麻会影响大脑吗?




大量研究显示:多种麻醉药物可能影响幼龄动物和儿童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因此,美国FDA和国际麻醉学研究会于2014联合发表声明建议:尽管目前没有充足的直接证据证明麻醉药物有损儿童学习能力,但考虑全身麻醉和镇静药物的潜在脑损伤作用,除非紧急情况或不接受手术处理会有更大危害,3岁前儿童应该避免在麻醉下进行手术。对于必须手术的患儿,手术前麻醉医师会根据患儿的病情及手术特点等来确定麻醉药品的种类和剂量,严格按照规范进行麻醉操作,预防不良事件发生,将对孩子的大脑功能的影响降到最低。

至于儿童在手术过程中出现喉痉挛发生窒息、大出血、心搏骤停等情况,造成脑细胞缺氧损害而影响智力,多与患儿本身病情和不规范的操作有关,和使用的全麻药物并无直接关系。
因此,即便是患儿必须全麻下手术,家属也无需拒全麻于千里之外。



总之,目前还没有充足的临床证据说明全麻会影响大脑和智力。相反,个体化的麻醉可以减轻患者因手术带来的身心创伤。
(编辑:张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