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虚云》36段经典台词

标签:
《百年虚云》宗教文化善与爱智慧 |
分类: 含英咀华 |
1、忍让:
“前贤寒山曾问拾得:在人世间如有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者,该如何处置乎?
拾得说: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2、身正不怕影子斜:
当虚云法师同意应慈禧太后懿旨前去伴驾西行时,对“你我既身入空门,难道你就不怕被别人讥笑攀权贵吗?”的回答。
虚云:成与不成,就看福报和造化了。
虚云:心中有佛,何须他人唠叨啊。
3、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伊妹:要是刚才大师父不救我,我已经到岸了。
虚云:不。那不是岸,是深渊。......人生难得,活着能做许多善事。这些事情能帮助人消除罪业。
虚云:一切业障源皆从妄想生。
虚云: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心灭罪亡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随缘消旧业,莫再造新殃。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4、心中有佛佛自在
虚云:心中有佛,佛在眼前;心中无佛,佛在天边。
虚云:佛是自己修得的、证得的,仅仅依靠外力是不能使你成佛的。只有自己勤修善道,拨开自己心头的迷雾,才可以见太阳。......六祖说过,一念迷是魔,一念悟即佛。就是说,你放下恶念的那一刻就是佛。
5、运水搬柴无不是道:
虚云:这修行是自己的事情,就好比是吃饭、睡觉一样,别人是代替不了的。
幽莲:那干这种粗活也叫修行吗?
虚云:不要以为只有诵经拜佛行香坐禅才是修行,修行应该体现在生活中的每一刻,体现在大大小小的事情上。祖师们说得好啊,运水搬柴无不是道哇。
6、万物在变,等也是做:
吴礼:我们紧赶慢赶赶到丽江,却在这儿打了一天的坐,我都不知道什么是重要的。
虚云:想了一天也没想明白?其实万物都在变。事情都在发展。今天已经和昨天不一样了,明天还要变。该做的事情要做。有的时候等也是在做。
7、苦难就是福祉:
虚云:这一板打下去 你会觉得冤枉吗?
梦灵:不,师父。族有族法,家有家规。我该受到惩罚。
(打了一阵板子后)
虚云: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梦灵:苦难就是福祉,烦恼就是菩提。师父,您说过这是佛佗的恩赐。
8、空不等于无,正反都一样:
广济:老和尚,你要干什么?
虚云:房子都要拆了,你要坐就到别处去坐吧。
广济:老和尚,你好不讲道理。凭什么锯断我打坐的木板?是谁让你进来的?
虚云:法师整天坐在房梁上打坐,你图个什么呀?
广济:当然是顿悟成佛。
虚云:悟到什么了吗?
广济:五蕴非有,一切皆空。
虚云:既然一切皆空,你哪来的那么大脾气?既然一切皆空,还要你屁股底下的那块木板作什么?法师住锡六祖道场,应该知道六祖慧能说过,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空并不等于无啊。
广济:那么长老所见什么是空?
虚云: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广济:什么是戒?
虚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广济:什么是清静?
虚云: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广济:师父,弟子广济请求还俗从军抗日报国。...
师父,...。
虚云:你还有什么事情放不下吗?
广济:五年来我出家事佛深沐佛恩,如今背佛而去内心十分愧疚。还请师父谅解。
虚云:广济呀广济,你出家修行五年了吧?怎么还是一个光头俗汉呢?!
广济:师父...。
虚云:来来来,你看看。这是什么?你说说。
广济:这是一个字,只是写反了。
虚云:是一个什么字?
广济:是一个我字。
虚云:写反的我字算不算字呀?
广济:不算。
虚云:既然不算,你为什么说是个我字呢?
广济:那算。
虚云:如果是个字,那你为什么说它写反了呢?
广济:这...。
虚云:正写是字反写也是字。主要是你心中认识这个我字。正写反写都是一样的。同样的道理,如果你心中有佛,出世入世没有区别。心中无佛,坐破蒲团读遍佛经也没有用处。心中有佛,出入聚散无非因果。报国也是报佛呀。
广济:师父一席话,使弟子疑念顿断,心中豁然开朗。
9、山就是山,水就是水:
老树神:做了一辈子和尚,你觉得做和尚自在吗?
虚云:没有你老树神种树自在。本来修行是无欲无求,但是我这一辈子一直是有所求。刚出家求道住岩洞,后来为母亲求功德拜五台山,后来为求佛意东跑西跑,万里跋涉。再后来又四处出头修建寺庙,忙忙碌碌。哪有你老树神不知今夕是何年自在呀。
老树神:怎么活都是一辈子。我呀,不知年月,连自己多大岁数了我都不知道。反正月亮圆了是十五,看不见月亮是三十;草发芽了是春天,落雪了就到了冬季。操那么多闲心干什么。
虚云:这人哪,就是想东想西颠三倒四,这颗心就放不下咯。所以才烦恼是非不断。老衲吃佛饭做本份事,也是为了求得心安哪。......
老树神:苦哇,苦哇。
虚云:不苦就不是人生嘛。
老树神:这么说我没有人生,我白活了一辈子?
虚云:你也没白活。你不是还种了这么多的树吗。还看了这么多年的山和水吗。
老树神:这有什么?山就是山,水就是水嘛。
虚云:是啊,初次见到山和水的人,他会说,噢,这就是山这就是水。后来见多了他就不这么认为了。原来山有千变万化,水有万种风情。这时候看山不是山,看水也不是水了。这山山水水都是人的思想。等走遍了万水千山,看透了这些才发现,其实山还是山,水还是水,没有分别。
老树神:老和尚,你这是说的什么鬼话哟。我不跟你说啦。我要走啦。吃饭还是吃饭,睡觉还是睡觉。
虚云:是啊。吃饭还是吃饭,睡觉还是睡觉。住茅棚和住大厦都是住。
10、百年修得共枕眠
再厚的寒冰,太阳出来都会融化;再冷的饭菜,柴火点燃都会煮热;
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
夫妻是为了恩爱才走到一起的,不是为了找一个人吵架才结婚的,所以要体谅对方、温暖对方、成就对方,而不是互相攻击谩骂对方。
11、忍是心头一把刀:
忍,是心字头上一把刀;
忍,并不意味着懦弱和胆怯,胸有成竹的忍是一种自信,是一种博大的涵养,广阔的胸怀,是站在更高层次上的宽容,百忍成金。
忍,成就强者,成就伟人。
12、放下:
一个女子要过河,但身单力薄过不去,恰巧虚云法师等人经过。女子要求背其过河。虚云法师身边的几个僧人不敢背,因为僧人不能近女色。这时虚云法师说道:“我背你过河”,于是虚云将女子背到河对岸,其他僧人不解,
一僧气愤的问虚云,法师怎么能背这年轻漂亮的女子过河呢?
虚云法师反问:“哪里有年轻漂亮女子?”
那僧人说“法师刚才背过河那不是年轻漂亮的女子吗”
虚云法师又问:我已经将她放下,你怎么又将她背起了呢?
佛门中说一个人悟道有三阶段:“勘破、放下、自在。”
的确,一个人必须要放下,才能得到自在。
13、遗憾:
我问佛:世间为何有那么多遗憾?
佛曰:这是一个婆娑世界,婆娑即遗憾 。
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
14、晴也哭,阴也哭
从前有一个老婆婆,他是晴天也哭,阴天也哭,于是人们给她取了一个哭婆婆的外号。
一位禅师觉得奇怪就问这个老婆婆,你怎么一天到晚总哭啊,你有什么伤心事吗?
老婆婆擦擦眼泪说:“哎!我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卖布鞋的,小女儿嫁给卖雨伞的。这一到晴天啦我就想起了我的小女儿,她的雨伞肯定卖不动;可到了雨天呢,我又想起了我的大女儿,他的布鞋肯定也卖不动。每每想到这些的时候我的心里就特别难受,所以就掉下眼泪来了”。
于是禅师就笑着开导她,禅师说:“这件事情你要把它倒过来想你不就高兴了吗?比如说晴天呢,你的大女儿她的布鞋一定生意兴隆;要是到雨天呢,你的小女儿的雨伞肯定卖得好,这样倒过来想你不就高兴了吗?”
15、禅门不气歌:
你不客气我客气,你生气来我不气,气出病来没人替。
有人骂老僧,老僧直说好;有人打老僧,老僧自睡倒。
唾沫在脸上,随风自干了,你也省力气,我也省烦恼。
般若波罗蜜,便是妙中宝。若知这消息,何愁道不了。
拎水去浇火,万事随缘了。
16、被骗是自骗:
虚云:说是自己被别人骗了,还不如说是自己痴心妄想把自己骗了。不明心见性,就难辨别出邪正真假,也见不到自己的习气毛病,就是到了另一个世界,也难解这求不得之苦啊!
17、哀莫大于心死:
虚云:哀莫大于心死,心老比年老更误事。
18、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虚云:和尚是佛教僧人的统称,有圣凡优劣之别。
海不弃鱼虾所以为大。佛法以性为海无所不容,贤劣并度个人自性修持,难免有迷、有悟、有佛、有魔。
真正的佛弟子都是虔敬佛法,恪守清规,他们积德行善、教化四方,于国家、社会人心治安,于伦理、规范、法律、学术都是有莫大贡献。
因果轮回的核心,就是人们常说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原是宇宙的法则,凡事有因必有果。若人一生作恶多端,他必然就会堕落。
19、居山好:
居山好,居山何以好?
起时日高睡时早,山中软草以为衣,斋食松柏随时饱,卧崖龛,食枕脑,一抱乱草以为袄,面前若有虎狼到,一阵风来自扫了。
居山好,居山好,名缰利锁斩断了,一日一餐四时衣,慈悲喜舍忘记了。
居山好,居山好,七情六欲参空了,茫茫人海苦难多,只图自己清闲了。
苦修深山,可曾证得三藐三菩提波罗蜜耶?如何才能使一滴水不干涸?把一滴水投到大海中就不会干涸了。
20、照镜子:
若想从镜子中看清自己,就要停下来,静静的看。看不是用肉眼,而是用心智。此镜不止你的手上有,它无处不在,在虚静中观照自己,才能体会到自性即无自性,无自性即空......
21、因缘和合:
这个大千世界是因缘和合的,我们穿的衣服是做工的人做的,我们吃的粮食是农民种的。这大千世界因缘和合,互为连接才得以平衡。
修行之人的心,就该像这大地,能容纳万物、生长万物、收获万物。
佛门重心而不重相,只要表达你所思所想,用什么形式只是权巧方便而已。
22、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出空门以百孝为先,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四重恩是
佛恩(上师恩或称三宝恩)、国土恩、众生恩、父母恩
三途(三涂):
就是三恶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
贪嗔痴称为三毒。有这三毒,就堕落到三途。
23、三涂(途)之苦:
苦有三苦、八苦(三途苦,八难苦)。
何谓三苦?乃三界中一切众生所受之苦也。
①、苦苦
此乃欲界所受之苦(单指人间言)
三途(地狱、饿鬼、畜生)之苦自不待言,就是生存人道,以感有漏之身,有生老病死,已名为苦,再遇到其他苦的环境,如冤憎相会,爱别离,求不得,乃至天灾人祸等苦,一切众苦追迫,苦上加苦,故谓之苦苦。譬如畜生已受痴昧无知之苦,更加被人鞭打、宰杀、烹煮、食啖等苦,其义相同。
②、坏苦
(坏是坏灭,苦乃迫恼之谓)
乃六欲天及色界天所受之苦,天上虽比人间快乐得多,但是非永远,有败坏的,如六欲天(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的天人虽受衣食随意,宫殿庄严之乐,乃其有漏十善所感,终有福尽堕落之日,其时有五衰相现:一、衣裳垢腻,二、头上花萎,三、身失威光,四、腋下臭出,五、不乐本座,其时痛苦非常。涅盘经云:‘天上虽无大苦恼事,然五衰相现,极受大苦,与地狱同等......’。就是色界的初禅天......此乃世间有漏之禅,终有变坏之可能,当其定坏之时,生大苦恼,随念坠落,此即坏苦也。
③、行苦
(行是迁流不息生死无常之意)
此乃无色界天所受之苦,此天无色质之累,有空定之乐,虽是最高之非想非非想处天,寿八万四千大劫,然而寿满定尽之时,还要堕落轮回,其时生大懊恼,如箭入体,其痛苦莫可言喻。《智度论》云:‘上二界死时,生大懊恼,甚于下界,譬如极高之处,堕落碎烂’,其痛苦可知矣。虽未堕时,也不免常受行阴念念迁流之苦,故曰行苦。
24、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
25、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万物都在不停的变化,不可执拗只认一个理,任何时候都要根据情况的变化来决定。
我问佛:为何不给所有女子羞花闭月的容颜?
佛曰:那只是昙花的一现,用来蒙蔽世俗的眼
没有什么美可以抵过一颗纯净仁爱的心
我把它赐给每一个女子
可有人让它蒙上了灰
我问佛:如何才能如你般睿智?
佛曰: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
天,阿修罗,人,畜生,饿鬼,地狱.为六道众生;
六道众生要经历因果轮回,从中体验痛苦。
在体验痛苦的过程中,只有参透生命的真谛,才能得到永生。
26、命由己造,相由心生: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27、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佛曰: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28、慧开禅师四季诗歌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29、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佛并不是主宰一切的神,也不是胜过万能的主。
自我觉悟并觉悟他人便是佛。
我们常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就是说你放弃恶念的那一刻就是佛。
为佛弟子应当依教奉行,正知正见切不可走邪门歪道。
良价禅师有言“什么最苦,不是地狱,而是穿着这套袈裟却不明大事。若不想脱苦何必入空门?”
所有的磨难都是考验自己的道心,只要你自己心不乱,用功办道,散了还会再聚,失去的还会再来。
30、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心有挂碍就生烦恼.
出家是心出家,如果心不在佛门,出了家对自己也无益处。
出家人受十方供养,佛门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带角还。
31、学佛首先要学做人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学佛首先要学做人。
学佛之人并不是颠倒人情的,而且还要对众生多情。多情了才会把我去掉,才会把众生装在心中,才会有一颗平常心。
修身之结果,虽然能练身轻体建、耳聪目明。再进一步或许有所觉悟,但如此一来,从自己开始到自己了结,充其量只是一个自了汉。与我佛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自度度人、出世间而不离世间的境界,相差甚远。
32、生产的意义
生产的意义并不仅限于耕田种地,百工诸业无不是社会生产.
33、慧能诗:
生前坐不卧,死后卧不坐。一副臭骨头,如何立功课?
34、片中插曲儿歌词:
老和尚,最平常,啃红薯,喝菜汤,万事随缘走天下,人人喜欢老和尚。
35、片头曲《虚云赞》:
滚滚红尘一盏灯,茫茫人海一禅僧;
千载难逢一泰斗,万事随缘一本经;
四朝五帝一程路,九磨十难一柱擎;
百年虚云一台戏,一声钟鼓一片情。
36、片尾曲《辞世诗》:
作词:虚云
少小离尘别故乡,天涯云水路茫茫。
百年岁月垂垂老,几度沧桑得得忘。
但教群迷登觉岸,敢辞微命入炉汤。
众生无尽愿无尽,水月光中又一场!
附《百年虚云》剧情简介(来自百度):
http://s2/mw690/002fvr8Lzy6Jh86T7mF01&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