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人物取名的妙处
(2014-09-01 08:50:25)
标签:
情感 |
《红楼梦》人物取名的妙处
中国汉字有多义性,隐喻性,同音异义性的特点,从而使中国人的姓名含义丰富多彩,很值得细细玩味。姓名粗看只不过是一种符号,但在《红楼梦》中,姓名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小说中重要姓名的来历,取值,隐喻,用心巧妙,取义精辟。清代的红学家张新之谈到《红楼梦》人物姓名时评价到:该书姓名无大无小,无巨无细,皆有寓言。
一是以姓名、字号隐喻人物的性格、命运。以姓而言,薛谐雪,易融化,名钗隐喻最终命运是“金钗雪里埋”。湘云之名应了“水涸湘江,云散高塘”的诗谶。李纨最终应了:“春风桃李结子完”的结局。贾府四姐妹,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谐音是“原应叹息”,感叹四个美丽少女,青春年华短暂,寓示着她们的悲剧命运。元春得春气之先,占尽春光,但春光即逝则秋冬不远了。迎春是当春花木,迎其气则开,过期则谢。探春是有春则赏,无春则探,故其为人果敢有为。惜春大好春光则应爱惜,否则春光不在,只能是“独卧青灯古佛旁”。
钗、黛都和妇女妆扮有关,她们代表着两种不同类型的封建少女。黛玉和宝钗是两个女子的最高境界,一个是玉代表着灵魂中的精神爱情,一个是钗代表着现实中的物质婚姻。宝玉两字一分为二,宝字和钗字相连成了宝钗,玉字和黛字相连成了黛玉,这种设计在相当程度上概括了《红楼梦》中的情节。宝玉在精神爱情上与黛玉契合,但在实际婚姻上却与宝钗联姻。
二是《红楼梦》的人名多有“谐音”双关的暗示,如贾府中的清客取名,詹光(沾光),单聘人(善骗人),卜因修(不顾羞)。还有贾芸的舅舅卜世人(不是人),王熙凤的弟弟王仁(忘仁),晴雯的表哥吴贵(乌龟)等到一听就知道不是什么好东西。
书中的男子被斥为“浊物”的,他们的名字也寓意深刻,甄士隐,贾雨村,即“真事隐去,假语存焉”。“真假”贯彻全书,是作者特意强调的写作方法,构成了全书的整体暗示。根据小说中的交代,贾政,字存周,首先,我们看“政”这个名,除了可以表明辈份外,还可以把它拆开来,变成“正”和“文”两个字,就组成了“正文”,什么是“正文”呢?是指封建社会的主流文化,也就是指封建社会的正统文化。两千多年来,儒家文化一直被认为社会的主流文化,或正统文化。由此可见,作者为贾政赋予“政”之名,意在说明贾政这个人他在小说中的的位,代表着统治阶级。我们再看贾政的字是“存周”,它应该代表着成型于周代的主要标志《易经》,从这个意义上说,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即先秦文化。作者在“政”前面加个贾,谐音“假”,象征着这个人物代表是假的,是满嘴仁义道德的伪君子。
三是贾府中丫环名字,往往隐含着主人的身份、性格、志趣和爱好,以及他们的命运。贾府四小姐,各有两名丫环。迎春的丫环有司棋与绣桔,探春有待书和翠墨,惜春有如画与彩屏,元春只有抱琴,另一个隐而不露。合起来,琴棋书画。虽然俗套,但在四个字上面各配一个字,便又组成了“雅词”,惜春能画,探春喜字,迎春爱棋,推知元春必喜琴。还有四大丫环的副手,她们的名字也各有取意,迎春的司棋,副以绣桔,桔乃“局”的谐音。探春的待书,副以翠墨,即书法。惜春的入画,副以彩屏,即画幅。周汝昌推测到元春抱琴想必副以锦囊,古代有囊装琴。雪雁是黛玉的丫环,是个小人物,简直是可有可无。但如果细加研究,会被作者的匠心所感动。“雪雁”一词出自唐诗,雁是专一的,它是思乡的,怀旧的。而这些恰好反映了黛玉很想家乡,像大雁那样想回家乡,摆脱寄人篱下的生活。那么,为什么会是“雪雁”呢?雁在雪上有一种自残的行为,注定命运凄惨,所以雪雁是作为黛玉的一个符号而存在的。象征着黛玉的性格思想爱情和命运。宝钗的丫环是黄莺儿,更见作者的苦心。在《红楼梦》中,许多丫环都是其乡籍姓氏无所考,而薛宝钗的丫环特点是姓黄,这让读者能比较容易联想起唐代诗人金昌绪那首著名的《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从而能体会出它的准确含义来,说明宝钗与宝玉结为夫妻是悲凉的,宝钗将独守空房。
曹雪芹对《红楼梦》中人物的姓名的设计,用心之深,用意之妙,手段之高。可谓是鬼斧神功。实在令人赞叹,不仅展示了人物性格,揭示了人物命运,起到了不容易忽视的作用,而且全局照应,全书400多人物,一姓一名皆有寓意,无不凝结着作者的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