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爸的病痛,让我真切的感受到他的无助、渴求、依赖和顽强。他们是同国家苦难成长同步的见证者,看着国运、家运慢慢改变,及至发展到如今的强大和富有,让人不敢想象,让其倍感珍惜。这辈人跨过了战火、改革、市场,更懂生活的苦难与辛酸,更知时代的不易和幸福。但是,随着年岁的增长,身体机能的退化,对于儿女的依靠、依赖或是需要,越发迫切的表现出来,这不仅是农村老人的不舍与无奈,也是当今社会老龄化面临的痛点。当想清看明后,唯有尽心的陪伴,才能除去老人身体病痛的阴霾。不管好与坏,人生注定是一场持久战,默默的陪伴方是战胜一切的根源。
人到中年后,工作岗位变了,接待应酬少了,自然而然也要面对现实的人情冷暖,平常心去过简单朴实的生活,才能让更多的生活重心回归到家庭、回归到家人。不知从什么时间起,每周六定时回家陪伴父母已然成了习惯,或许是疫情的管控,或许是老爸的病痛,或许是中年的责任,或许是生活的回归。总之,周未回回家、聊聊天、做做饭,看看老人的身体,陪同老妈去干干农活,分担一下家务,这是全新的生活模式与节奏。尤其,当周未那一对天真可爱的外孙也回家后,一起打打、闹闹、笑笑,骑个电单车搭着“两宝”在环城路上转悠转悠,生活简单了,时间充实了,家人开心了,自己健康了,相信这是很多中年人的追求与梦想。
对于工作的定义,从来没有像现在如果清晰、明了和重视,有工作真好!有班上真好!这是很多中年人真切的感受,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意味着稳定的收入和社会认同感,更是中年人履行陪伴责任的安稳和底气。也许,年轻人打拼事业需要付出时间、人际应酬、职业规划和朝然向上的力量,精力和时间的分配更多是重外,少有关心到家庭、家人,甚至自己的身体和健康,创业注定会有起落、收获、辛酸、欣喜、机遇、风险,唯在路上,才知风雨彩虹,才悟无悔真谛。但是,中年之后,无论官位再高、太阳终成夕阳,财富再多、金钱无关健康,一切都成过往,所谓的风光与享受的背后是孤独、无奈与荒凉。现在的我,同家人一起坚持晨跑,一起上班下班,一起购物旅游,一起登山摄影,偶然成都看看女儿,这些简单的步调,终是步步为营、稳健踏实的担当。
有人说,陪伴是一份长情的告白。而我,爱家人、爱生活,与爱同行,一路沐浴着生命的珍贵和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