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访谈:我在曼大读数学本科

标签:
教育 |
分类: 留学访谈 |
学生xx LI在英国读的是A-LEVEL, 本科读的是曼大数学专业
一个16岁的孩子出国到现在,从高中到本科,一步步走过来,远离家乡,独立生活,面对思乡,孤独,感情等一系列的成长烦恼,该如何应对呢?LI有一些心路历程与你分享。
张老师:为什么选择曼大?对你的高中有什么评价?
LI:我读A-LEVEL的时候是在伦敦的一个公立高中,当时只有我一个中国人,我觉得自己学习挺一般的,根本就不敢报好学校,结果我的老师知道我的想法后说,LI,你至少可以报曼大呀,为什么这么低估自己的实力,我就是在老师的鼓励下报考了曼大,还不错,曼大录取我了,当时很开心。曼大是中国知名度非常高的学校,自己是很满意的。
我读的A-LEVEL高中学校挺好的,当时我去的时候只有我一个人,因为只有我一个中国学生,也是唯一的国际学生,学校非常照顾我,第二年就10多个,往后就更多了。开始还觉得有个中国人挺好,可以说说话,就不想家了,等人多了就不觉得好了。
张老师:为什么选择数学专业?对于女孩子来说是很累的专业呀?
LI:我可能对数学有一点天赋和兴趣吧。读A-LEVEL的时候就觉得数学很简单,在班上就是第一,后来我参加一些学校之间的数学竞赛,经常可以拿到1等奖,金牌,其实得金牌的人很多,不是说唯一。总体来说,我的老师觉得我的数学还是非常不错的,我年纪小,不知道该选择什么方向,因此本科我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数学专业。
张老师:你这个专业中国人多吗?
LI: 中国人选择数学挺多的,但他们大多数选择的是金融数学,我选择的应用数学中国人不多,在曼大,数学是很基础的课程,数学系的很多课程是针对很多专业的学生选择,选课后,很多班级规模很大很杂,属于通才式教育,比如我们和金融数学专业的学生在一起上很多课。因此搞不清楚自己班上多少人,变化太多。
张老师:在曼大中国本科学生都喜欢读什么专业?
LI:商学院肯定是最多的,商学院70%都是中国人,其次土木工程,材料,物理,数学选择的人比较多,IT选择的不多。
中国学生爱扎堆,看你申请啥专业我也选择啥专业,选择课程的时候也是这样,你选修啥课程,我也选修啥课程,班上就会出现成片的中国学生。然后你觉得好学的好毕业的,我也这样选择,很多学生选择课程真的很少有明确的目标和重点。
张老师:你的成绩怎么样?
LI: 我的成绩是2.1,差一点是1等学位了。其中金融数学很多课程达到90分,统计类的也不错,就是数学细分的课程不稳定,有的特别高,有的特别低,因为方向不同的数学真的差别非常大,可能自己的大脑某个地方不好使了,就会造成成绩差。这也说明这个方向的数学我不擅长。还有个小秘密,就是我当时大二失恋了,情绪特别不好,大二成绩特别差,要不我肯定会一等学位的。好在这个也是成长过程中必然发生的,从中走出来也就好了。
张老师:曼大的住宿怎么样?
LI: 曼大的宿舍特别多,价格差别也很大,要根据你的学院选择宿舍的位置,我开始第一年是住在学校宿舍里面,第二年自己租房子,房租还是比较便宜的,每周就100多英镑。曼大中国人特别多,二房东也挺多,会坑自己的同胞。
张老师:曼大的生活怎么样?
LI:曼大是单体最大的大学,学生非常多,每个学院看似中国学生比例不是特别大,但是绝对数量是很多的,因此你在这里不会寂寞的,中餐馆也很多,超市啥都很方便。酒吧KTV都会丰富你的业余生活。
张老师:曼大有实习或打工的机会吗?
LI: 大学有就业办公室,有专门针对国际学生服务的,如果你想找到实习机会,肯定可以找到,你经常往他们那里跑,很容易碰到机会的,但是想学校找你是不可能的,因此这种事必须你主动,否则是你自己错失机会,不是别人不给你机会。实习的单位也非常多,也有很多大企业。因为都是实习吗,很多企业也愿意要。表现好的都会留下来的。英国很多人在这里找到工作的。数学系的学生去银行的特别多。好像英国的银行业比较缺少低端人才,想进好的大企业就不容易了。对于我们来说,还要继续读硕士,是不会马上找工作的。
张老师:你在曼大有什么遗憾的吗?
LI:我觉得最大的遗憾是我的英语,因为我们学数学的,利用英语的机会比较少,或者说学的都是数学相关的专业英语。不像商科那样整天的讨论和演讲,对自己的英语提高特别快。我第一年回国的时候,帮助我爸爸做工作翻译还是非常自豪的,可是后来再回去发现我的英语没有大的提高,深度的交流,发现词汇量不够。特别是一次和一个青岛海洋大学的中学同学在一起,她就嘲笑我很多单词不认识,我很小就出国,我觉得中文的表达能力也一般,她说你还海外名校呢,中文说不利索,英语也不行,你白读了。被她数落急了,我就用数学题难人家,但是我心里一直很心虚。正常的英语和专业交流没有问题,就是达不到那种驾轻就熟的感觉,我觉得英语是我们理工科学生的通病吧。原来以为随着学习时间的增加,肯定会潜移默化的提高,实际上三年本科后,我觉得我真的没有达到我想要的高度。
因此我一直在反思,我在大学里面的很多事情,做的不够好。明明知道自己语言是个短板,没有刻意的去弥补,以至于遗憾越来越强烈。如果在大学里面多参加各种活动,多和同学交流,多看到差距,就不会有这个遗憾了。
感谢LI分享自己的一些经验和教训,希望这些采访给你更多帮助。
http://cnc.qzs.qq.com/ac/b.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