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敖汉文物精华(一)

(2019-01-04 12:33:51)
分类: 人文敖汉

敖汉文物精华(一)

敖汉旗真可谓是人杰地灵!在同一片土地上,时隔五千多年,我们的先祖红山人就一直选中这个地方,看来,这里从古至今的确是一方风水宝地。

 

敖汉文物精华(一)

敖汉文物精华(一)

红山文化时期玦形兽首玉猪龙。敖汉旗牛古吐乡大五家村西出土,高5.1厘米,宽5.0厘米,中孔1.3厘米。碧绿色玉质,器表有白色沁斑,器身呈蜷曲状态,首尾接近,双耳后扬,双目较大,前吻向前突出,颈部有一对钻圆孔。与其它猪龙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吻部和头顶那道明显的起脊并向后延伸的工艺。

 

敖汉文物精华(一)

 

红山文化时期玦形兽首玉猪龙。敖汉旗下洼镇河西出土,高7.1厘米,宽5.9厘米,中孔1.6-1.9厘米。为黄绿色玉质,器身有红褐色沁色,并有冰裂纹。猪龙呈蜷缩状,首尾相近,玦口处有明显的切割痕迹。头大,双耳硕大,双目为菱形,略凸出。颈部有一对钻圆孔。

 

敖汉文物精华(一)

红山文化时期玦形兽首玉猪龙。敖汉旗萨力巴乡干饭营子出土,高7.5厘米,宽5.8厘米,中孔0.3—0.8厘米。墨绿色玉质,器身呈蜷曲状态,首尾相近,双眼圆鼓凸出,鼻孔和嘴部向前突出,立体感强。


 

敖汉文物精华(一)

红山文化时期的筒形器。敖汉大甸子遗址出土,玉质表层已经白化,上下通透贯穿,上端为斜口,下端为平口,高14厘米,长内径6.4厘米,短内径4.4厘米,出土时在人的腰部,横置,与人的脊椎呈垂直状态。内壁有琢磨加工的痕迹,在上端斜口的边缘上有长期使用的蹦茬,使用痕迹十分明显。


 

敖汉文物精华(一)

红山文化时期的斜口筒形器。敖汉旗烧锅地村出土,高15.3厘米,内孔径9.4厘米。黄绿色玉质,器身有明显的褐色瑕纹及冰裂纹,通体光滑,内壁有明显的线具拉切而形成的弧形痕迹。

 

敖汉文物精华(一)

 

斜口筒形器坯料。碧绿色玉质,一端平直,另一端有斜坡,与筒形器外形接近,在斜面的一段上端有打击的琢痕,从这件器物上遗留下来的痕迹可以发现斜口筒形器的整个制作过程和制作工艺,应该是研究红山文化玉器制作最为珍贵的标本。

 

 

敖汉文物精华(一)

夏家店下层时期的瓦勾纹玉臂饰。敖汉旗大甸子遗址出土,玉质为黄绿色,纯净温润,最高部分为7.1厘米,宽6.8厘米,厚0.4厘米。外表纹饰为“U”字形的瓦勾纹,四角各钻一小孔,出土时是在左臂肱骨外侧部位,所以官方确定为臂饰。

 

 

敖汉文物精华(一)

雕花椭圆环形玉镯。敖汉旗大甸子遗址出土,器体为椭圆形,高1.4—3.7厘米,直径4.8—6.0厘米。内壁为光素无纹的斜面,外部雕工复杂,上、下两圈为字形的纹饰,中间部分主要是呈“S”“C”形组成的主纹饰,局部还有镂空的工艺,这种纹饰应该是夏商周时期常用的勾连云纹和兽面纹最早的雏形。

 

 

敖汉文物精华(一)

 

赵宝沟文化时期玉斧。是在赤峰敖汉旗羊羔庙遗址出土,为墨绿色,玉质温润细腻。长13.5厘米,宽6.3厘米。器形呈上宽下窄的长条形,顶部没有打磨,自然痕迹明显,底部呈弧形,刃部锋利,其中一面留有一道纵向的切割痕迹,表皮坑洼不平。

 

 

敖汉文物精华(一)

红山文化时期玉斧。敖汉旗千斤营子出土,墨绿色与黄绿相间,高25厘米,宽4—8厘米。呈长条形,器身带有玉料原有的纹饰,非常漂亮。顶部窄,下部宽,刃部呈弧状。

 

 

敖汉文物精华(一)

红山文化时期玉斧。敖汉旗北泡子沿遗址出土,高19厘米,宽7厘米。黄绿色玉质,器身有褐色和白色沁斑,上窄下宽,顶部平直,下端刃部稍宽,两侧呈外凸的弧形。通体抛光平滑。

 

 

敖汉文物精华(一)

夏家店下层时期玉斧。白色玉质,高14.4厘米,宽3.8—4.4厘米,厚1.8厘米。器身为长方形;顶端平直,两侧竖直,两面平滑;中部偏上方带孔,下端刃部微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