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叫来河,母亲河!

(2011-11-28 16:34:22)
标签:

文化

河流,土地的血脉,生命的血脉。
  河流,文明的摇篮,民族的摇篮。
  在西辽河水系中,敖汉境内三条主要河流之一的叫来河(又称巴奚里河、领河),发源于金厂沟梁镇西部的老梁,流经贝子府、克力代、敖吉等10个乡镇,在下洼镇东北出境。敖汉内全长149公里,流域面积2550平方公里。叫来河由源头纤细的小溪,一路上汇集了白塔子、李家窝铺、干沟子、高力板和腾克力等5条一级支流以及数不清的沟壑峡谷中的清泉,形成每年平均径流1.57亿立方米的洪流。
  叫来河蜿蜒的轨迹印证沧桑,如母亲的额头,记录了无情的岁月。
  相传,乾隆年内,皇帝巡幸车罗城、半拉山一带。时逢盛夏,酷热难捱,乾隆命士兵去找水,可怜的军士们踏遍周围山川,不见滴水。龙颜大怒,连斩士卒九十九人。待乾隆令一贴身侍卫前去找水时,侍卫死意已决,便心下一横,跪爬向前,遥指天边大叫:“水来!水来!水来!……”喊音未了,只见山谷之间的驿道上,一条清泠的溪流如银龙跳跃,顺辙而下。三军无不惊喜,“叫来河”由此而名。
  且不说这神奇的传说曲折地表达了人民的某些意愿,单是她那汤汤的流水,就足以吟咏出一首永远的诗—如母亲的乳汁,哺育了两岸的生灵,创造了悠久灿烂的文化。所以,我们称叫来河为母亲河。
  据考古资料揭示,一万年以前,这里就有人类活动。大地隆起的台地上,遍布了古代先民的居住遗址。新石器时代的“赵宝沟文化”,母系氏族晚期的“红山文化”,青铜时代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夏家店上层文化”,都默默地再现出 远去了的先人们蹒跚的生活足迹。距今约7000年的“赵宝沟文化”,是我国目前北方新石器时代文化中最高层次的文化类型,出土的大量文物中,陶器纹饰,是我国目前最早的龙凤形象之一,从而把华夏民族对龙有崇拜大大向前推移了一步。因此,有专家认为“内蒙古草原是龙的故乡”。全旗3800多处古文化遗址,叫来河流域竟占去了三分之一。怪不得布谷先生推论:“在红山文化的鼎盛期,‘红山古国’就已经萌芽,其中心就在今之敖汉旗中部,叫来河中上游两岸。经过一千多年的发扬光大,契玄王统御的古国更加强大,到了相士时期,他们以五千年的文化为依托,凭仗青铜器的威风,南下中原,先后占领了今之河北、山东和河南的部分土地,是之谓商国”。从中可知,敖汉是上古北方炎帝、玄王、黄帝、夏禹四大群体之一的玄王部落的中心地。
  历史步入战国时代,王侯割据,烽烟蔽日,叫来河曾一度被燕长城拦腰截断。辽代,耶律阿保机在叫来河中游建“杏埚新城”,那是中国北方草原城市的先驱。清乾隆年间,朝廷放垦,大批汉人从关内流入,叫来河流域的游牧被农耕所取代,手工业、商业渐兴。河流上源的金厂沟梁地区,清廷派道台徐润设局采金,开了敖汉工矿业的历史先河。中游“朝郎附马府,金枝玉叶门”的贝子府,背靠大黑山,山青水秀,人杰地灵。下游地带的冲积平原,沃野千顷,五谷颇丰。在叫来河即将出旗境地界,是我旗清中叶以来最大的商品贸易集散地—下洼,旧时有“一京二卫三下洼”之称。
  叫来河的无私奉献,养育了她身边的人民。但历史上,由于战争的蹂躏,乱垦滥牧,给流域内的植被造成极大的破坏。洪水肆虐,生态失衡。解放后,叫来河流域的党政部门和广大农牧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筑了大量的水利设施。乌兰勿苏水库、砚台山水库、山湾子水库如一条银线上串起的三颗珍珠,湖光倒影,烟波浩渺,构成塞外黄土地上罕见的江南水乡之景。而山湾子灌区,则是敖汉第一大灌区,控灌着27万库农田林地。
  为使叫来河更加清醇亮丽,两岸人民连续几十年坚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大会战,植树,种草、修水平梯田,保持水土。“绿色长廊”的刘杖子,“松树之乡”的贝子府,“沙棘王国”的敖吉,“速生杨大观园”的陈家洼子林场,闻名区内外。纵观叫来河,处处风光旖旎,景色壮观,把流水过滤得通体清纯,把敖汉大地打扮得俏丽绝伦。
  叫来河—母亲河,你的血脉流淌不息,奉献不息,生活在你身旁的敖汉人要永远承袭你伟大的精神。
  叫来河—母亲河,你的乳汗养育了我们祖先,也养育了祖先的代代子孙。
  叫来河,我们的母亲河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