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冰求鲤》教学设计
(2011-06-07 17:41:02)
标签:
杂谈 |
分类: 校本课程教学教研 |
(单位: 双岭小学 姓名:李文舫
【教学内容】《卧冰求鲤》的故事
【教材理解】教材《卧冰求鲤》的故事发生在晋朝时期,有个叫王祥的人,心地善良。他幼年时失去了母亲。后来继母朱氏对他不慈爱,时常在他父亲面前说三道四,搬弄是非。他父亲对他也逐渐冷淡。
王祥的继母喜欢吃鲤鱼。有一年冬天,天气很冷,冰冻三尺,王祥为了能得到鲤鱼,赤身卧在冰上。他浑身冻得通红,仍在冰上祷告求鲤鱼。正在他祷告之时,他右边的冰突然开裂。王祥喜出望外,正准备跳入河中捉鱼时,忽从冰缝中跳出两条活蹦乱跳的鲤鱼。王祥高兴极了,就把两条鲤鱼带回家供奉给继母。
【设计理念】1.学生观: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以真诚、热爱、关怀的态度,及时多次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与学生共同寻求孝敬父母的方式,并付诸于行动,自觉地去孝敬、关心父母。
2、学习观:改变学生过去单一、被动、陈旧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变成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明确要孝敬父母,报答父母。
3、课程观:课程是有一定的育人目标、基本文化成果及学习方式组成的,用以指导学校育人规划和引导学生认识世界、了解自己、提高自己的媒体。作为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共同参与课程的开发过程,突出课程的体验过程,通过自身的理解转化为“自己的课堂”。
【学情简介】学生从品生课的学习中、我校近年来的校园文化建设中以及家庭、社会生活中,获取了相当的关于孝文化信息,深深地懂得孝文化是中华民族道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目标】
孝敬父母,这是人类相生相养的自然情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础,是做人的基本道德规范。孝是对子女而言的,慈是对父母而言的。父慈子孝是传统亲子伦理道德的基本规范;孝文化是中华民族道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现实社会中,孝是稳定社会很重要的手段。
本课目的在于使学生理解中华民族孝文化的精髓,树立良好的“孝”观念;不断提高“孝”的境界,从思想情感上去热爱、尊敬父母;将“孝”的内涵扩大到社会和人类的文明和进步,深切理解中国孝道在现实中国社会的积极意义。
【教学重点】
1、领略中国孝文化的精髓;
2、理解孝道在中国古代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积极意义;
3、理解“孝”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
4、小学生如何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去孝敬父母;
5、如何将“孝”的内涵扩大到社会和人类的进步。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1:《卧冰求鲤》原文及译文;《卧冰求鲤》故事图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父母生了病,要带着忧虑的心情去照料;在民众中间和顺相处、不与人争斗
一、
谈话:同学们 想一想,在什么季节河里有冰?能捉到鱼吗?
生:在冬季河里有冰。是捉不鱼的。
师:王祥的继母生病了,想吃鲤鱼他是怎样做的?
生:不知道。
师:想知道吗?
二、
播放《卧冰求鲤》的故事视频。边听边思考这个故事中有哪些人物,发生了什么故事?
三、
1、师讲述原文。
2、多媒体播放《卧冰求鲤》的故事图片。
3、听老师讲译文:
王祥,汉末晋初人。相传母亲生下他不久便去世了。后来,他的父亲又娶了朱氏为妻。一年冬天,继母朱氏得了重病,王祥的父亲找来当地有名的郎中,为朱氏把脉。郎中把完脉后,摇了摇头说大限就在这几日了。王祥听了郎中说的话,立即跪倒在郎中跟前,含着眼泪对郎中说道:“你一定要想想办法治好我母亲的病,改日我一定涌泉相报。”郎中说:“办法到有,只是你母亲病得太不是时候了”“只要有办法,除了天上的星星和月亮,我什么都能替母亲找来!”郎中叹了一口气道:“小伙子,我的这味‘药’,既不要你去摘星星,也不要你去摘月亮,只要吃了河塘里的鲤鱼,再加上我配的药,你母亲的病就能好起来,只是这大冬天的,河上结满了厚厚的冰,你到哪里去找鲤鱼啊!”王祥胸有成竹的说:“先生放心,我一定为母亲找来鲤鱼。”说完,王祥就朝村外的河塘跑去。王祥随手拣起一个石块掷向河面,冰块丝毫不动。王祥这才意识到,今年的冬天异常寒冷,可谓是冰冻三尺,一时之间根本无法破冰,更不要说捉到鲤鱼了。想到继母的病危在旦夕,王祥突发奇想,能不能用自己的体温将冰块融化呢?想到这里,王祥毫不犹豫地脱掉了上衣,只身躺在冰面上,用自己的体温融化着刺骨的冰面。大寒节气,北风呼啸,冰面刺骨,王祥刚躺到冰面上,就冷得直打颤,但他咬紧牙关,一心想着继母如果能吃到新鲜的鲤鱼,就能恢复健康,不禁暖从中而来。坚持了半个时辰,只听“咔嚓”一声,冰面被他的体温融化出一个窟窿,王祥顺手用石块敲开冰面,不一会儿,河下便真的跃出几条出来透气的鲤鱼,他一伸手就抓到了一条,高兴地跑回了家,并一五一十地向父亲和继母讲述了自己卧冰求鲤的过程。继母朱氏听后既感动又羞愧,他让王祥走到他身边,拉着王祥的衣襟说:“祥儿,你真是个好孩子,过去为母多有不对,将来一定好好补偿与你。”一时间,三人真挚地相拥在一起,脸上挂满了幸福的泪水。不久,继母朱氏的病果然好了。她得知王祥爱读书,每天精心照顾王祥的起居,让王祥能安静地研读圣贤论著。王祥也不负众望,长大后做了温县县令,又擢升为大司农、司空、太尉;其卧冰求鲤的故事也被传为二十四孝之一。里人被王祥的孝心深深感动,便把他曾经卧冰求鲤的那条河称之为孝感渎,把王祥卧冰处的河面称为“心坎塘”,后来又将王祥生活过的村子定名为“孝感村”。
4、小组讨论
(1)王祥的继母是怎样对待他的?
(2)他的兄弟是怎样做的?
(3)他又是怎样孝敬继母的?
5讨论后交流:
四、
1、
2、
3、
五、
《卧冰求鲤》读后感
在《二十四孝》所有故事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卧冰求鲤》这篇成语故事。
在晋朝有个叫王祥的人,他的母亲去世了,父亲又给他找了个继母,继母对王祥非常不好。但有一次继母生病没有胃口,只想吃鱼。可是,那时已是冬天,河面结满了冰。为了捉到活鱼,王祥不怕寒冷,脱去衣服趴在冰面上,用自己身上的热度把冰融化,摸鱼给继母吃。王祥的这种行为感动了继母,从此以后,继母把王祥当作自己的亲生儿子来对待。而王祥也被乡亲们称赞为人间少有的孝子。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现在开始我就要好好孝敬父母,关爱长辈。听他们的话,帮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长大后一定要好好报答的养育之恩。同时我也知道和别人相处要有宽容之心,不计较太多,要善待身边所有的人。这样,我们整个世界也会因此而变得更加团结和美好!
六、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24孝故事》学生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和发言。体会到我国流传千古的孝行故事中首先要做到以下几点:
1、对父母的孝顺都体现在日常生活当中;
2、对父母的孝敬都是一种奉献自身的行为;为了孝敬父母可以置生死而不顾,可以做任何事情、付出任何代价;
3、因为对父母的孝行,受到了人们的尊敬,并且由于孝行多获得了许多好处;
4、这些孝行对于稳定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促进国家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意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