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点亮新课程中的“亮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2011-04-08 13:22:32)
标签:

杂谈

    山海关区兴隆小学

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划时代的大事件,是课程发展中的里程碑。四年来,我们以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为抓手,以校本教研培训为推进策略,以实践基地和网络平台为资源支持,大幅度地推进了课程建设与实施。真正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强了学生探究和创新的意识,发展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了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因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集中反映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是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所以我们要点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个亮点,照耀我们去实现新教育理想。下面就从基地建设、推进策略、主题活动几方面做汇报。

一、多层面开发实践基地,丰富课程资源

综合实践的活动内容是侧重学生的直接经验。所以我们从家庭、学校、社区和山海关区四个层面来挖掘课程资源。把这四个方面作为实践基地。家庭可以作学会生活,认识自我的活动基地。从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才能走向公益劳动,生产劳动。学校内连廊两侧种植活动,草坪维护,实验室养殖,环境布置,学校校友,学校历史文化等都可作课程资源。我们将社区,定为劳动教育基地,定期参加社区清洁环境,各种宣传活动等。我们将山海关境内的燕、秦、北齐和明代修筑的长城以及长城博物馆、民俗博物馆作为乡土历史和爱国主义范畴的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将大石河及海边作为环境教育的实践基地。

软件形式的课程资源主要来源于三个部分,即实践基地相关的所有资料、劳动与技术教育中具有实验探究价值的典型内容和相关学科教学中发掘出来的具有乡土特色的或与学生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内容,大体涵盖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科学三个领域,具有浓厚的乡土地域特色。课程资源被分门别类,以文本资料或专题网站收藏夹等形式提供给教师学生,为实施新课程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二、校本培训为推进策略,提高教师实施课程能力。

(一)、健全制度和管理手段是有力保障。

为了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顺利实施,学校成立了校长为组长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主要职能为制定计划、组织实施、培训指导、协调工作、交流总结和完善提高。形成以校长室领导、教导处负责、各处室联动、教研组基点、课堂主阵地、社区共参与的实施与管理体系。

学校制定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纲要》,全面指导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和实践工作,开始了我们的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过程。

(二)、完善以校本教研为主体的教师培训机制。

1、用自修与集中培训的方式,对所有实践课程教师进行通识培训。

我们在培训中采取了“五步走”战略:第一步讲授实践课程的产生背景、具体目标;第二步讲课程的具体实施,涉及到课程的定义、特点、主要内容等;第三步讲课程的活动方式、开展形式、活动时间及课时安排等;第四步介绍教师在实践课程中的地位,以及如何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等内容;第五步讲国外实践课程开展的情况及采用的方式。通过培训,很多教师对这门课有了深入的认识和实践的热情。

2、抓典型,深挖掘,通过案例教学提高教师执行能力。

用案例解析的形式,培养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 “案例教学是一种独一无二的教学形式,它在理论与实践的沟壑之间架设了一道桥梁。”在案例的选择上,我们要兼顾到三种不同类型的案例。一种是学生对某个问题了解得比较深入全面,我们则可在案例中对学生的研究方向、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探究,以积累成功的经验。第二种案例是学生对问题和现象的探究并不十分透彻,但案例中对教师的指导策略和指导方向描述得较为明晰和全面,此类案例对受训教师而言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借鉴意义。第三种可利用的案例则将学生在课程参与和实践过程中的心理感受和情绪变化表现得细致入微,所以教师在案例研究中可以对学生心理有一个透彻的认识。

3、找焦点,选主题,课题研究增强教师的问题意识。

采用主题设计的形式让所有教师都设计一个适合学生特点、体现课程特色的学习或研究主题,培养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每位教师指导学生在主题活动中拓展思维能力,实现全面发展,这样便在实践中培养了教师对课程的实施和指导能力。

三、主题活动为抓手,拓展课程的深度与广度。

(一)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进行统筹规划。

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选题和选择活动内容成了教师实施该课程的首要任务,需要教师自主进行建构活动内容。我们组织全体教师系统学习《课程指导纲要》,梳理分阶段的主干目标、核心技能和相关知识要求。并围绕主干目标征集活动主题。最后,学校大教研组经过调研,对学生每个年段的主题方向与类型有一个系列安排,逐渐成熟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框架。每个年级的主题内部结构要求安排有:主题探究类活动,社会体验性学习及社会参与性学习活动,项目设计或应用学习活动。例,《魅力山海关》有若干小主题,如《山海关的过去与现在》、《游遍山海关》、《畅想山海关未来》等。如,我校设计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基本框架为: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框架

 

 

传统历史与文化

人与自然

学科整合

生命教育

制作和活动设计

我爱家乡

走进民族村

我和爷爷比童年

我与蔬菜交朋友

小种植

我给妈妈做三餐

小鸡蛋大发现

食品与健康

珍爱生命

父母之爱

健康生活

剪纸

制作风筝

今天我升旗

魅力山海关

走进长城文化

话说过年

身边的树

小种植

环境问题调查

石头的研究

 

牙齿的秘密

自护自救

安全事故

阳光体育

瓶画

科技小制作

规划快乐六一活动

 

这样,主题从三年级到六年级,研究范围和主题活动之间的连续性体现了螺旋上升和波浪式前进。

(二)引导、关注实践活动中生成新的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是开放的动态的,从方案的预设到自主实践过程中,总会发现新的有价值的问题,正体现综合实践是预设、实践、反思、矫正、创新的过程。如《石头的研究》这个主题,最初做时是《走进石头》,研究范畴涉及人与自然为主,内容主要有收集认识岩石,做个岩石百宝箱,参观岩石的用途。在参观的过程中,看到长城博物馆中古代石头的用途,莲花湖中的石桥,石头小路,长寿山中的各式奇石,神医石窟中的石头雕像,引发探究欲望,生成出《身边的石头》这一小主题。随着研究范畴的扩大,石头的文化意义越来越大,奇石欣赏,岩画欣赏等的积累加入,第二年第三年逐渐完善成《石头的研究》这一主题。

(三)实施中加强交流与展示

实践中,学校不断给教师创造学习和提高的机会,搭建展示其实践成果的舞台。引入竞争、竞赛机制,通过对课程主题内容的展示、评价,及时获得与培训过程和效果相关的反馈信息,让老师在亲身体验与参与指导实践的过程中,初步掌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基本方法和策略,培养教师对课程资源的开发能力和课程实施能力。

1、优秀综合实践活动评选。

每学期每班有一个主题活动参加综合实践活动课评选。不管是开题课,过程交流指导课还是活动成果汇报展示课。虽说投入了巨大的物力人力及时间,但效果是显著的。全校教师都有观课评课成熟成长的机会。上学期三——六年级共16个班,16个主题活动,可以说五彩缤纷,万紫千红。获一等奖的主题活动有《石头的研究》、《小鸡蛋大发现》、《感受父母之爱》、《蔬菜与健康》、《生活中的小窍门》、《魅力山海关——民风民俗篇》、《广告研究》。前三个主题活动的开题课和成果汇报课在全区综合实践活动研讨活动中做展示课,展示出了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课程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活动目标,展示出侧重学生的直接经验,活动设计努力体现学生自主实践发展等策略,使与会老师受到启发。窑河学区、船小等多所学校先后多次派教师到我校听课研讨,学习交流。今年5月河北省教科所到我校进行调研并肯定了我们的工作。

2、总结出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的模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是有意识的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学科知识观、师生经验和方法论,去考察、探究和解决一个中心主题或多个问题。因此构筑以学生自主参与为特征的“活动建构式”教学策略体系,是综合实践活动得以有效实施的关键问题。针对不同类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种模式:

1)、主题活动模式

基本流程:确定活动主题——制定活动主题目标——主题活动的准备——主题活动的展开——活动的总结与评价——活动的拓展与提升。

2)、课题研究模式

基本流程:确定研究课题——制定研究方案——开题论证方案——实施课题研究——整理研究成果——交流研究成果——课题研究评价。

活动指导策略的根本是,教师要深入活动之中,才能指导好活动。从活动设计、活动过程、到活动成果展示都要有指导。我们总结出老师既不能一包到底做主角,也不能一放到底做配角,要张弛有度,关键处、困惑处、止步不前之处要引导指导思考,指导方向,指导解决问题。

3、评价策略是有力推进。

实践活动评价的目的,不是对学生进行优劣排位,而是通过课程活动评价发现学生的差异性和发展的可能性,促成优化活动策略的生成,从而更有效地激励学生个性化的动态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讲究的是,通过评价,让每一个学生,每一个群体都能在评价中深刻体验“我能行,我也不差,我也会成功,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喜悦!”因此,以尊重差异,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提升课程评价的发展性功能为时代特征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要努力实现反馈调节、展示激励、反思总结、成长记录、积极导向等功能。评价内容包括活动过程、活动成果、探究欲望、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等等。评价的基本原则以学生为主体,多元评价。

评价的形式有:

A、及时评价,随时激励学生主动和谐健康发展。

B、成长记录袋,评价能力发展上的进步,促进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教

C、协商研讨式评价,自评、生生互评、教师评,真诚提出令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激励完善人格。

D、期末评价,学校表彰实践小能人。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 目前取得初步成果

(一)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让学生享受成长快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使得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关注书本之外、课堂之外、学校之外的丰富的生活世界,去体验、感悟、思考人生的多彩、价值和意义,使教育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于启发学生潜能,对于学生体验人生,关注社会,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通过活动,一是提高了学生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二是增强了学生自信心,三是激发了学生创新潜能,四是促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转变。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有效改变了学生的生存方式,。

(二)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提升学校的教育品质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中,教师通过自修——实践——反思交流的研修模式,建立起来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以信息和知识为基础的学习型组织。这种“团体学习”,不但重视教师个人学习和个人智力的开发,更强调学校成员的合作学习和群体智力(组织智力)的开发。改变了教师的行走方式,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课程实践能力,有助于教师成为反思型新时代教师。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传统的教材为依托,我们根据学生的兴趣、结合学校特色和本地课程资源,通过教研,开发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我们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塑造“学校文化”为主线,结合我们的“给孩子最幸福的童年,给人生最坚实的起步”的办学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发适合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有成熟的主题近百个,优秀课例50余个。温春玲、郑丽娜、张佩智等几十余人次获得省级、市区级奖励。

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我们在探索中前行,有坎坷有失败,有困难有压力,也有成功和欢笑。为了孩子的终身发展,我们愿意负重前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