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雎》的韵脚在哪?

(2016-05-06 01:41:55)

《关雎》作为《诗经》的首篇可谓快炙人口,似乎人人都能背上几句。可是有细心的朋友会发现《关雎》怎么都是用“之”字来押韵呢?这样太单调了吧!当然并非如此。句末的这个“之”字,称为虚字脚。《诗经》一般在虚字脚前的字再押韵,称为富韵。下面就以《关雎》为例,详细说一下本篇的韵脚在哪里。

http://s15/mw690/002fq4qmty71sjbnPNYfe&690

图中标三角号的鸠、洲、逑、流、求,上古音同为幽部。简单说就是这几个字上古音里,它们的韵母相同。这组韵脚除了”洲“字的今音韵母与其它字不同,其余字的今音的韵母都一致。

图中字下标小圆圈符号的得、服、侧,上古音同为入声(即以塞音为韵尾)的职部[ək],也就是说这三个字的上古音的韵母都是[ək],这组有些难以理解,因为现代汉语中已经没有入声了。入声的字一般发音短促、铿锵有力。以入声为韵脚最有名的又能体现入声字特点的诗词要属岳飞的《满江红》。当然我们今天不能以入声来朗读诗词,但我可以变通一下用和入声相近的去声来读一读《满江红》,也颇能领略岳飞当年吟咏此词时的壮怀激烈。

图中划横线的采、友上古音同属之部。按照王力的拟音为阴声韵(即无韵尾):[ə]

图中划波浪线的芼、乐,有些特殊。按照王力的拟音芼属宵部(阴声),乐属藥部(入声),这两个字的主元音相同(抱歉这个音标打不出来,形为[o]上加^,发音发方法与[o]相同,只是音长略短。),区别在于乐比芼多一个辅音韵尾[k],这种情况可以阴入对转,在传统音韵学中称为通韵。

音韵学对于今天大多数人来说都很陌生,也很难以理解。我也是下了很大的工夫才能窥其门径。文中有些概念我只能做一些简单的解释,尽量让大家能明白。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留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