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rry Christmas
安徽马鞍山雨山中心小学
赵刚
一、教案流程图
http://edu6.teacher.com.cn/tkc193a/kcjj/ch2/images/lct91.jpgChristmas 教学设计 反思 一" TITLE="Merry Christmas 教学设计 反思 一" />
二、教学详案
设计思路:
目前英语教学界对在语言教学中渗透文化因素、重视文化对语言的影响等方面已经基本达成共识。在任何一种以语言学习和操练为主的基础英语教材中,编著者都会有意识地在某一篇到几篇课文中重点安排一些以文化介绍为主的内容,而“Merry
Christmas”就是一篇非常典型的涉及英美文化的课文,因此,在设计课堂教学时,我有意识地加大了异国文化内容的渗透,努力创设一种圣诞节的氛围,在圣诞节的氛围中学习一些与圣诞节有关的语言内容。在对这个Topic的处理当中,我没有以对话教学为主,而是以对话中几个语言点为突破口,重点让学生感受用“Merry
Christmas”及“Happy New Year”来祝福节日快乐,并在语境中学习“A Christmas Tree”及“How
Beautiful”。
话题突破口:
从“Merry
Christmas”的问候开始,引出圣诞树及树上的小装饰物;师生对话,学习“ball,doll,teddy
bear”等单词并进行拓展,让学生在节日的氛围中多学习些相关物品的说法;安排制作贺卡的活动,让学生亲手制作与赠送圣诞贺卡,体会祝福的气氛。
特色处理:
对于话题的材料,我根据这节课的设计,采取听音辨图的方法突破,这样既适合四年级学生,也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旨在有效避免将话题课上成阅读课。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圣诞的氛围。
2.用贺卡互相祝福。
3.学说“Merry Christmas, ball, doll, teddy bear,
dog”等单词及相关单词。
4.学习用贺卡相互祝福。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圣诞老人服饰、装饰用玩具、圣诞树、自制小圣诞树、自制圣诞贺卡等。
教学步骤:
1.装扮成圣诞老人,用“Merry Christmas”与学生打招呼,并启发大家说“Merry
Christmas”,用此问候语与同学相互打招呼。(Music: Silent night)
2.放下背包,(作出带来许多礼物的沉重状)让学生猜其中的礼物。拓展“bell,rabbit,toy”等单词,初次输入: There
are so many things.
3.围着圣诞树跳舞,并学唱歌曲。输入与感知祝福:I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 and a Happy New Year.(Music: Merry Christmas!)
4.谈论圣诞树上的东西,并拓展。体会:How beautiful it is! There are
so many things on the tree.
5.用老师装在小红布袋中的饰物装扮自己桌上的圣诞树,并评价,展示。(让学生体会成就感,并适量输出所学单词与句型。)
6.看课件,听录音,指出录音的场景。
7.制作圣诞贺卡,并相互赠送。(Music: Merry Christmas!)
8.一起唱歌跳舞。(Music: Merry Christmas!)
三、教学反思
这堂课我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情境与气氛的创设及情景、情感、情趣的交融,让学生在浓厚的圣诞氛围及悦耳的圣诞乐曲声中学会如何去祝福。但是我拓展的词汇量不够多,句型的教学不是很透彻,学生观还没有完全体现等等,是我今后应该注意的。
在教学设计时没有考虑到设计者对话题的突出点,定位不是很准确。有些学生的视线被黑板与圣诞树遮挡,我没有照顾到他们,这是我最大的失误。
另外,整堂课学生一直处在亢奋状态,没有静的过程,也就缺少了学生自己静思的环节。
四、专家点评
赵刚老师对这节课的理解和设计较为新颖独特。正如他在说课中介绍的那样:有些课文与其说是一种语言训练,不如说是一种文化渗透。基于这样的理解和认识,他对本课的目标定位是:通过情景创设,让学生充分感受异国情调和异国文化;在此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并学习简单的圣诞节的祝福用语。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赵刚老师利用该课课文为学生创设了较为真实的情景,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烘托出浓厚的文化氛围,从而实现了预定目标,给听课的老师们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他的课有如下特点:
(一)充分挖掘人文内容,烘托浓厚文化氛围
语言与文化有密切的联系,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他们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这一点在本课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赵刚老师充分挖掘并活化了教材中的人文内容,通过创设情景,开展活动,烘托气氛,让学生感受到了较为真实的“圣诞节”的异国情调。
(二)情景创设真实自然,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情景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兴趣和动机是促进学生认知发展的支柱和动力。在本课教学中,教师本人生动形象的角色扮演(Santa)、制作精美的教学用具和实物(Christmas
tree,presents,cards)、鲜明直观的多媒体画面,将学生带到了特定的“圣诞节”情景中,激发了学生学习与参与的兴趣。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赵刚老师以圣诞老人的装扮出场,向学生祝福圣诞快乐并赠送圣诞礼物。这样新颖、生动、有趣、紧扣主题的开场,将学生刚上课的拘谨一扫而光,有效地激活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投身语言实践的积极性。
(三)活动设计丰富多彩,体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
课堂活动是学生参与语言学习与实践的主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应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并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合作等方式,在活动的过程中学习和使用语言,完成学习任务。赵刚老师结合这篇课文设计了学唱圣诞歌曲、装饰圣诞树、赠送圣诞礼品、制作圣诞卡等活动,其内容与教材紧密结合,其形式丰富多彩,其效果富有感染力,体现了引导学生在英语课堂中“做事情”的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
当然,本课还有些值得商榷的地方。在英语教学中,活动设计和开展应该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英语课堂的活动应以语言运用为落脚点,注意语言学习和运用的实效性。本课在装饰圣诞树和制作圣诞卡(卡片上的“Merry
Christmas”教师已事先写好)等活动的开展时,在近十分钟的时间内,学生埋头做事,基本无语言输出,教师亦无有效的语言输入。那么,教师在开展活动时应该如何将热闹的形式与有效的语言实践有机地结合,从而更好地体现“用英语做事情”的“任务型”教学途径?此外,本课在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课堂教学环境的布置(圣诞树的摆放挡住了部分学生的视线)等方面也有需要改进之处。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北京东路小学副校长
沈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