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有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2013-07-10 21:24:40)
标签:

教育

理想

全程

重新定位

只有

分类: 积攒经验

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有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高效课堂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的课堂。打造高效课堂是每位教师不断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那么为什么有的课堂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又如何才能达到高效的目标?经过这段时间的思考,我觉得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是决定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知道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充满了师生之间的知识交流和信息的转换,离开了学生参与,整个过程也就难以畅通。给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独立地思考和行动提供的机会越少,那么教学过程的活力和效果就越低。我们说做任何事要讲究你情我愿,强扭的瓜不甜,如果我们一直让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灌输式或强迫式的要求学生去学,学生感受不到学习中的甜头,没经过努力就得到的知识果实自然也不会受到珍惜,学习效果当然不会太好。所以打造高效课堂我主要是从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来进行思考和实践的。

首先,我先将我班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影响其课堂参与度的原因进行了一下分析与总结。

第一类学生是课上情绪很饱满,积极发言,课堂的参与程度很高。这类学生的性格比较活泼,善于与学生及老师沟通,一般不会因为偶尔出错受到老师批评而与老师产生对立情绪,也不会因为发言说错而情绪受到影响,成绩一般较好。但这部分学生有时也会受到课堂环境因素的影响。比如,我班有一名学生李泽,智商很高,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经常是第一个举手发言,布置的题目很快就能做好,但有时会因为课堂上他比别人快的空隙跟后面的同学说话,有时候看到别的同学翻书自己的注意力就被吸引了过去,从而影响了他接下来的课堂参与度。这说明学生的自控能力有限,课堂参与的持久性差,课堂环境和自身毅力都和参与度有一定联系。

第二类是不发言或很少主动发言。这些同学中有的属于性格内向,因为习惯原因不愿发言,有的是因为担心回答错或害羞等心理因素不积极发言。比如,我班的王旭,由于性格原因上课不发言,但成绩很好,经我观察发现这个学生学习很刻苦,上课虽没有参与老师谈话,但有时在认真听讲,有时自己在默默思考,我想对于这样的学生老师要创造机会鼓励他们大胆发言,改变其性格特点,使其在课堂上全方位参与。这部分学生也有的是属于性格开朗型但由于基础原因不能全程参与。比如有一位学生课下与我交流,我问他为什么上课不主动发言,他说自己基础较差,怕回答错了。这部分学生的成绩一般不是很好,他们的参与同课堂教学环境和教学内容有很大关系。如果课堂氛围较放松,所学的内容适合他们的知识基础,他们感兴趣时,他们会积极参与。但随着课堂的进行,当知识渐渐超出他们接受能力时,他们的参与兴趣便将逐渐减弱。所以需要教师在教学内容与手段上加以把握,促进他们深入参与。

第三类学生是上课基本不参与,说话、看闲书或打瞌睡。这部分学生大多是没有理想目标,家庭对其没有压力,家长对其失去信心,学生自身对学习没有兴趣,长此以往,这部分学生数学基础差,课堂内容基本上是听不懂,当然无法参与。如果在课堂上讲一些有趣的问题,这部分学生偶尔也会参与课堂。例如,在学习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和少几分之几的应用题时,有一道题是这样的:2010122日,股民张先生以每股16.29元的价格买进“东湖高新”1000股。125日这只股票的价格上涨了十分之一,谁知股市风云变幻,126日这只股票的价格又跌了十分之一。张先生说他的股票价格又和122一样了。张先生说的对吗?面对这样一道生活趣味题他们有了兴趣,参与进来,开始思考,后来我又加了一问,我们知道张先生赔钱了,赔了多少你能算出来吗?这时候他们的兴趣更高了,很快通过思考计算得出了答案。这说明我们的课程设计同学生的参与度也有很大关系。

基于上述分析我发现如果我们针对学生实际,降低教学起点,分层教学,创造一定的环境氛围,一定会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于是在课堂实践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始做起:
一、转变自身角色,以真诚的交流和情感的关怀创设有利于学生潜能开发的教学氛围。

教学的实质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所以我首先重新定位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我不再做课堂的主宰者而去做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共享者。以学生为本,学生可以用自己的心灵去领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课堂不再是格式化程序的场所,而是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每一名教师都应该真心地走进学生,真情地亲近学生,深入地了解学生,平等而理解地对待学生,在课堂上我始终保持微笑,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个学生,鼓励学生发言,说得不全不对没关系,鼓励他们多想多说。课下深入他们的生活,与他们一起聊天、下棋等,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与他们交流时是平等的、真诚的、幽默的,向朋友一般。慢慢地我发现他们越来越喜欢我,喜欢上我的课,喜欢参与我的课。有一次下课后一位学生跑到我跟前笑着对我说“老师下节课你也给我们上数学吧”。听了他的话我心里可高兴了,就这样,渐渐地课堂上动起来的学生越来越多,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课堂效率自然提高了不少。

二、选择合适的教法与学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孩子动起来。

    兴趣出勤奋,勤奋出天才。兴趣的培养在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我们不妨将知识融入到具体的情境中,或以游戏、或以故事、或以生活中的案例进行教学,一定会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例如:在教授面积单位的认识这一课时,我选择“三只小猪盖房子”的故事进行教学,三只小猪先是用不同形状的砖来铺地、之后又用不同大小的正方形方砖铺地,分别比较猪大哥、猪二哥和猪小弟家的面积。两个情境中先后让学生进行了观察思考讨论,经过孩子们的交流自己就总结出了这节课的重点即:用正方形做常用面积单位比较合适,测量物体的面积需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生动的故事、热烈的讨论,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的有效结论,孩子们肯定都体会到了学习上的成功感。相信这节课一定让孩子们印象深刻。

三、因材施教,差异教学

因材施教是差异教学的核心。我在教学中对三个层次学生提出高、中、低不同要求,同时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高层次学生应提出拔高性学习要求,要求他们不要满足教师的讲解,应进行深入思考,教法上侧重“指导自学法”,指导他们自主学习、超前学习;对中层次学生应提出灵活性学习要求,要求他们灵活思考问题,思考不同的解法。教法上侧重“启发式讲授”;对低层次学生应提出掌握性学习要求,要求他们扎实基础知识。教学法上侧重“练习法”,反复练、变换方式练。

另外,教学中知识的难易要有坡度,做到低起点、高落点。低起点就是让低层次的学生够得着;高落点就是让高层次的学生有提高的空间。搭好台阶,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成功。同时要固守一个原则:让每一个孩子“跳一跳才能够得着,既不原地踏步,也不一步登天。

小组互助学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课堂上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每组4人,并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好、中、差搭配。让好学生担任组长,每节课上要给学生互助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组织学生互相讨论、互相讲解,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不仅差生受益,好生也有收获。因为优秀生在辅导学困生的同时不仅重温了知识,还给他们提供了巩固知识的机会,既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思维也越来越清晰,即达到双赢的结果。

总之,课堂教学就是让学生参与探究知识、整合知识、应用知识和传播知识的过程,教师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关注到学生的参与状态,关注每一个学生是否真正的参与到学习中来,一定要杜绝形式化的参与。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只有组织学生主动地充分参与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达到理想的高效教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