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青》说课稿及教学设计
(2013-04-21 15:56:10)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学设计 |
第三课家乡美
《杨 柳 青》说 课 稿
说教材
各位老师,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音乐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情系江淮》中的《杨柳青》一课。本单元以江淮独具特色的民间音乐为主线。有号子《打麦号子》、小调《杨柳青》、等歌曲,更有音乐家和词作家联手为本单元创作的主题歌《情系江淮》。通过听、唱、动等多种途径开展艺术活动,以热爱家乡的真情系之,培养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杨柳青》是江苏扬州地区最富代表性的民歌之一,曲调为五声宫调式,全歌活泼风趣。衬词在歌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扩充乐句的重要手段。教唱时,要让学生听几首扬州地区的民歌,使学生初步感受扬州民歌风格特点。歌曲可用领唱与齐唱或女声表演唱的形式演唱。
说教学目标:
能够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杨柳青》,学生能从中感受到浓郁的扬州民歌风格;并尝试用扬州方言来演唱;通过听、唱、看等学习活动,学生能够对江苏民歌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从而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
说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对民歌的热爱之情和对劳动人民的敬佩之情。用活泼、诙谐的扬州方言演唱《杨柳青》,感受扬州民歌独有的地方风味。一字多音,用扬州方言演唱。
说教法:
音乐是富有情感的艺术,又是最讲究形式结构的艺术,他们都能诱发儿童天然的审美冲击与兴趣,教学设计中我努力创设一些美的情景,运用形式多样的方法促使孩子们在充分的体验中既得到情感的熏陶,又获得方法、技能的领悟。
本课中我以激发兴趣为突破口,以学生为主体,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受音乐,体验美感。
具体教法:情景导入法、体验性音乐学习法、对比法、手势感受法、评价法。
说学法:
五年级学生通过几年的学习,音乐知识不断积累,对各种音乐要素的分析能力也不断增强,本课根据学生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及已有的音乐水准进行教学,让学生的心理得到满足,充分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教学中与学法联系起来,有意识到进行学法指导与渗透,创设音乐情景,激发学习兴趣,用看、听、说、动等多种形式体验音乐,交流互动,升华情感,达到从音乐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播放音乐《茉莉花》,师舞蹈。
师:同学们,朱老师今天要送给大家一份见面礼,(请你边听边思考这是什么地方的民歌?歌名叫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欣赏江苏民歌《茉莉花》,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让他们感受江苏音乐文化之美。]
我想大家都非常熟悉这首乐曲叫——《茉莉花》(是一首优美的江苏扬州民歌。江苏不仅民歌好听,美景也不少呢。今天老师要带大家一起去领略扬州的美丽风景和名人志士……)(播放《拔根芦柴花》的音乐,出示扬州风光图,
让学生欣赏画面。)老师配音。
二、学习歌曲
1、感受歌曲
师:同学们看得都陶醉了。扬州不仅山美水美,歌更美。今天我们来学一首江苏扬州民歌《杨柳青》。
(1)初听:这首歌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生:……
师: 这是一首用扬州方言演唱的歌曲,扬州方言的发音很特别,我们一起来学一学扬州方言中几个有特点的字。跟师读一读(师语速慢一些,示范准确,音准到位)我们把这些字放到句子中来读一读。出示歌词。第一遍跟师读熟悉词,第二遍师用圆舞板击拍伴奏读。
(2)(出示歌谱)刚才我们用扬州方言朗读歌词,(在歌谱下方点击出示“方言”)。请你们再听一遍, 找一找你最喜欢哪句衬词? 老师想请同学们唱这些地方。(老师先提示一遍,师唱“杨啊杨柳”,生唱“青啊虐”)师生接口唱,
交换接口唱(如气氛不活“青啊虐”可加拍手)
这里教师要点出“衬词”并让学生哼唱
(3)完整跟琴唱,加上拍手伴奏
(4)听第三遍。这首歌还有什么特点?师在连线的地方做提示。(点击出示“一字多音”)“一字多音”有什么作用呢?
(5)解决难点
难点:“松松末杨柳叶子青哪”和“叶子”,(出示叶子的图加上手势来解决),巩固这一句。
师:听老师唱第一段歌词,后一段已经学会的可以跟老师轻轻唱,(第一遍听)跟师一起唱第一段词,(第二遍唱),提一下跳音记号
(6)、解决难点
难点:露啊水,(老师先唱,请几个学生开火车,来模仿这一句。先分开学,再合起来学,最后全班一起跟琴唱巩固音准。)
生完整唱第一段巩固,(第三遍唱)
(7)、学唱第二段歌词
师:同学们唱得很好,我想第二段歌词也难不倒你们的.
唱第二段歌词(教法同第一段歌词)
(8)、解决难点
难点:“共啊产党”,(边做手势边唱)“幸福的生活就”(我想同学们的生活都很幸福,我请几个学生用歌声唱一唱幸福的生活,点到谁谁就唱)
生完整唱第二段巩固,
(9)、巩固第一、二段歌词
生完整唱第一、二段歌词
[设计意图:这首歌曲有多处难点,学生掌握起来有困难,而且歌词也较长。通过分句学唱歌词,教师示范唱和师生接口唱,加入动作边唱边伴奏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歌曲活泼、愉快的情绪。歌曲中的难点通过形象直观的图示和手势,还有做开火车的游戏的方法,化难为易,在愉悦的心情下掌握难点,同时也体会到用扬州方言演唱歌曲的乐趣。]
三、处理歌曲
与有衬词的作比较。
这是衬词的功劳,这首歌曲中有大量的衬词,衬词在歌曲中没有实际意义,但是能够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和表现地方特色的作用。
师: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速度,什么样的声音来表达愉快的心情呢?
生:稍快的速度,轻快、活泼的声音。再完整唱歌曲。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了解扬州方言中衬词的作用,以及各种音乐要素的层层深入,使学生更好的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并很好的演唱]
四、听赏《杨柳叶子青》
1、老师还给同学们带来另外一首扬州民歌《杨柳叶子青》,听一听和我们学习的《杨柳青》有什么不同?
生:轮唱、击拍伴奏、无伴奏合唱
2、再听歌曲,体验合唱的魅力。
师:请你们仔细聆听它是用怎样的节奏进行击拍伴奏的?生回答后练唱一遍。老师也编了节奏给歌曲伴奏。我们来练一练。分两组看指挥演唱。歌曲后半段轮唱。
4、分组合作。
[设计意图:多种演唱形式,并让学生选择喜欢的一种方式演唱,加入部分学生的声势伴奏,增强学生演唱歌曲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之间良好的合作意识。]
总结::同学们唱得真好!今天我们不仅学会了演唱《杨柳青》这首歌,还知道了民歌的特点——可以用方言演唱,一字多音较多,衬词可以烘托气氛、具有地方特色。愿我们的民族音乐像茉莉花一样越开越美,永远留在人们的心间。生随音乐出教室(《茉莉花》的音乐)
第三课家乡美
《杨柳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通过学习江苏民歌《杨柳青》,让学生感受江苏民歌的风格特点,并对民族五声调式有初步认识与了解。
二、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杨柳青》,并尝试用扬州方言来演唱。
三、通过学唱、欣赏《杨柳青》,加深学生对江苏民歌的了解和认识,激起学生的兴趣,使之愿意走近民族民间音乐。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二、印象扬州
三、拓展延伸(固定时间)
四、再唱《杨柳青》
本课中我以激发兴趣为突破口,以学生为主体,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受音乐,体验美感。
因为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各具特色的民歌及舞蹈,所以课一开始,我会给大家展示几段舞蹈,让同学们猜猜分别是哪个民族的,并通过最后一个舞蹈的音乐引出江苏民歌的学习,从而达到审美教育中寓教于乐的目的。通过配乐欣赏扬州美景,老师配音讲解,视听结合,将音乐美和景色美融入一体,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历史文化名城—扬州的风采和魅力。这首歌曲有多处难点,学生掌握起来有困难,而且歌词也较长。通过分句学唱歌词,教师示范唱和师生接口唱,加入动作边唱边伴奏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歌曲活泼、愉快的情绪。
对自己设计的这堂课,我自己觉得优点是:教学结构清晰,又简入深,层层铺垫,循序渐进,歌曲教学的比较扎实。整个课堂气氛活跃,教学完整。不足之处:我觉得没有留下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练唱,教学状态不够松弛,特别是后半部分有急于把课上完的急切情绪存在,这样不利于学生的放松与思考。另外,歌曲中的轮唱,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没有交代清楚以至于学生唱的时候一头雾水,这是我觉得非常遗憾的地方。一堂好的课是要经过不断的修改与磨合的,世界上没有绝对完美的课,只有相对完美的课。我的目标,就是让我的每节课都能少点遗憾,多点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