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品牌

标签:
中国著名品牌外国品牌命名策略投资中国设计中国制造 |
分类: 书香文艺 |
中国企业在国外上市的很多,具有品牌魅力的相对较少。一直以来我就很好奇老美投资者都认识些什么中国品牌呢?一个品牌要如何命名才容易打进异文化市场?
![]() |
![]() |
![]() |
|
![]() |
老外比较熟悉的中国品牌有:中国移动,百度,联想电脑,茅台,云南白药,青岛啤酒等。这些品牌被引介到西方市场时并没有特意取了洋名,而是直接音译,或沿用原有的英文名字。
![]() |
![]() |
例如:
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市场,潜力无穷,自然是外国厂商的必争之地。外国品牌打进中国市场,采取的命名策略各有不同。
有些品牌则采取音译法。例如Sony直接译成索尼,Audi汽车直译成奥迪,McDonald
译成麦当劳。这个策略的最大好处是能够方便有效的进行全球性的行销广告。 缺点就是音译出来的中文名字可能不够响亮。消费者乍听“索尼”
“奥迪” “麦当劳”还真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是卖什么的,而且,中文念起来还挺拗口的。
也有采取谐意命名策略,
最厉害的则是音意兼顾的品牌命名策略。也就是中文译名不但发音像原来的洋名儿,还能够传递产品的主要性能。例如,可口可乐,这中文名就取得很有创意、很传神。听起来,铿锵有声,有趣。再者,知道是跟吃的喝的有关,是可口,会让人快乐的。有这样名字的产品不火都不行啊!
我个人也挺佩服美国一家名叫Subway
三明治连锁店的中文命名。
在竞争激烈的全球化市场,一个能够打动消费者的品牌实在是行销的利器。我们看到国人如数家珍的列出外国品牌,也有能力购买这些知名产品之余,更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有越来越多的老外能够流利的叫出更多的中国品牌,购买这些中国设计,中国制造的名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