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对我的影响
(2013-04-16 13:28:07)
标签:
教育 |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在他九十四年的生命中有七十余年在从事语文教育,并且在实际中总结和提出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在这些经验中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叶圣陶先生提出的要注重语文知识的整合教学,这一思想使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
叶圣陶先生主张:“语文教师不要做说书先生。”这实际上是对照本宣科的教学情形的批判,也是对只注重书本知识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的教师的否定。在每一堂课的教学中,教师应整体处理一篇课文中的拼音、识字、写字、阅读等各部分的教学内容,不应将这些教学内容互为割裂。而在以前的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在学校学到的只是局部的或者个别的语文知识,诸如一个字怎么写他们会,一个音怎么念他们会,一句话的成分及其组成情况他们知道,一篇文章的结构及其特点他们也明白,实际上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把语文割裂成单个的知识点加以传授或学习而忽略了语文教学的整体性和对知识的整和运用,特别是忽略了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进行表达的训练,包括口头表达训练和文字表达训练,因而就很难让学生形成比较高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质。因此通过对叶圣陶先生的教学思想的学习我改进了日常的教学中的一些方法:
(一)将割裂的教学方法调整为整合处理课堂教学内容
通过学习我在设计一堂课的教学过程时注意教学过程设计不易太繁复,教学板块应清晰明了,各教学板块之间应有机联系,力求整体体现语文的各项学习任务。如果教学的各环节孤立的学习某一方面的内容,教学时间就不够用,学生在单位时间内的所获相对较少,教学效益自然不高。所以我在教学环节的设计时有侧重地突出听、说、读、写的学习,并同时兼顾听、说、读、写内容的训练,整体考虑听、说、读、写各项学习任务的综合训练,才能将教学的各环节设计效益最大化,从而使整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更有效。
以读儿歌识字学拼音阶段为例,在课堂教学中整体处理阅读与巩固拼音、识字的关系。儿歌是低年级学生最感兴趣也是最熟悉的,因而儿歌是识字的最佳语言环境,结合识字还要学习汉语拼音,让互为分离的拼音教学、识字教学、阅读教学融合成一体。首先,教学的重点是识字,教学中应突出生字的教学。其次,要注意将识字和拼音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在识字的同时掌握声母、韵母、声调,学习拼读,两者互为渗透。在学习字母时,我有意识选取相关音节的字拼读,学生可以跟读,使学生对音节有所感觉。
(二)
学习语文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运用,也只有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才能学会知识。而运用语文知识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综观叶圣陶有关语文教学目标的论述,强调“训练”是一个十分明显的特点。在阅读方面,一是住遇到不会读、不会讲、不明含义、不明来历的作品时,要养成翻查工具书的习惯;二是在遇到需要参阅有关资料以帮助理解时,要养成查找资料的习惯;三是遇到需理清文章中作者的思路时.要养成分析解剖的习惯;四是遇到应当综观大意的,要能够提要钩玄、把握要旨,读整本的,养成读序跋、看目录的习惯;五是遇到含蓄蕴藉、意在言外,需要深入体会、悉心品味的作品时.要培养敏感正确的语感和要的鉴赏力;六是遇到内容或形式疏漏或缺失的,要能够发现并指出。此外,还要养成写读书笔记,自己设疑置问,善于咬文嚼字等习惯。这些说的都是对学生知识掌握、能力训练、学习习惯及情感态度培养的整合训练。
虽然学好语文知识是运用语文知识的前提,是培养学生语文素质的基础。但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和根本归宿仍然是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而不只是让学生学到语文知识。叶圣陶指出:“如果青年学生没有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就是现代公民生活上的缺陷,吃亏的不是个人,同时也会影响到社会。”可见,语文知识的运用对个人乃至对社会的作用不可低估。因此,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新审视语文学习的基础知识,把学生从繁琐的语法、修辞、逻辑知识概念中解放出来,汉语知识的学习要适度有用。要注重学生的基本语言材料的积累,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方法的探求,审美意识、情趣和能力的形成。
我在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掌握语言规范的同时,还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认识水平,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觉探索适应自身发展的学习方法,形成创新意识,提高创造能力,并在读写实践中增加文化积累,丰富文化底蕴。而这些的体现必须要从确立教学目标开始,因为它指出了教学的主攻方向,规定了一整节课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学习层次水平及教学的深广度,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学活动的依据之一和教学评价的重要标准。确立课堂教学目标,必须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努力做到整合、具体、恰当、可测,从而发挥出教学目标的导向功能、诊断功能、调节功能、评价功能和激励功能。在确立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时,教师必须从多角度考虑,使之体现知识、智能、情感、德育几方面目标的整合优化。例如,第五册《称象》,既是一篇历史故事,也是一篇讲读课文,在确立这一课教学目标时,我首先确立情意领域的目标,即通过学习曹冲称象的故事,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从中学习考虑问题的方法。认知领域的目标,应按能力结构分为识记、了解、简单应用三个方面。(1)识记:学会10个生字,读准字音,熟记字形,教会写课后8个词语。(2)了解:了解生字的字义,说出句子中带点字词与不带点字词有什么不同,说说课文怎样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3)简单应用:运用“议论”造句,会按课文内容填空,会给句子加冒号、引号。从本课教学目标的确立我们不难看出:本课的教学目标具有育人性,把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及字、词、句、篇的训练都体现在教学目标之中,真正做到了教学目标的优化组合,也做到了知识掌握、能力训练、学习习惯及情感态度培养的整合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