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框架》评课稿
(2011-12-18 23:44:45)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育教学 |
本课教材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一、认识什么是框架结构;二、制作研究简单框架;三、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本课设计的教学理念是:拓展教学内涵,培养思维的习惯。学生在以前的数学课已经知道三角形是最稳固的,如果按教材的活动进行教学,学生只沉浸在动手操作的实践过程中,兴奋点集中在操作上,而他们的思维没有得到较好的发展。因此,在本课设计中,把以制作、体验为主的活动改为以探究为主的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发现问题,让思维得到发展,逐渐养成边探究边思维的良好习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一、简单明了:一是教学环节的设计简单明了,目的性强。二是教师语言简单明了,问题设计逻辑性强、指向性强。六年级学生表达能力已经较强,教师的问题就不能过碎,让学生有一个连贯性的思维过程。在这一问题上做的比较好,更多的是注重引导学生评价,以促进学生自己的思维发展。
美中不足的是,由于开始上课拖延了几分钟,在课堂导入上花费的时间较为长。导致后面的课程得不到有效地发挥。学生动手做的东西没有一个很好的展示。对于最后的评比和修改环节也就草草收场。这样对于学生的原有的认知体系只是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而没有起到一个升华的作用。从科学概念上学生掌握的较好,不过从情感态度价值观上而言,就有点不合格了。课堂活动中,没有给学生演示过橡皮筋的捆绑方法,只是草草地问了一句“你们会吗”便过度到了学生操作过程,没有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接受能力,没有面向全体学生,这是不足和有待改进的。同时,本堂课还存在教态得体问题,上课应该时刻微笑的面对学生,而不是板着个脸。语言不能时刻高声引导,应该适当的抑扬顿挫,可起到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