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化学与天然青料的异同

(2014-12-13 21:25:41)
标签:

股票

化学与天然青料的异同

 

http://news.bdall.com/epaper/bdwb/res/1/20110531/99011306803747234.jpg

  在青花瓷纹饰绘制中使用的颜料为氧化钴,由于其产地不同烧成瓷器的呈色差别很大。此外,因胎体、釉面颜色、釉面厚度、烧成气氛等因素呈色会发生千变万化的差异。尽管变化多端,但其呈色还是各有特点,人们把这种特点称之为“色调”,是鉴定瓷器年代的重要标准。特别是古籍曾记载某时代,某种青料不再使用,虽然这类记载不完全准确,但绝大多数鉴定者以此为标准。

  氧化钴以自然状态存在,与氧化钴共生的其他矿物质无法分离造成对呈色产生很大影响,一般以产地大致分成几大类,一、进口青料主要来自中东,色调鲜艳,颜料涂层厚的部位为偏紫色,涂层薄处紫色不明显;通常称之为苏麻利、苏伯尼青。二、珠明料,产自云南方向,浮梁志记载“来自宣威”,呈色厚重、纯正,无论颜料涂层厚薄呈色均为纯蓝色调。三、浙江出产青料,俗称“浙料”,颜料涂层厚处为纯蓝色调,涂层薄处呈灰蓝色调,整体蓝中发灰,四、江西本地出产,俗称土料,呈色无论涂层薄厚均为灰色调。从古至今这些天然青料一直都在使用,只是因市场需求的呈色不同而变化,早期青花瓷市场重心在中东地区,以浓艳偏紫的色调为主。成化以后国内青花瓷市场已趋成熟,欧洲市场逐渐开辟,偏紫色调逐渐退出。明晚期市场重心转向欧洲,欧洲人追求的“海碧蓝”色调成为青花瓷主调,国内市场一直主要以浙料和土料为主,根本原因是使用这两种颜料成本低,特别是浙料呈色更符合我国审美要求,与珠明料相比成本大大降低,珠明料大多用于绘制高档瓷,清代以后青花瓷主要两大市场,欧洲和国内。进口青料在清代以后很少单独使用,但是一直作为调色剂使用,并没有退出市场,浙料和土料添加进口青料可以使瓷器呈色更鲜艳,更接近欧洲市场欢迎的色调。1990年,景德镇颜料商店仍有大量伊拉克进口青料出售。1994年,人民、光明、红旗三大青花瓷厂倒闭后,青花瓷出口基本停止,市场上就没有了进口青料。

  清末,欧洲人发明的经过工业提纯的化学氧化钴制品传入中国,就是通常说的“化学颜料”。这种青料与天然青料从理论上讲是没有区别的,只是天然青料经过了化学提纯,清除了一些干扰发色的异质金属元素,呈色因氧化钴纯度较高形成一种新的接近海碧蓝的色调:鲜艳、活泼、偏翠色。因产自外国,对于这类青料的色调俗称“洋蓝”。这种青料有两大优点,一是瓷器呈色统一、稳定、适合工业化生产,二是颜料颗粒细小方便绘画,减少用量,特别是在制作转移印花纸时优点更突出。化学青料何时发明,何时传入中国?没有准确资料,习惯说法是清末从日本传入(也许还会更早一点);真正普及开来应该在清末民初,这一时期许多日本陶瓷业技师来到中国讲授现代瓷器生产技术和指导瓷厂生产;此外这一时期日本人大量进入中国谋求发展,当时中国成为日本廉价产品的主要市场。据景德镇文史资料介绍: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如金水(洋金)、青花贴花纸之类的瓷用化工产品,日本产品占垄断地位,那时购买日本产品比现代网上购物还便利,只要到邮局填写一份购物明细单,再按货品目录的价格将钱付给邮局就可以了。

  洋蓝青料传入中国后,由于中国瓷器档次要高于日本,并没有成为出口瓷器的主打色调;但这种醒目的鲜艳色调大大好于低档浙料和土料呈色晦暗的面貌,成本又不是很高,很快就成为国内销售的中低档瓷器青花装饰的主色调,以致今天的鉴定者只要看到这种呈色都会说“民国洋蓝”,这种翠兰色调成为民国青花瓷的代表。化学颜料引进青花装饰后,中国工匠并没有像日本一样全盘接收,在绘制青花瓷中完全使用化学颜料作为发色剂;因其价格还是要比浙料和土料的价格高许多;其次化学颜料的发色过于鲜艳,与国人的审美观念有差距。因此中国工匠把它作为一种调色剂使用,掺入天然青料中提高天然低档青花料的鲜艳度,掩盖灰暗色调。这类民国青花瓷呈色非常复杂,虽然形成的原因多种多样,根本原因是由于国产青料成分不稳定,但其基本色调是一致的。解放后,景德镇青花瓷主要供出口外销,青花呈色全部转向“海碧蓝”色调,一般配制青花颜料需要数种不同色调的天然青料,以满足市场需求,化学颜料仍作为调色剂大量使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青花瓷出口基本停止,进口青料市场消失,仿古瓷流行趋势转向“康乾”和明早期青花装饰风格,而使用国产青料无法产生鲜艳色调,只得利用化学颜料调整,但化学颜料中紫色元素达不到进口天然青料色度,这类仿古瓷的呈色与真品有一定差距。

  化学颜料掺入天然青料中除了色调以外与天然颜料基本没有差别,只是添加化学颜料的青料呈色色调与古代各个时期的流行色调有较大的差距。现在瓷器鉴定有人提出可以从青料是否是天然青料和化学颜料看出瓷器是否是仿品,这种说法值得商榷。我认为产生这种观点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目前许多仿品并非为釉下彩,而是釉中彩特别是工笔人物、工笔山水一类,由于笔道细密画工无法在坯上绘制,所以许多仿品采用釉中彩。釉中彩直接在釉面上绘画,颜料粒度要求高,而天然青料不能无限研磨,研磨过程中研磨器具也会磨损,磨下的物质会混入青料中,超限研磨会造成青料色度降低。因此,釉中彩多使用化学颜料,不了解青花瓷生产技术的人道听途说误认为青花瓷使用化学颜料。二是商贩为了突出宣传自己的产品编造的故事,误导消费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