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教育:一场美丽的邂逅】

分类: 【沐浴书香·且读且思】 |
相遇教育:一场美丽的邂逅
——傅国涌《美的相遇:傅国涌教育随想录》
何召军
http://s16/mw690/002ffgZlzy7gB3o27RJ6f&690
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见冬,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人遇见人,有了生命。
本书三辑,分别是与民国相遇,与教育相遇,与教育人相遇;纵观全书三部分的相遇就是人的相遇和书的相遇。
一、人的相遇
人是教育的主体,跟教育的种种情感其实就是对教育人的关系,正是教育人才成就了美好的教育,带领教育向善向美,培养人才、推动社会发展。在书中傅国涌又写出来两部分人对自己的影响,一类是民国的人,另一类便是自己的三位老师。
民国的人。当然与民国人的相遇还是源于文献之中。想起民国的人便让我们想到了民国大师们,他们的博学、儒雅、才气足以称之为大师。钱穆当堂批改作文,陶光是一点师,孟志荪的作文批语是某句诗,寥六如诗配英文随口而出。还有王国维、朱自清、金岳霖、闻一多、刘文典个性十足,给学生留下了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细节;蔡元培、张伯苓个性化校长办学对学生的影响;竺可桢、蔡元培、胡先骕对学生发自心底的爱护……
民国的教育提供的不仅仅是书本知识,不仅是公民教育,更重要的是完整人的教育,是要让每一个学生在一个健全的环境中舒展个性,在校长、老师个性、人格影响下健康成长,成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
三位老师。青年时代的傅国涌得益于三位老师的教导,徐保土老师对他的指点有三个字:大中小(细节就是生命),教傅国涌怎样叙事、捕捉细节;吴式南教给他最初的学术方法,“题目宜小,宜具体”;许良英老师教傅国涌做人,拥有宽阔的视野,平常的心态,即平常心,做平常人。三位老师是傅国涌生命中最美好的相遇,给了傅国涌最最珍贵的东西。
关键人物是每个人成长中的重要他人,有了关键人物的影响、带动,自己便平步青云,减少了无数的弯路、歪路,在自己的领域会渐行渐远,打拼出一番天地。
同辈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物以群分、人以类聚。一些知名学者与傅国涌的相识、相聚、交往当然会带来学术的进步。而傅国涌也欣然为这些学者的著作作序,进一步推广其思想。同辈人有魏勇、蔡朝阳、李琦、苏祖祥、王木春等人。
二、书的相遇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带人远足的向导,读书是最美好的事。傅国涌用五个词概括了30年的阅读生涯:饥不择食、狼吐虎咽、生吞活剥、一知半解、不求甚解。正是读书的狂热、痴迷、喜爱,人书合一,人被书所点亮,人成了傅国涌人生的起点,才奠定了他的学术素养,才会出现了这样一位历史学者,知名知识分子。
与民国教材的相遇。
与成长书籍的相遇。
其阅读史便是其成长史,精神发育史。最初是古典文学爱好者、美学爱好者,《水浒传》《红楼梦》,以及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提到的小说都被读了个遍。再后来便是“汉译世界学术名著名丛书”的阅读,黑格尔的《美学》《精神现象学》,孟德斯鸠的《法意》《论法的精神》,洛克的《政府论》,密尔的《论自由》,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最后是历史阅读,汤因比的《历史研究》、斯宾格勒的《西方的没落》、布罗代尔的《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资本主义》。最终傅国涌的落脚点停留在了中国近代史上,进而成为历史学者,特别对民国的教育、人物有颇深造诣,给我们还原了那个时代的背景,让我们从民国教育中更好的审视现在的教育,从中吸取精髓,反哺教育教学,更引领我们努力做良师、大师,尽量少贻误学生的发展,给学生创造适合的教育,满足学生的个性和谐发展。
教育中的相遇都是美的,无论是人,抑或是书。作为教育工作者,也愿在自己的工作中发现美,以自己的勤奋努力创造美,带给学生前进的动力,带给学生美好的回忆,也让自己有美的相遇,遇见美、遇见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