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 |
分类: 【浮世闲谈·有感而发】 |
老师也需隐私权
http://s15/mw690/002ffgZlty6ElmqDweide&690】" TITLE="【老师也需隐私权
文·何召军
某日,去一讲课比赛赛点观摩,已是赛课的第二天。进入大门,映入眼帘的便是醒目的公示牌,上面赫然写有昨日赛课选手的得分情况,便随众人围观进去,仔细观看昨日赛课老师的成绩。公示表上明明白白地写着赛课科目、选手的姓名、比赛成绩,下面还有评委们的亲笔签名。而且选手的成绩差距较大,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其中有一科七人(一整天的安排)最高分是92.7,最低分是67.2,于是有的围观老师就议论开了,这是哪个学校的老师,那是哪个学校的老师,平时上课怎么样,教学成绩怎么样,云云。
不知别人是怎样的感觉,换若我是最低分的老师,看到这样的公示,一定会羞愧难当,再遇见其他人在观看、在议论,更恨不得找个地洞钻下去,免得丢人现眼。只要是赛课,最起码是全县级别的,同科的老师,前来听课认识的老师肯定不在少数。好容易硬着头皮参加一次赛课,荣誉没得到,还让自己大跌眼镜,以后这样的活动还会继续参与吗?还有“在哪里跌倒,在哪里爬起来”的勇气与豪情吗?
当然,组织者也振振有词,这是为了公开、公正、公平,当天赛课结束公示选手得分,避免了暗箱操作,是对选手负责,是对大赛负责,说明我们工作严谨、态度端正,所有的工作都在阳光下进行,我们是问心无愧的、是经得起拷问的。
你这一阳光不要紧,选手的隐私却被暴露无遗,若是高分者得到肯定,当然会喜形于色,可是那些低分的选手,遭到周围同事的议论,自己听见了或是被人传话来,自己承受得起吗?自己还有挑战自我的决心的吗?
我们都在想法设法维护学生的隐私,考试不排名,分数等级评价,不体罚、变相体罚,不歧视、挖苦、讽刺学生,不敲教鞭,不罚站,不以告状形式与学生家长谈话,不在全班学生面前揭学生的错事,不给学生身心造成伤害等等。哪位老师若不遵守有关规定,侵犯学生隐私,被追究起来,那是要上纲上线的,若被某些居心叵测的媒体曝光,该老师便吃不了兜着走。当然,即使不被追究,作为教书育人的老师也不应该违背师德的有关要求。
我们在强调保护学生隐私的同时,能否维护好老师的隐私。在网上键入某位老师姓名的时候,其信息往往会一览无余,性别、任教年级、学科、电话,甚至校运动会做个裁判、阶段检测监个考都会有,就连停车位、电脑的IP地址、请假的时长有时都会看到。也难怪有人经常会收到无关的信息或电话,都是自己的信息外漏惹的祸。
网络是把双刃剑,有利有弊,我们在公示自己本单位的相关资料时,能否设置一下,只让本单位的人员看到,对重要的信息能否设置密码,不对外公开?对于老师的电话等重要信息能否慎重对待?一旦老师的重要信息外泄,造成一定的后果,谁又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恐怕,我们在处理这些信息时,没有想到可能会产生的结果吧。
校内公开在区域网内,本无可厚非,可不能把区域网变成了互联网,否则,信息就是公开,隐私不再隐了。
对于赛课的结果的公示,能否用选手的序号代替选手的姓名?“以人为本”不只停留在口头上,更重要的是落实在行动上,这就需要领导者彻底转变观念。对老师的人性关怀更能够促进老师的自觉专业发展,远比一次赛课要重要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