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的春天教学设计

(2011-04-21 17:13:14)
标签:

教案

分类: 教学设计

户部乡中心小学教学案

学校

户部中心小学

六年级   二  

学科

语文

任课教师

徐衍芬

课题

6、北京的春节

第1、 2 课时

课型

新授

备课

时间

2011年3月24日

上课时间

 

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教学

重点

 

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

难点

 

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教学

目标

知识

能力

道德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教学

准备

 

课件

 

教学

方法

 

创设情境、精读感悟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          学        过        

修订记事

一、了解单元内容,导入新课  
1.了解单元导语。从今天开始,我们要进入第二组课文的学习了。请同学们读一读单元导语,看看这组课文安排了什么内容?  
(1)本组课文主要是讲不同地区的民风民俗。  
(2)我们可以结合课文的学习开展调查活动,去了解节日、服饰、饮食、民居等方面的民风民俗。  
2.了解课文安排。我们再看看课文的题目,看看围绕“民风民俗”,本组教材安排了哪些内容?  
3.学生回忆过春节的情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解答疑问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北京的春节》,把自然段标出来,同时想一想: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等会儿提出来。  
1.整体感知。说说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交流读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  
  
三、默读填表,了解春节的时间和风俗习惯  
1.了解北京的春节有多长时间。  
 2.默读课文,合作填表。  
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老舍先生写到了哪些天的事情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填表格。  
 3.汇报交流,了解写作的顺序和春节的习俗。  
   根据表格的提示,同学们发现了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吗?(时间顺序)  
四、自由朗读,练习难读的句段  
  
五、 作业布置  
 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听写新词。
 二、回顾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  
  三、分清详略,练习朗读  
1.分清详略:文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  
(1)默读思考: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详写的部分做上记号。  
(2)集体交流:明确作者详写的是“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四个部分。  
2.练习朗读:朗读详写的四个部分,注意读得正确、流利。  
 四、深入详写片段,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在老舍先生详写的四天中,你最喜欢的是哪天呢?深入地读一读,勾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做一些批注,准备和大家交流交流。  
 1.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2.除夕。抓住总起句“除夕真热闹”来体会。  
 3.正月初一。主要通过人们的活动来体会。  
 4.元宵。主要通过对灯的描写来体会。  
(1)勾画出写灯的语句,自由朗读体会。  
(2)谈谈自己的体会。  
  
(3)老舍先生着力描写灯的数量多,种类多,目的是什么?  
为了突出“元宵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突出“元宵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这也是写元宵的总起句和总结句,作者采用的是总—分—总的段落结构。  
五、回顾全文,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六、学习“阅读链接”  
 

四、 小练笔:

结合《北京的春节》和自己的实际写一写你是怎样过春节的。

 

 

 

 

 

板书

设计

 

6.北京的春节

腊八    除夕   正月初一   正月十五

 

热闹  喜庆  团圆   祥和

 

 

教学

反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